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姝
1 引言
在新時期教育改革中,必須意識到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如今,電子產品和電子游戲發(fā)展迅速、層出不窮,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尤其是青少年難以抵擋電子產品特別是電子游戲的魅力。在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下,文化課占據主流,青少年缺乏運動,導致體質逐年下降。
過去幾年,中學生跑步猝死的新聞讓人扼腕嘆息,“成績不好只是次品,身體不好會成為廢品”這句話意義凸顯。許多中老年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再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這警示人們預防才是最好的治療。在此背景下,增強青少年體質,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更加具有現實緊迫性。
面對體育課的窘境,面對疾病與青少年體質的現實問題,體育應該得到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 不同地區(qū)中考體育分數占比變化
2019年,成都市將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到60分。根據市教育廳文件精神,將體育考試的內容改為統(tǒng)一考試和體育素質綜合評價考核兩部分。統(tǒng)一考試項目大致可分為自主選考和必考兩類。這體現了成都市對于青少年體育教育的重視。
四川省內,除了成都市,綿陽市的中考體育分數提高到了80分。
放眼全國其他地區(qū),各地區(qū)也調高了中考體育分數占比。黑龍江大慶、云南省甚至把中考體育分數提高到了100分,成為全國中考體育分數占比最高的地區(qū)。
從中考體育分數看,各地區(qū)逐漸重視體育,甚至把體育重要性等同于文化課。
3 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 學生對體育存在認識誤區(qū)
由于中考體育政策的驅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和學校體育并非出于興趣愛好。哪些項目能夠提高中考體育成績,學生就練習什么項目,這與學校體育的本意南轅北轍。這是學生對體育的普遍認識誤區(qū)。中考體育政策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體育的認知,這點毋庸置疑。首先,此政策確實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參加學校體育。學生原本抵觸體育運動,到開始針對體育考試項目主動開展體育活動,更多學生參加到學校體育中來。但是,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學校體育又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參與鍛煉僅僅是為了提高中考體育成績,對學校體育本質存在誤解。
3.2 學校體育仍然被“唯成績論”阻礙
從整個學校教育來看,即使我國大力提倡推行素質教育,但是老師、家長包括學生評價學生仍然是以成績論英雄。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學校教育仍然偏重于智育,忽視了體育。
從學校體育本身來看,結合前述內容,學生上體育課也是為了應對體育考試。于是,各學校普遍都有“考前拼命練一練,考后再也無人練”的情況。體育課如同文化課一樣,是為了學習應對考試。
4 建議與措施
4.1 樹立師生家長對體育教學的全面認識
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以學生體驗為基礎,這要求體育教師轉變固有教學觀念。
第一,要改正以成績?yōu)橹行牡睦砟?。面對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要在?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式和形式上下足功夫,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
第二,體育教師需要在學校適當宣傳體育考試政策、內容和評分標準,使學生及家長對中考體育認識更加全面,并能深入理解體育教學的目的所在。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和家長重新認識體育。成績不能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要關注學生身心全方位發(fā)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建立終身鍛煉習慣,讓體育伴隨學生成長,從而使得學生和家長可以真正了解體育考試的意義所在。
4.2 利用互聯(lián)網拓展教學渠道
互聯(lián)網上可以搜索到許多體育資源,包括體育書籍、運動技術教程、健身教程、運動知識百科等等。包括Keep在內的許多運動app也開設了直播課模塊帶動用戶參與健身。
線上直播體育課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新館肺炎病毒帶來的沖擊,有些許無奈之舉的意味。如今,疫情已經得到有效防控,這種體育課授課方式是否能夠讓它常態(tài)化呢?以成都市為例,中考體育中的《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是否可以考慮用這種直播方式授課呢?
許多領域通過“互聯(lián)網+”得到了新生發(fā)展動力,那么學校體育是否也能借互聯(lián)網空前發(fā)展的時代潮流去豐富其實施的渠道呢?
4.3 家校共管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意識
如今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工作,也是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性格、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
學校可以借家長會等機會,加大宣傳力度,積極與家長溝通,讓老師與家長共同監(jiān)督學生體育鍛煉情況?,F在的老師都會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建立班級群,方便信息發(fā)布。結合前述利用互聯(lián)網發(fā)展浪潮,是否可以讓家長通過拍攝小視頻、app打卡、微信小程序打卡等方式與學生共同完成體育課的“家庭作業(yè)”呢?
5 結語
從中考體育考試制度改革實踐來看,單純改革中考體育考試制度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體育遭遇的難題,學校體育改革所面對的困境也不僅僅是應試教育影響下的體育,而是一種普遍的功利體育觀念,且難以為師生所察覺。面對體育,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學生、家長圍繞著成績、升學、就業(yè)等外在功利價值開展工作和鍛煉,也許才是學校體育深化改革持續(xù)遭遇瓶頸的內在原因。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