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彥強
(華陽集團新景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煤礦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會遇到巷道變形量大,變形時間長等影響正常生產(chǎn)的問題。部分地段圍巖破碎、膠結(jié)性差,變形尤為嚴重。在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多數(shù)的巷道底板處于無支護狀態(tài),底鼓量占頂?shù)装逡平康?0%以上,而對巷道底鼓的處理以臥底為主,經(jīng)常需要反復維修,對生產(chǎn)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開展巷道底板控制的研究對煤礦實現(xiàn)高產(chǎn)高效具有重要意義[1-4]。
山西新景礦中條帶軌道巷為礦井一水平運料大巷,屬開拓大巷,平均埋深450 m。巷道沿中粒砂巖底板掘進,底板巖性如圖1所示。
圖1 軌道大巷底板巖性
中條帶軌道巷斷面為半圓拱形,規(guī)格為4 500 mm×3 650 mm,采用錨網(wǎng)噴的支護形式,頂錨桿為D20 mm×2 000 mm的螺紋鋼錨桿,幫錨桿為D18 mm×1 800 mm的圓鋼錨桿,間排距為800 mm×800 mm。頂錨索長度為6 200 mm,間排距為1 800 mm×1 600 mm,每排布置3根。噴層強度為C25,厚度為100 mm。
該巷道整體基本穩(wěn)定,但中間150 m的地段底鼓嚴重,底鼓量在500 mm以上,最大底鼓為1 200 mm。底鼓呈倒三角形,為擠壓流動型底鼓。軌道面明顯傾斜,枕木被頂起,位于巷幫的水溝被擠壞,對生產(chǎn)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幾乎每年都要臥底一次,巷道維護量大,導致人力物力浪費嚴重。
造成巷道底鼓的原因很多,不同因素對不同地質(zhì)條件的巷道底鼓影響也不相同。結(jié)合新景礦該軌道大巷的地質(zhì)條件,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原巖應力的影響。采用應力解除法對該區(qū)域進行地應力測量結(jié)果表明,該區(qū)域的最大水平應力與垂直應力之比為1.45,水平應力為主應力,作用于巷道底板,容易造成底鼓。
2) 工作面采動的影響。該區(qū)域巷道兩側(cè)為80123和80122采空區(qū),長期受采空區(qū)殘余支承壓力的影響,采動應力大,易引起底板變形。
3) 圍巖巖性。由圖1可以看出,該巷道底板中含有11號煤和砂質(zhì)泥巖,強度較低,自穩(wěn)能力差,并且遇水容易發(fā)生膨脹,在水溝側(cè)底鼓尤為明顯。
4) 巷道支護。中條帶軌道大巷掘進時間較長,采用的錨桿索等支護體的強度較低,并且在最初掘進時沒有對巷道底板進行支護,造成底鼓反復發(fā)生。
對于反復底鼓、多次維修的巷道,注漿是有效的治理方式。但采用單一的注漿方式難以維持巷道的穩(wěn)定,采用深部和淺部聯(lián)合注漿的方式可以取得較好的支護效果。淺部注漿深度一般在2 m以內(nèi),與錨桿共同形成淺部殼體,而深部注漿一般在6 m以上,與錨索長度相當,形成深部殼體,如圖2所示[5-6]。實踐表明,雙殼支護下的巷道表面位移小,支護效果明顯。
圖2 雙殼加固示意
雙殼加固的基本機理為:
1) 淺部注漿形成的殼體主要提高松散圍巖的粘聚力,提高底板圍巖的強度,強化承載能力,同時通過封閉底板淺部的圍巖的裂隙,為深部注漿提供保障。
2) 底板錨索束對底板圍巖形成擠壓預緊作用,促使淺部的剪應力向深部延伸,同時減小水平應力的影響,限制淺部圍巖的擠壓變形。
3) 深部注漿使得淺部殼體和深部殼體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承載體,阻斷深部應力對巷道底板淺部圍巖的影響,同時與錨索束共同維持底板的穩(wěn)定。
根據(jù)雙殼治理理論,結(jié)合新景礦軌道大巷的實際條件,確定采用底板錨索束+深淺孔注漿的底鼓治理方案,注漿孔的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底板注漿孔平面布置(mm)
底板錨索束為3根D17.8 mm的7絲鋼絞線,長度為8.0 m,要求深入巷道底板中粒砂巖中的長度不得少于1.0 m。兩排錨索束之間用廢舊道軌制作的鋼軌梁連接到一起,長度為1 900 mm,交替布置,間排距為1 500 mm×2 000 mm。托盤規(guī)格為400 mm×4 000 mm×16 mm,上面施工3個孔,分別穿3根錨索。位于巷中的錨索束垂直底板布置,靠近兩幫的錨索束向外傾斜15°。
淺部注漿孔與錨索束同排布置,每排兩個,間排距為1 000 mm×4 000 mm,直徑為42 mm,深度為1 500 mm。淺部注漿孔的壓力不得大于5 MPa。
采用錨索束的鉆孔同時對巷道底板進行深部注漿,注漿壓力不得小于7 MPa。注漿孔的結(jié)構(gòu)如圖4所示。
圖4 底板錨索束注漿結(jié)構(gòu)示意(mm)
底板注漿材料為425號硅酸鹽水泥和添加劑,工藝為:
1) 束鉆孔施工。采用專用的DZQ-100型底錨索鉆機施工,鉆孔直徑為80 mm,如果出現(xiàn)塌孔,則采用注漿管進行注漿,待凝固后繼續(xù)施工。
2) 安裝錨索束。將帶有導向帽的錨索束推入孔底,灌入水灰比為0.6∶1的水泥漿。
3) 封孔。利用水泥編織袋等將鉆孔孔口封住,避免雜物掉入。
4) 施工注漿管導槽。在鉆孔四周施工550 mm×550 mm×250 mm(長×寬×深)的基坑,坑底開鑿導槽,規(guī)格為450 mm×100 mm×100 mm。
5) 錨索張拉。用專用的三孔鎖具對錨索束進行張拉,要求單根錨索的拉拔力不得小于150 kN,同時將錨索束用鋼軌梁連接。
6) 深部注漿。利用預埋的注漿管進行深部注漿,注漿方式為交替間隔注漿,待漿液凝固后可進行二次補注。
對150 m巷道維修段的深部注漿量進行統(tǒng)計,設置3個測點,取6個鉆孔,測點間距為48 m,測點布置如圖5所示。統(tǒng)計結(jié)果如圖6所示。
圖5 測點布置示意(mm)
圖6 不同鉆孔的注漿量
由圖6可以看出,巷道中部鉆孔的注漿量明顯大于兩幫鉆孔。中部最大注漿量為28.7 m3,平均為27.6 m3,而幫部最大注漿量為18.9 m3,平均為18.5 m3。注漿量的不同說明巷道底板破壞程度不同,該軌道大巷巷中的破壞范圍較大,吃漿量較多。
在維修段設置3個測點,對巷道底鼓變形進行觀測,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圖7 巷道底鼓觀測結(jié)果
由觀測結(jié)果可以看出,3個測點的底鼓變形趨勢基本一致,30 d左右底鼓變形基本穩(wěn)定,最大底鼓量為23.5 mm,對生產(chǎn)影響較小。
底板錨索束的初始安裝應力為30 MPa,其數(shù)值增長變化規(guī)律與底板變形幾乎相同,錨索安裝完成后,受力迅速增長,30 d左右受力基本穩(wěn)定,最大受力為46.7 MPa,平均受力為40.8 MPa,巷道中部的錨索受力大于巷幫,說明巷道中部是底鼓治理的重點。
1) 受底板水平應力、工作面采動等的影響,新景礦軌道大巷底鼓嚴重,呈倒三角形,為擠壓流動型底鼓。
2) 通過深淺注漿,巷道底板圍巖與支護體形成“雙殼”結(jié)構(gòu),加固巷道圍巖阻斷深部應力對巷道底板淺部圍巖的影響,與錨索束共同承載,維持底板的穩(wěn)定。
3) 新景礦軌道大巷通過采用雙殼治理技術(shù),巷道底板30 d左右變形穩(wěn)定,最大底鼓量為23.5 mm,支護效果好,但該方法工序復雜,適用于變形量大、多次維修的開拓或準備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