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斌 許 峰 周 偉
(1.山東黃金礦業(yè)(萊州)有限公司三山島金礦;2.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我國金屬礦山開拓深度接連突破千米,千米礦井的時代即將到來[1]。開采深度的增加帶來了深部高溫、高濕問題[2-3]。我國的平均百米地溫梯度為1.6~3.0 ℃,千米深井原始巖溫高達35~40 ℃[4],空氣濕度接近飽和,環(huán)境溫度遠超《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28 ℃)。高溫、高濕作業(yè)環(huán)境極大地影響井下作業(yè)人員工作效率,易誘發(fā)工人中暑、濕疹、皮膚潰爛等疾病,導致事故率和設備故障率升高,嚴重限制了礦產資源的持續(xù)發(fā)展[5]。
與地表空調制冷降溫技術相比,井下密閉環(huán)境中空調產熱無法逸散,導致熱量積聚,加劇深井熱害。礦井制冷降溫技術的難點在于換熱系統(tǒng)的研發(fā)[6-7]。本研究以某金礦深部開拓熱害環(huán)境為研究對象,根據礦山地質條件和開拓作業(yè)面分布,研究局部制冷降溫技術,以期改善作業(yè)面環(huán)境,為其他深部礦井熱害治理提供參考。
三山島金礦作為國內唯一一座濱海開采礦山,其開拓深度接近1 000 m,經地質低溫梯度檢測,每百米地溫上升2.5~2.8℃,深部-960 m圍巖溫度高達30~32 ℃,加之局部熱水涌出,作業(yè)面空氣相對濕度為95%~99%,溫度在42~45 ℃。參照《礦井降溫技術規(guī)范》(MT/T 1136—2011)第4.1.3 條款規(guī)定,屬于三級熱害礦井(采掘工作面空氣溫度≥32 ℃)。對于三級熱害礦井,除加強通風、提高風速外,還應采取人工制冷降溫措施。
為改善深部高溫高濕作業(yè)環(huán)境,以-870 m 中段為熱害分界水平,增大-870 m 中段以下通風量至228 m3/s,但三山島井下機械化程度高,無軌設備運行多,機械散熱量大,經淺部送入深部的新鮮風流溫度高達32 ℃,因此,依靠增大深部通風量實現熱害控制效果有限,故需采取制冷降溫措施。
將作業(yè)面溫度降低需提供冷源,冷源的負荷與井下放熱量有關,圍巖放熱量計算需已知圍巖原始溫度、風流溫度以及圍巖表面換熱系數等基本參數,其中,原始巖溫需要一定深度的鉆孔測溫,圍巖表面換熱系數受圍巖巖性、熱導率、圍巖表面潮濕、通風暴露時間、空氣流動特性等多因素綜合影響。
圍巖表面換熱系數準確值由科學現場試驗、實驗室分析或理論公式推導可得,在工程應用過程中難以得到準確的換熱系數,故本研究采用忽略圍巖換熱系數的黑箱法來計算井下掘進作業(yè)面空氣的焓值變化量,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Qj為計算需冷量,kW;M為空氣質量流量,kg/s;ΔH為高差,m;ρ為空氣密度,取1.2 kg/m3;V為經過工作面空氣體積流量,m3/s;i1為進風空氣比焓,kJ/kg;i2為出風空氣比焓,kJ/kg。
三山島金礦-960 m中段掘進作業(yè)面有3處,每處需風量為4.8 m3/s,掘進工作面進風實測空氣溫度為32~35 ℃,相對濕度為98%,進風空氣風溫為35 ℃,進風空氣比焓值i1為127 kJ/kg,出風口溫度值降低至27 ℃,出風空氣比焓值i2為86.5 kJ/kg,空氣密度ρ為1.2 kg/m3。經計算,制冷降溫所需冷負荷為699.84 kW,考慮機組自身產熱換熱,取系數1.2,制冷負荷為840 kW。
2.2.1 換熱系統(tǒng)設計
井下布置制冷機組,系統(tǒng)主要設備包括井下制冷機組、井下水倉(天然冷卻塔)、冷卻水泵、排水管、蒸發(fā)器等。制冷降溫系統(tǒng)的換熱分為2級換熱,第一級換熱為制冷機組冷卻劑與空氣換熱,換熱發(fā)生在蒸發(fā)器與冷凝器間,蒸發(fā)器內裝有冷卻劑,制冷機組風機取環(huán)境高溫空氣,經蒸發(fā)器將空氣的熱量帶走,降低空氣熱量。第二級換熱為冷凝器換熱,冷凝器的冷卻劑吸熱后溫度上升,利用井下具備的水倉低溫涌水,在水倉布置換熱器或直接將冷卻水混入水倉,將冷凝熱排放至水倉中,水倉涌水再經排水泵排出,如圖1所示。
2.2.2 水倉排熱設計
考慮到井下封閉環(huán)境以及有害物質的排放,結合三山島金礦濱海特點,選擇冷卻水為冷凝器換熱。據現場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960 m 中段有多個涌水地點,其中一個涌水點溫度為40 ℃,涌水量為50~60 m3/d。以該涌水點為依據設計排熱水倉,該水倉分為涼水倉和熱水倉,設計水冷機組排水量為180 m3/h,水冷機組總涼水倉抽取涼水進行換熱,換熱后的熱水排至熱水倉,為防治水倉水過熱,布置排水泵,將水倉內的高溫水排至礦井排水系統(tǒng),實現熱水外排。
2.2.3 裝備防腐蝕設計
三山島金礦地下水腐蝕性較大,制冷機組的蒸發(fā)器、冷凝器以及回冷機等主要設備采用耐腐蝕、耐磨材料制作,冷卻器管道采用鈦合金材質殼體(碳鋼管襯塑)。空冷器制冷部分采用銅翅片換熱器,并對銅翅片換熱器進行整體防腐處理,空冷器外殼采用不銹鋼316材質。配套局扇殼體采用環(huán)氧樹酯防腐,并噴涂防銹漆進行表層處理。電機采用高效防水電機,以防礦井空氣侵蝕電機涂層,采用變頻控制。空冷器及局扇底座采用整體熱鍍鋅工藝。
在-960 m 水平運輸大巷開鑿制冷機組硐室,從盲混合井取風,3 個掘進作業(yè)面距離制冷機組約2 000 m,工作面污風通過南風井回風,制冷機組及送風路線布置如圖2所示。
制冷機組制造的冷空氣需用風筒送至-960 m 水平作業(yè)面,風筒遠距離送風會造成較大的溫升。本設計采用移動空冷器送風,在末端增加換熱器—空冷器以及一套冷凍水循環(huán),且空冷器與軸流風機為一個整體,隨工作面推進而移動,并延長冷凍水管路,冷凍水管路阻力逐漸增加,要求冷凍水泵運行工況采用變頻技術調控??绽淦鹘Y構如圖3所示。
三山島金礦于-960 m 中段運輸大巷安裝制冷機組,利用移動空氣器對3 個掘進作業(yè)面輸送冷風,經現場檢測,制冷機組進風口溫度為32 ℃,出風口溫度為24 ℃,移動空冷器進風口溫度為26 ℃,出口溫度為25 ℃,掘進作業(yè)面溫度為26~27 ℃,實現了作業(yè)面溫度小于28 ℃,制冷機組功能參數如表1所示。
(1)利用黑箱法計算得出,三山島金礦-960 m 中段掘進工作面空氣溫度由31~32 ℃降低7~8 ℃,相對濕度由98%降低至78%,所需冷負荷為699.84 kW,考慮機組自身產熱換熱取系數1.2,制冷負荷為840 kW。
(2)根據換熱原理,研究2級換熱系統(tǒng),并利用濱海礦山井下低溫涌水地質特點設計水倉換熱制冷降溫系統(tǒng),采用移動空冷器送風方式實現-960 m 水平3個掘進作業(yè)面低溫送風。
(3)方案實施后,-960 m 的3 個掘進作業(yè)面總進風量為15 m3/s,出風口溫度為25 ℃,作業(yè)面溫度由32 ℃降低至26~27 ℃,深井熱害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