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殘片續(xù)綴

2021-09-16 09:49王海云梁旭澍
敦煌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綴合殘片

王海云 梁旭澍

內(nèi)容摘要:敦煌研究院藏有一批敦煌文獻,部分可以綴合。前賢對已刊館藏敦煌文獻做了綴合,本文則對院藏未刊的漢文文獻進行綴合,將39件殘卷和殘片綴合為13組,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也有助于了解敦煌文獻的聚散情況。

關鍵詞:敦煌文獻;殘片;綴合

中圖分類號:K870.6;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1)04-0112-13

Abstract:The Dunhuang Academy has among its collection a group of fragmental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that can be spliced together to form more complete documents. Indeed, past generations of Dunhuang studies scholars have done such work on some of the manuscripts that have been publiciz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plice the remaining unpublished Chinese manuscripts, reorganizing a total of 39 fragments into 13 groups. This work will be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anuscripts of Dunhuang an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dispersed condition of these documents.

Keywords:Dunhuang manuscripts collected in the Dunhuang Academy; fragments; splicing

敦煌研究院收藏有800多件敦煌漢文文獻,其中一些殘片可以拼接。1977年,劉忠貴、施萍婷發(fā)表了《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敦煌遺書目錄》,共計367號,將31件殘卷綴合為14組[1]。1999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甘肅藏敦煌文獻》6卷,其中第1、2卷為敦煌研究院藏品,共發(fā)表383件,并將其中的60件殘卷綴合為29組。兩次共將91件殘卷綴合為43組。

2015年起,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對館藏敦煌文獻重新進行了系統(tǒng)化整理,編為1142號,其中漢文文獻寫本701件、刻本180件;少數(shù)民族文獻寫本248件。在整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漢文殘卷和殘片紙質、字形比較相似,有一些還與已整理發(fā)表過的文獻特別相近。我們通過對內(nèi)容、殘字情況、行款格式及書風、書跡等方面的比對分析,對這些寫本殘卷和殘片又做了綴合,將39件殘卷和殘片綴合為13組,其中有3組是在前輩綴合的基礎上將相關殘片再次綴合。茲就具體內(nèi)容做一介紹。

文中“敦研”指敦煌研究院藏文獻發(fā)表號,“D”指敦煌研究院藏文獻館藏號(未發(fā)表)。為了凸顯綴合效果,圖版綴合處保持一定縫隙。不同卷號可直接綴合的用“+”號相接,不能直接綴合中間有殘缺的用“…”號相接。文中校錄缺字用“□” 表示,根據(jù)上下文補出的文字用( )表示。各組排列按照寫本內(nèi)容先后為序。

一 D0033+D0034+D0031《大涅槃經(jīng)·卷第一·壽命品第一》

(一)D0033號

殘片(圖1右上部)。下端大部殘損。殘存上部5行,每行殘存5至7字。有烏絲欄。山神廟出土。

(二)D0034號

殘片(圖1左上部)。下端殘損。殘存上端5行,每行殘存2至10字。有烏絲欄。舊藏。

(三)D0031號

殘片(圖1左下部)。上端殘損。殘存下端8行,每行殘存2至8字。有烏絲欄。山神廟出土。

按:上揭三號皆是《大涅槃經(jīng)·卷第一·壽命品第一》殘片,且其內(nèi)容前后上下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1所示,D0033號與D0034號左右相接,D0033號末行“爾時復有毗(舍離王及其后宮夫人眷屬閻?。保cD0034號首行“提內(nèi)所有諸王除阿阇(世并及城邑聚落人民)”前后連接,連接處均有接紙痕跡。D0034號與D0031號上下相接,二號拼接后,D0034號首第2、3、4行行末字句,與D0031號首行第1、2、3行行首字句上下銜接,密合無間。又三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每行約18字,字體大小、字間距相近),字跡相似。三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為佛及僧設諸供具唯愿)”,訖“(深樂大乘憐愍眾生等如一子所)持飲食香氣”;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2冊,第367頁C欄第29行至第368頁A欄第14行。

二 D0548+敦研203(D0426)+D0540+敦研263(D0488)《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十九·梵行品第八之五》[2]

(一)D0548號

殘片(圖2右下部)。首尾均殘。上部殘損。殘存5行,每行存4至14字。首行上下殘,“□□□□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尾行下部僅存完整3字及3個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二)敦研203(D0426)號

殘卷(圖2右中)。首尾皆殘。存29行,每行存9至20字。首尾行均存殘字筆畫,有烏絲欄。有水漬、霉斑?!陡拭C藏敦煌文獻》稱敦研263號綴合入此號,敦研203號下接敦研263號。中缺1行約18字,應是分割后磨損所致。首尾俱殘,第30行至35行上部缺字。起“根心性隨”,訖“敬合掌而”。

(三)D0540號

殘片(圖2左中上部)。首尾上下皆殘,殘存上部7行,每行存3至13字。首尾行及下部每行均存殘字筆畫。有烏絲欄。有水漬、霉斑。原未定名。

(四)敦研263(D0488)號

殘片(圖2左)。首殘尾缺,存10行,每行存6至20字。從第7行始至首行殘損程度逐漸嚴重。有烏絲欄,有水漬、霉斑?!陡拭C藏敦煌文獻》稱此件已與敦研203號綴合,敦研203號下接敦研263號。

按:上揭四號皆為《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十九·梵行品第八至五》殘卷或殘片。內(nèi)容前后上下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2所示,D0548號與敦研203(D0426)號相接,原本分屬兩號的殘字“大如須”3字復合完整,《甘肅藏敦煌文獻》稱敦研203號下接敦研263號。中缺1行約18字,應是分割后磨損所致。第30行至35行上部缺字。恰好可由D0540號填補,凹凸處及欄線密合無間,原本分屬在敦研203號與D0540號的殘字“因放逸生又”“逸復因”8字復合完整。又此四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字體大小及行距、字距皆相近,天頭地腳等高),字跡、書風相似,可資參證。又均有水漬、霉斑,紙色相同。四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羅三藐三)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具足十)”,訖“(衰沒相即時消減便起作禮)繞佛三匝恭敬合掌而”;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2冊,第478頁A欄第6行至C欄第1行。

三 D0589-3+D0588-3+敦研290(D0583)+D0589-5+D0588-1+敦研289(D0582)《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第三百九十五·初分無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

(周炳南舊藏)

(一)D589-3號

殘片(圖3右1)。首尾下部皆殘。殘存上部4行,每行存3至6字,首尾行皆有殘字筆畫。有烏絲欄。有油漬。背面書4行回鶻文。原未定名。

(二)D588-3號

殘片(圖3右2)。下部殘損。殘存上部5行,每行存上部5字,首尾行皆有殘字筆畫。有烏絲欄,有油漬。背面書4行回鶻文。原未定名。

(三)敦研290(D0583)號

殘片(圖3中)。首尾皆殘,下部僅缺地腳,存12行,每行存4至17字。有烏絲欄。首1、2、3行處有油漬。背面書11行回鶻文。

(四)D0589-5號

殘片(圖3中右下)。前后上部都殘損,下部缺地腳,僅存3行,每行存1至5字。上部和末行有殘字筆畫。有烏絲欄。有油漬。背面書2行回鶻文。原未定名。

(五)D0588-1號

殘片(圖 3左2)。首尾皆殘,下部殘損,殘存7行,每行存6至13字。有烏絲欄。背面書8行回鶻文。原未定名。

(六)敦研289(D0582)號

殘片(圖3左1)。首尾皆缺,存10行,每行約17字。有烏絲欄。背面書11行回鶻文。

按:上揭六號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第三百九十五·初分無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殘片或殘卷,且內(nèi)容前后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3所示,D0589-3號末行與D0588-3號首行相接,“名”“為”“四”3字完整銜接。D0588-3號末行與D0583號首行相接,“不”“變”“異”“諦”4字完整銜接。D0589-5號小殘片是D0583號第2、3行下部殘字筆畫的部分,二者拼合,原本分屬二者的“離”“相”“?!?字完整銜接。又以上四號都有油漬,并且油漬痕跡都可對接。D0583號末行與D0588-1號首行銜接,相接處“一切圣諦”4字完全契合。D0588-1號末行“切法空謂如實見四諦所攝及所(不攝諸法)”與D0582號首行行首“皆空如是見時”先后銜接。又六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欄距相近,足行17字,字體大小、字間距相近,天頭高度基本相同),書跡相似。背面皆書回鶻文。六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是涅槃”,訖“不起緣執(zhí)道心”;相應文字見《大正藏》第6冊,第1045頁B欄第15行至C欄第19行。

四 敦研292(D0585)+F291(D0584)《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第三百九十五·初分無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

(周炳南舊藏)

(一)敦研292(D0585)號

殘片(圖4右)。首尾俱殘,存10行,每行存16至18字。尾行下部有4殘字。有烏絲欄。背面書11行回鶻文。

(二)敦研291(D0584)號

殘片(圖4左)。首尾俱殘,存11行,每行存10至17字。首行下部存4字殘筆畫。有烏絲欄。背面書11行回鶻文。

按:上揭二號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第三百九十五·初分無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殘片,且內(nèi)容前后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4所示,D0585號尾行與D0584號首行相接,“未”“離”“障”“未”“到”5字完整銜接,又D0585號尾行“未離暗障,未到”與D0584號首行“彼岸,未得自在”先后相接成句,中無缺字。又二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欄距、字距、行距相近,字體大小相近,天頭、地腳高度基本相同),字跡相似(比較二號共有的“一切”“此”“是”“菩薩”),可作參證。二者背面均書回鶻文。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爾時具壽善現(xiàn)白佛”,訖“覺世尊如此所說”;相應文字見《大正藏》第6冊,第1044頁A欄第7行至第27行。

五 D0529+D0521+敦研308(D0655)《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第五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六》

(一)D0529號

殘片(圖5右上)。首尾下部俱殘,殘存上部5行,每行存8至13字。從首行至尾行下部依次逐漸殘損嚴重,尾行僅存2字右側筆畫。有烏絲欄。有水漬。原未定名(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二)D0521號

殘片(圖5右下)。首尾上部俱殘,殘存下部7行,每行存5至12字。尾行僅存1字右側筆畫。有烏絲欄。有水漬。原未定名(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三)敦研308(D0655)號

殘卷(圖5左)。首殘尾缺。存24行,每行存7至19字。首3行殘損嚴重。有烏絲欄。有大面積水漬。經(jīng)文曾作??保?955年敦煌市老鄉(xiāng)處購得)。

按:上揭三號皆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第五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六》殘卷和殘片,內(nèi)容上下前后相承,當可綴合。綴合后如圖5所示,D0529號與D0521號上下相接,“提”“觸”“宮”3字完整銜接。二者再與敦研308(D0655)號左右相接,“歲”“處”“中”“欲”“界”“不”“為”“寶”8字完整銜接。又三號行款格式相同(行間距相等,字間距、字體大小相近。足行約18字,皆有烏絲欄),字跡相似(比較三號共有的“所”“如”“男子”),可作參證。又水漬印跡也可對接。三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提心摩尼寶者”,訖“如勇士被執(zhí)鎧(仗)”;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9冊,第777頁C欄第15行至第778頁A欄第18行。

六 敦研052(D0261)+敦研224(D0448)+D0550+D0546+敦研264(D0489)《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到彼岸義第五十卷三十三》

(一)敦研052(D0261)號

殘片(圖6右)。首尾上下皆殘,殘存上部12行,每行存8至13字。首行僅存1殘字筆畫,有烏絲欄?!陡什囟鼗臀墨I》稱此卷可與F224號、F264號綴合,順序為F052號、F224號、F264號。

(二)敦研224 (D0448)號

殘片(圖6中)。首尾俱殘。存13行,每行存1至19字。有烏絲欄。《甘藏敦煌文獻》稱此卷可與敦研052號、敦研264號綴合,次序為敦研052號、敦研224號、敦研264號。其中敦研224號與敦研264號為交叉接茬(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三)D0550號

殘片(圖6左中上)。首尾下部皆殘,殘存上部9行,每行存1至10字,首尾行僅存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原未定名(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四)D0546號

殘片(圖6左上)。首尾下部皆殘,殘存上部10行,每行存3至6字,下部每行存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原未定名(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五)敦研264(D0489)號

殘片(圖6左下)。首尾上部皆殘,殘存下部18行,每行存7至14字。上部每行存殘字筆畫。有刮削改字。有烏絲欄?!陡拭C藏敦煌文獻》稱此卷可與敦研224號綴合,敦研224號下接敦研264號,交叉接茬(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按:上揭五號皆是《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到彼岸義第五十卷三十三》殘片,且內(nèi)容上下前后相承,當可綴合。綴合后如圖6所示。敦研052尾行“(薩侍從所)以者何如不可思議(解脫經(jīng)說佛欲生)”與敦研224首行“(時八萬四千一生補處菩薩在前)導菩薩從后而”內(nèi)容左右字句相接,正好是兩紙粘合處。《甘肅藏敦煌文獻》稱敦研052號、敦研224號、敦研264號依次綴合,其中敦研224號與敦研264號為交叉接茬。這次整理時又將D0550號與D0546號綴合在一起,此兩號前后銜接,恰好填補在敦研264(D0489)號上部殘缺處,又與敦研224(D0448)號左右斷茬相接,原分屬在兩號的“復次”“一切苦”“可得”“真際是故能凈報施?!?6字與經(jīng)文契合。

又此5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字體大小及行距、字距皆相近,天頭地腳等高),字跡相同(比較5號共有的“不”“是”)。5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令其成)道以是故在(聲聞辟支佛前欲為諸佛給使)”,訖“凈所謂不能以好物施若與好物不能多與若”;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2冊,第303頁B欄第12行至C欄第29行。

七 敦研184(D0407)+敦研261(D0486)+D0520+D0519+D0516《佛說孛經(jīng)抄》 (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一)敦研184(D0407)號

殘片(圖7右1)。首缺尾殘,存12行,每行存12至19字。尾部倒數(shù)第1行中間缺(相勞賀共賜)5字,(四)1字存殘筆畫,倒數(shù)第2行缺(必清凈)3字,(故佛)2字殘存右側筆畫。有烏絲欄。有水漬、油漬?!陡什囟鼗蛿洝贩Q此件與F261同卷,同一人書寫,此件在前。

(二)敦研261(D0486)號

殘片(7右2)。首尾俱殘,存16行,行存2至19字。首行僅存3字,從第8行下部開始殘損程度逐漸嚴重,尾行僅存2字,殘損邊緣均有殘字筆畫。有烏絲欄、油漬?!陡什囟鼗臀墨I》稱此件與F184同卷,同一人書寫,此件在后。

(三)D0520號

殘片(圖7左2上)。首尾俱殘,下部殘損,殘存8行,行存上部1至9字不等。從第7行上部開始殘損程度逐漸嚴重,首行僅存1字,上下邊緣均有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四)D0519號

殘片(圖7左2下)。首尾上部皆殘,存10殘行,行存下部7至9字不等。上部缺失邊緣有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五)D0516號

殘片(圖7左1)。首缺尾殘,存8行,每行存4至16字。從首2行下部開始至尾行殘損程度逐漸嚴重,尾行僅存1字和3殘字。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按:上揭五號皆為《佛說孛經(jīng)抄》殘片,內(nèi)容前后銜接,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7所示。敦研184(D0407)號倒數(shù)第1、2行中間所缺的“相勞賀共賜”“必清凈”8字在敦研261(D0486)號首第2、1行,原本斷裂在二號的“故”“佛”“四”成為完整的4字。D0520號與D0519號上下銜接,原本分屬在二號的“萬”“其”“道”“所”成完整的4字。由于邊緣日久磨損,比對《大正藏》倒數(shù)2行缺1字(死),5行缺(請)字的左側;二號與敦研261(D0486)號相接,銜接處“為”“一”成完整2字。由于邊緣日久磨損,比對《大正藏》倒數(shù)第5行第4字(為)僅存下部殘字,第7行第6字(盛)缺失,第9行第11字(宿)僅存半邊殘字,第10、12(我命)2字缺失,第10行第12字(嫉)缺失,第13字(而)不清晰。D0520號和D0519號句末“不知能卻淫心消伏蠱道”正好與D0516號首行“道武略備有而性慈仁”內(nèi)容接續(xù)無間。又此五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行距相等,字間距相似,字體大小相近,每行字數(shù)相近,天頭、地腳等高),筆跡相同,且紙色亦同。五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舍佛來事諸師”,訖“犯復得四意”;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7冊,第729頁B欄第6行至第730頁A欄第6行。

八 D0561-1+D0562-2+D0562-1+D0561-3《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第六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周炳南舊藏)

(一)D0561-1號

殘片(圖8右上)。殘存5行,每行存上部7至10字,尾行僅存5字右側殘筆。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二)D0562-2號

殘片(圖8右下)。殘存9行,每行存7至17字,首行僅存完整3字,其余均是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三)D0562-1號

殘片(圖8左上)。殘存4行,每行存上部4至7字,首行存不完整4字。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四)D0561-3號

殘片(圖8左下)。殘存5行,每行存下部1至13字。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按:上揭四號皆為《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第六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殘片,內(nèi)容上下前后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8所示。D0561-1號與D0562-2號上下相接,斷痕吻合,銜接處“是”“諸”“利”成完整的3字;D0562-1號與D0561-3號上下相接,銜接處斷痕吻合無間;D0561-1+D0562-2與D0562-1+D0561-3左右相接,銜接處原本分屬兩片的“煙”“云”“蓋”“神”“種”“種”“香”7字拼合完整。又此四號行款格式相同(紙高相同,天頭、地腳等高,皆有烏絲欄,欄寬相近,字體大小及行距、字距皆相近),字跡亦同,四號可綴合為一。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無量百千萬億那庾”,訖“十八部諸藥叉神”;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6冊,第429頁C欄第2行至第15行。

九 D0567+敦研288(D0565-1)《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弟子品第三》(周炳南舊藏)

(一)D0567號

殘片(圖9右)。首尾俱殘,存9行,每行存5至18字,首行僅存5字,尾行行末缺2字。原未定名。

(二)敦研288(D0565-1)號

殘片(圖9左)。首尾皆殘,存9行,行存2至18字,首行僅存2殘字左側筆畫,尾行有11字只存右側。

按:上揭二號皆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弟子品第三》殘片,且內(nèi)容前后相承,中無缺字,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9所示。二號左右相接,D0567號尾行行末所缺2字,正好是敦研288(D0565-1)號首行僅存的2殘字,據(jù)殘字筆畫、前后文內(nèi)容,經(jīng)原文比對,確認是“取食”2字。又此二號行款格式相同(字體大小及行距、字距皆相近),字跡相同(比較二號共有的“須菩提”“不”“乃”“諸法” 等字)。二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是語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薩深起敬心復)”,訖“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鳩馱迦旃延尼”;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4冊,第540頁B欄第13行至C欄第3 行。

十 敦研246(D0471)+敦研189(D0412)+敦研242(D0467)《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一)敦研246(D0471)號

殘片(圖10右)。首殘尾缺,下部殘損嚴重;殘存19行,每行存4至8字。有上界欄。地腳殘缺?!陡拭C藏敦煌文獻》稱此卷同敦研189號、敦研242號同卷,同一格式,同一人書寫,但經(jīng)文不連接。

(二)敦研189(D0412)號

殘片(圖10中)。首尾俱殘,下部殘損嚴重;殘存21行,每行存7至10字。有上下界欄。有油漬。《甘肅藏敦煌文獻》稱此卷同敦研242號、敦研246號同卷,同一格式,同一人書寫,但經(jīng)文不連接。

(三)敦研242(D0467)號

殘片(圖10左)。首尾俱殘,下部殘損嚴重,殘存16行,每行存5至11字。有上下界欄?!陡拭C藏敦煌文獻》稱此卷同敦研189號、敦研246號同卷同一格式,同一人書寫,但經(jīng)文不連接。

按:上揭三號皆是《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殘卷,《甘肅藏敦煌文獻》稱此三卷為同一卷,同一格式,同一人書寫,但經(jīng)文不連接。后我們經(jīng)查閱《大正藏》進行比對,其內(nèi)容前后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10所示。敦研246(D0471)號與敦研189(D0412)號左右相接,銜接處正好是接紙?zhí)帲匮?46(D0471)號尾“斷”“壞”“解”“脫”4字殘缺的少許筆畫復合完整;敦研189(D0412)號后接敦研242(D0467)號,敦研189(D0412)號尾行“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與敦研242(D0467)號首行“之力多所饒益是故眾”內(nèi)容先后銜接,中無缺字。又此三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上下單框,字體大小及字間距皆相近,天頭地腳等高),書風相似,字跡相同(比較三號共有的“是”“人”“觀”)。又下部殘損形狀較相似。三號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虎珀真珠等寶”,訖“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9冊,第56頁C欄第12行至第57頁A欄第15行。

十一 敦研239(D0464)+敦研314(D0661)《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上》

(一)敦研239(D0464)號

殘片(圖11右)。首尾俱殘,上部有規(guī)律性的殘損,殘損處有火燒的痕跡。存25行,行存19至21字;首行僅存2字左側筆畫。有烏絲欄(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二)敦研314(D0661)號

殘片(圖11左)。首尾俱殘,上部有規(guī)律性的殘損,殘損處有火燒的痕跡。存26行,行存16至19字。一整紙,有烏絲欄(1955年老鄉(xiāng)處購得)。

按:上揭二號皆是《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上》殘卷,其內(nèi)容前后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11所示。敦研239(D0464)號尾行“故為實梵王是諸如來等無差別所以者何是諸”與敦研314(D0661)號首行“如來以色如故等以受想行識如故等以是等故”內(nèi)容相接,中無缺字,從銜接處看應是接紙?zhí)?,因時間久了自然脫落。又此二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字體大小及行距、字距均相近,天頭地腳等高),書風相近,字跡相同(比較二號共有的“坐”“以”“如來”“佛言”“世尊”等字),又二號上部殘損處均有火燒的痕跡。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八萬四千億那由他師子座上”,訖“于色無色得等入智十三于一切”;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5冊,第630頁B欄第29行至第631頁A欄第29行。

十二 D0538+D0545+D1078+D0547《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下》

(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一)D0538號

殘片(圖12右)。前后上下均殘,殘存4行,每行存7至15字。首行殘存品題“(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有烏絲欄。前后下部殘缺處有火燒的痕跡。原未定名。

(二)D0545號

殘片(圖12右中)。前后下部皆殘,存10行,每行存1至16字;首行僅存1整字,1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前后下部殘缺處有被火燒的痕跡。原未定名。

(三)D1078號

殘片(圖12左中)。首尾下部皆殘,殘存4行,每行殘存4至7字。第1、3、4行下部有殘字筆畫,有烏絲欄。原未定名。

(四)D0547號

殘片(圖12左)。首尾下部均殘,殘存4行,每行存4至12字。有烏絲欄,首尾行下部邊緣有被燒的痕跡。原未定名。

按:上揭四號皆是《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下》殘片,內(nèi)容前后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12所示。D0538號與D0545號相接,前者尾行第1殘字正好和后者首行的殘字筆畫復合成完整的“衰”字;D0545號尾行“時會中天(龍夜叉乾達婆等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與D1078號首行“此三昧心無有疑不(為障礙我等不欲身被五縛)”內(nèi)容相接,中無缺字。D1078號尾行“諸天龍神(汝以是故當于十二見縛而得解脫何)”與D0547號首行“等十二我見縛眾生見縛壽命(見縛人見縛斷)”前后內(nèi)容相接,中無缺字,接紙痕跡明顯。四號前后內(nèi)容相承,可以綴合。又此二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字體大小、字間距相近),書風書跡相似。又二號下部均有規(guī)律性的被火燒的痕跡。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下”,訖“知若有眾(生于佛法中起瞋恨心欲毀壞者皆以)”;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 15冊,第637頁B欄第2行至第27行。

十三 敦研238(D0462)+敦研126(D0347)…敦研156(D0377)+敦研230 (D0454)《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下》

(敦煌城舊城墻發(fā)現(xiàn))

(一)敦研238(D0462)號

殘卷(圖13右2)。首殘尾缺。存1紙25行,每行存約21字,第1至19行背面托裱一層紙。地腳處呈規(guī)律性的殘損。有烏絲欄,有水漬。

(二)敦研126(D0347)號

殘卷(圖13中)。首缺尾殘。存18行,每行存3至21字,尾行僅存2完整字。有烏絲欄,有水漬。地腳處呈規(guī)律性殘損。

(三)敦研156(D0377)號

殘卷(圖13左2)。首殘尾缺。存22行,每行存4至22字。有烏絲欄。地腳邊緣殘損形狀較規(guī)律。

(四)敦研230(D0454)號

殘卷(圖13左1)。首缺尾殘。存14行,每行存3至22字。從第7行至尾行殘損程度逐漸嚴重。有烏絲欄。地腳邊緣殘損形狀較規(guī)律。

按:上揭四號皆是《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下》殘卷或殘片,其內(nèi)容前后相承,可以綴合。綴合后如圖13所示。敦研238(D0462)號尾行“人說時持須彌山頂釋白佛言世尊阿難智慧億念有”與敦研126(D0347)號首行“量聲聞人者隨他音聲何故以是三昧法寶囑累阿”前后內(nèi)容相接,中無缺字。敦研156(D0377)號尾行“轉不可思議是為二十堅意若人書寫讀誦是首楞嚴”與敦研230(D0454)號首行“三昧得是二十不可思議功德之分是故堅意若人欲得今”內(nèi)容相接,中無缺字。此四號行款格式相同(皆有烏絲欄,字體大小、字間距相近,天頭地腳等高),字跡相同(比較四號共有的“首楞嚴”“世尊”“此”“佛”“聲”“誦”“諸”等字)。又四號地腳邊緣殘損形狀較有規(guī)律。遺憾的是敦研126(D0347)號與敦研156(D0377)號不能直接綴合,中間缺12行。綴合后所存內(nèi)容起“(能施作如)此希有難事示現(xiàn)眾生文殊師利言(迦)葉于”,訖“佛說經(jīng)已”;相應文字參見《大正藏》第15冊,第644頁A欄第25行至第645頁B欄第22行。

十四 小 結

這些不同來源的文獻碎片能拼合到一起,說明最初是同一地方出土的,后流散被不同人或機構所收藏。如:山神廟出土的D0031號、D0033號與院舊藏的D0034號綴合為一件,敦煌縣城舊城墻出土的D0529號、D0521號與1951年敦煌縣老鄉(xiāng)處購得敦研308(D0655)號綴合為一件,土地廟出土的敦研052(D0261)號與敦煌縣城舊城墻出土的敦研224(D0448)、D0550、D0546、敦研264(D0489)號綴合為一件。這些殘卷和殘片的綴合,不僅使分散多年的殘卷和殘片聚而合一,而且對進一步的整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專家學者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信息,為了解敦煌文獻的出現(xiàn)及流散提供了新的線索。

參考文獻:

[1]劉忠貴,施萍婷.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敦煌遺書目錄[G]// 文物編輯委員會.文物資料叢刊:1.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54-67.

[2]施萍婷.敦煌研究院藏土地廟寫本源自藏經(jīng)洞[J].敦煌研究,1999(2):41.

猜你喜歡
綴合殘片
旅順博物館藏吐魯番蒙書敘錄與綴合
21世紀以來的甲骨綴合
英藏西夏文《莊子》殘片考釋
寧夏佑啓堂藏三件西夏文殘片考釋
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研究概述
俄藏Инв.No.6239號《天盛律令》殘片考補
兩則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殘片考釋
時光殘片
敦煌本《大方等大集經(jīng)》殘卷綴合研究
敦煌佛經(jīng)殘卷綴合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