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俊
摘要:在我國初中生物的教學工作中,其主要包含生物知識理論教學和生物實驗教學。這兩大部分都是初中生物教學不可缺少的。理論知識教學能夠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生物實驗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只有學生了解了理論知識,才能在實驗中學會使用儀器、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對于實驗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實驗教學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豐富實驗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生物這門學科的神奇之處。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199
1實驗教學對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輔助的指導作用。此外,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許多教師開始認識到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到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僅將知識傳遞給學生,還應該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教學的質量對提高教學效率是關鍵的作用,而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直接受到教學方式的影響。為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重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還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不斷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2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方面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枯燥,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理念的影響,教師一味的認為只要把基礎知識內容傳遞給學生,遵循著教材改革的思想理念,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就完成了教學的任務。衡量學生知識學習的標準,主要就是以考試成績?yōu)闇?,這種課堂環(huán)境導致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非常的單一,課堂氛圍也相對比較枯燥,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第二方面就是在生物課堂上,即便是教師已經意識到了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能夠使用的設備器械材料有限,所以,課堂上所開展的實驗活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僅僅無法把最終的結果完美地呈現給學生,還會由于很多器械的缺失,造成一大部分實驗無法順利的開展和進行,這也影響了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
3注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效率
3.1豐富實驗教學的能力準備
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與生物教學質量有著直接關系。只有提高生物教師應該具備的實驗教學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地實施生物實驗教學。《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涉及的實驗教學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實驗準備能力、實驗教學組織指導能力、實驗操作技能、實驗教學設計能力等。因此,應鼓勵教師主動閱讀《生物學通報》《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教學》《實驗教學與儀器》等專業(yè)期刊雜志中有關“實驗教學”的內容,自主學習實驗原理和知識、實驗改進和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在理解和內化后選定主題進行閱讀交流匯報活動,營造研究實驗、研究實驗教學、進行實驗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其次,學習成果在生物實驗課中的實施與應用,使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獲得了更高參與度。學生可以在實驗課堂上自主建構知識結構,體驗富有意義的獲取知識的活動,改變死記硬背、機械做題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在不斷地學習和實驗中,發(fā)展教師的實驗能力,為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3.2規(guī)范實驗操作步驟
以往的實驗教學,多數都是教師進行演示、學生操作,然而結果由教師公布,并沒有去檢查實驗過程是否正確,對于嚴謹性并沒有過多的要求。這樣的情況,不僅使學生變得懶散,覺得實驗只是一個形式,也失去了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對實驗活動進行一個整體的改善,從實驗步驟開始,然后是基本操作和規(guī)范,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使學生形成一個認真的實驗態(tài)度。同時多考慮實驗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及原因,當學生遇到同樣情況的時候,教師能輕松解決,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敬佩之情。例如,在進行《觀察鯽魚的形態(tài)結構》這個實驗之前,教師要提前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每組帶一條魚進實驗。在進行實驗的時候,讓學生先對魚進行一個整體的觀察,然后了解了其是如何呼吸及身體鱗片和側線,為了能讓學生更明白魚的特點,可以試著在魚嘴里滴入墨汁,然后看看墨汁能不能出現在鰓里。實驗中,提醒學生一定要注意觀察,不要覺得實驗就是玩,往往一個不注意就錯過了最佳的結果。又例如,在進行臨時玻片制作的時候,要讓學生嚴格按照步驟操作,先擦拭玻片,然后滴入清水,這個時候要強調清水要適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才能保證玻片的順利完成。還要注意將植物薄膜仔細展平,向學生強調不能隨意一放,然后蓋上蓋玻片,蓋的時候也要嚴格按照要求,避免出現氣泡,最后進行染色。染色的時候需要讓學生注意使用吸水紙,保證染色均勻,在整個過程中一定要向學生強調注意事項,讓其嚴謹操作,使實驗效果準確,也讓其產生成就感,不斷地去進行實驗滿足自身需求,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3.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實驗活動情景
實驗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知識的探究過程,驗證生物科學的發(fā)現及應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與思考。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實驗《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是必要的嗎?》時,可以讓學生分析探究綠葉在光照下是否能夠產生淀粉。學生在實驗探究后,教師再組織設計方案展示,引導學生派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并介紹該方案的好處。在此基礎上,班內的學生都會積極踴躍參與其中,通過小組評估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更好地思考與探索,讓學生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了解創(chuàng)新。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這一實驗時,可以讓學生對統一單子葉植物遮蔭與非遮蔭片區(qū)域處,滴碘液進行檢測,如果學生操作發(fā)現葉子變藍,則代表有淀粉,如果不變藍則代表沒有淀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索,讓學生鞏固最初掌握的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3.4增加課外活動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要增加課外活動,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課程要求的基礎上,有更多的探究可能。教師可以在一堂實驗教學課程之后,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再布置一些相類似的課外活動。比如,在初中生物實驗中,有一個實驗是觀察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會觀察正在游的魚,然后了解鰭在魚游泳時對魚的幫助。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魚的呼吸、魚靠哪個部位獲得信號等等,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強化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還有一個觀察實驗是觀察花的結構,教師在課下可以安排學生去觀察另外一種花,并且進行解剖,然后對不同部位進行說明,找出兩種不同花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課外活動的布置不是為了增加學生的作業(yè)量,所以教師應該控制好難度,把作業(yè)布置得恰到好處,以觀察類作業(yè)為主,還要注意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增加學生的積極性。
4 結束語
綜上,縱觀我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了解到,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理念的影響,認為生物知識的學習,只需要傳遞基礎性的內容,以教材為準,就達到了教學的目標,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實驗教學工作所具有的優(yōu)勢,這也導致整個課堂教學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所以,以上內容中,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出實驗教育工作的優(yōu)勢,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何貴蓮.新課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86.
[2]金鵬飛.關注實驗核心提升實踐能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與思考[J].華夏教師,2019(2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