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創(chuàng)新 孫樹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唐詩《憫農》中的詩句,這首古詩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但城市中生活的小朋友們卻鮮有機會體驗播種和收獲的過程。在我園的生態(tài)教育園里,幼兒可以走近農作物,體驗勞動,感知植物自然生長的規(guī)律,體會勞動的樂趣。
大米的家在哪里?
秋天的種植園里,紅、黃、綠三色交織在一起,一派豐收的景象。樂天指著稻田興奮地喊道:“小麥熟了?!焙瓙傉f:“那不是小麥,我們在中班看到的小麥是有長刺的?!毖┓埔矐暤溃骸袄蠋熢f過針尖和小麥(針尖對麥芒),這個刺太短了不是小麥。”
這時,文萱大聲叫道:“老師,老師,我發(fā)現了小麥!”原來,暖棚門口有一些已經干枯的小麥被捆在一起做了標本。通過對比,大家一致認定眼前地里的不是小麥。它到底是什么?思考片刻后,梓瑄舉手說:“是大米!”大家圍了過去,只見她手里捏著一粒米,說:“我把外殼剝去了,就是大米。”大家紛紛學著梓瑄剝了起來。
“我們眼前這片金黃色的植物就是大米嗎?”我問?!拔依牙鸭矣?,媽媽說好像叫水稻?!焙瓙傇G訥地說?!八荆俊焙⒆觽兟牶蠛茉尞?。“我知道了,去了皮的叫大米。沒去皮的叫水稻?!毖┓普f。調皮的鑫鑫接著說:“生的叫大米,熟的叫大米飯、大米粥。”大家聽完哈哈大笑起來。
“那抱在一起像小辮子的叫什么?”“水稻沒長大的時候叫什么?”……孩子們好奇的問題接二連三地涌現出來。通過和老師一起查閱資料,孩子們了解到“稻谷、稻穗、稻殼、禾苗、稻田”等各種與大米相關的新概念。
如何取出大米?
(一)全家一起“去稻殼”
幼兒園的稻谷收割了,孩子們將稻谷和任務一起帶回了家——他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勞動,一起探究如何給稻谷去殼。
當天晚上,班級群里異常熱鬧:明瀟用吹風機的熱風吹稻谷;關鑫先用牙嗑,后來又改成了剪刀剪;炎軒用鍋煮,煮完后用手剝;浚淇用搟面杖隔著一層紙搟;大旭用棋子砸……孩子們和家長使出渾身解數,嘗試把大米從殼中取出來。
第二天,老師將孩子們剝出來的大米收集到一起,一共是372粒,按照最初的約定,我們一起去小廚房將其蒸熟。蒸熟后,米飯才剛剛蓋滿鍋底,想想昨晚和家人一起艱辛去殼的過程,孩子們對這些米飯倍感珍惜,他們舍不得吃,湊到碗前聞了又聞,米飯真香呀!
班級分享會上,孩子們手舞足蹈地介紹著自己為稻谷脫殼的方法。我問:“你們還知道別的去皮方法嗎?”睿鑫說:“我吃核桃用石頭砸?!逼计颊f:“我爸爸吃核桃放在布袋里摔?!眻驁蛘f:“媽媽用搗藥罐去蒜皮?!辫骱f:“姥姥剝蠶豆先用熱水泡?!卑貤钫f:“栗子炒熟了,殼就開口好剝了?!边@么多去皮的方法,哪些方法可以用在去稻殼上呢?孩子們總結出11種方法:剪、砸、搟、摔、炒、搖、煮、泡、搗、燒、碾。
(二)嘗試給稻谷脫殼
討論出給稻谷脫殼的方法后,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準備了相應的工具,孩子們開始動手嘗試。梓涵、梓洵、語熙選擇了搖的方法,將稻谷放在罐子里,快速晃動,歡笑聲伴隨著噠噠的撞擊聲。炎軒和涵悅選的工具是石磨,但炎軒磨出了很多大米,涵悅卻只磨出了很少的大米,這是怎么回事呢?通過對比,孩子們分析出原因:涵悅推磨用力太大,把米都磨碎了。
大睿用炒的方法來幫助稻谷脫殼:“老師,快來看!它裂開了一個口,顏色也變了,我聞到了一股香味,我能嘗一下嗎?”大睿一邊炒一邊問。嘗試過味道之后,他說:“是爆米花的味道啊,真好吃!”“你說得對,大米也能爆米花吃的?!爆幀幷f。
文萱、睿涵、大旭選擇的是用搟面杖搟,文萱用搟的方法去殼成功后,又主動幫助另外兩個小朋友。雪菲、易蒙、柏楊用水泡稻谷去殼,泡了一天后他們嘗試用手剝。雪菲:“太難剝了?!币酌桑骸拔蚁禄夭贿x這個方法了?!弊铣胶蛙耙葸x的是用石頭砸,半個小時后完成了,馨逸說:“手好酸,石頭有點重?!?/p>
梓睿和梓瑄選的是用布袋摔,他們掄起胳膊摔了一會兒后,打開看了看,發(fā)現沒有幾粒大米,梓睿說:“老師,我想用石頭!”取回來石頭后,他把布袋往石頭上摔了幾次,再打開觀察:“這個好一些,這個有去殼的了?!?/p>
嘉琪選擇的是用水煮,煮完用手一剝,大米都碎了,她著急地說:“老師,它怎么成白末了?”“因為它熟了吧!”雪菲回答說?!跋麓挝也恢罅??!奔午饔悬c不開心。豆豆和銘軒用火燒。銘軒說:“鑷子有點熱,燙手,怎么辦?”豆豆:“拿個水杯過來,放點水,把鑷子放進去?!便戃帲骸斑@個辦法好,但是水杯是喝水用的?!倍苟梗骸凹彝^(qū)有塑料碗,我去拿,把鑷子放水里一下就涼了?!弊詈?,他們倆也烤出了爆米花。明瀟和薪宇用搗藥罐搗,兩人你來我往比著搗,最后薪宇覺得太累了,換了用鞋子砸,他覺得砸比搗更快一些。
孩子們分組嘗試后,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選出了幾種去殼快速又有效的方法,并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有了成功的經驗后,孩子們想讓整個幼兒園稻田的稻谷都脫去外衣,于是我們把活動搬到了戶外。孩子們從家里帶來更多工具,分工合作,反復嘗試,通過布袋摔、搟面杖搟和磨等方式,成功獲得了很多大米。
在給稻谷去殼的活動中,粗糙的稻谷、扎手的稻穗、沉重的石磨等重重困難考驗著孩子們,連續(xù)幾天去殼,孩子們有的手上起了小血泡,有的劃破了小手,但他們仍不放棄。他們三三兩兩,合作挑戰(zhàn),最終獲得了成功。通過動手、動腦探究去稻殼的方法,展現了他們的智慧與力量,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過去稻殼取大米的勞動,他們不僅學會了具體的勞動技能,如篩、簸、碾,更培育了意志品質,樹立了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糧食等價值觀。
如何確定大米粒的數量?
為了統(tǒng)計每次獲得了多少粒大米,以及一共收獲了多少大米,孩子們遇到了數量大、數不清等問題,這可怎么辦呀?通過討論,大家決定每100粒大米包一包,方便后續(xù)的統(tǒng)計和使用。最初,大家都一粒一粒地數,為了確保數量準確,數完100粒后換另外一個人驗證數量,可每次數,大家的數量都不一致,好長時間也沒數出一包。
面對這種情況,梓涵、睿涵緊鎖眉頭,陷入沉思?!霸蹅円郧笆窃趺从嫈档哪??”我提示道。想了一會兒,梓涵嘟囔道:“我們在運動會‘愚公移山數玉米時,一桶放了10根?!毖┓平又f:“我和馨逸、梓涵用的筐,一筐有20根(玉米)。我知道怎么數了?!毖┓茖?0粒米排成一排,依次排成10排。梓涵驗證時,很快找到了哪一排多了一粒。涵悅模仿雪菲,5粒放一堆,放20堆;柏楊20粒放一堆,放5堆.....孩子們不斷地“發(fā)明”著屬于自己的計數方法,后來他們還想到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畫成圈,每種顏色畫5個圓圈,每個圈放20粒大米,這樣每個顏色的圈代表100粒。畫圈計數的方法深受孩子們喜愛,大家一起數100粒,既快又準確,誰都能參與其中。
大米的種子是誰?
在去割稻殼的過程中,大睿有了新發(fā)現——黑色(暗紅色)的米,大家紛紛猜測起來。睿鑫說:“黑色的米是被蟲子咬壞了的?!卞废f:“那是曬糊了的米。”炎軒說:“那是長得特別熟變成種子的米?!毙∨笥褌儗ρ总幍恼f法很感興趣。大米的種子是什么樣的?大家都很想知道。
于是,他們分別將稻谷、稻穗、大米、“黑米”、大米飯種在土里,想看看哪個能長出新的禾苗來。孩子們小心地用小水壺給這些“種子”噴水。兩天后,大米飯長毛了,大家一致確認它不是種子。兩周過去了,稻谷、稻穗、大米、“黑米”都沒有絲毫變化,樂天焦急地說:“它們一定是被渴死了,因為幼兒園的稻田總是濕的,而我們的土有時會干?!?/p>
大家決定重新種,種在有水的酸奶杯里,并保證里面的土長期被水沒過。一天中午,樂天興奮地喊:“大米出芽了!”大家紛紛圍過來看,透過清清的水面,清晰可見一粒大米長出了白白的小芽,大家特別激動。大米出芽后,孩子們天天心心念念,早晨進班要去看看,喝個水也要去瞅瞅。稻谷和稻穗也陸續(xù)長出了細細的、嫩嫩的芽。在孩子們的精心照顧下,禾苗越長越高,越長越壯。經過一個月的觀察,暗紅色的米沒有發(fā)芽,孩子們都覺得它應該是壞掉的。
孩子們對大米和禾苗的探索興趣不減,我們對孩子們的支持也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張雪門先生說:“人類的經驗按其性質可以分為三種:認識、知識、技能。按范圍來講,自然經驗無目的,是在生長中堆積的經驗;人為的經驗是有目的,按照一定步驟所獲得的是有機的經驗?!蓖ㄟ^稻谷去殼的真實活動,孩子們經歷了自然經驗到人為經驗的轉變:他們發(fā)現植物、探尋植物并收獲果實;探索了十余種去殼的方法;通過不斷嘗試和改進,找到了多種計算米粒的方法;通過試驗找到了能培育出禾苗的“種子”……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觀察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科學認知等能力,更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學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體會到了勞動的智慧和快樂。
本文系第二屆“張雪門教育思想”征文獲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