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蓉
摘? 要:科學探索活動課屬于自然課程,對于這類自然課程,我們要去關注自然和生命,處理好自然與生命的關系,讓有幼兒自己去觀察生命的特征,從而獲得經(jīng)驗。如何,把自然課程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幼兒的興趣,這既需要借助科學手段,拓寬課堂的維度,又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把握課堂的走向,同時還需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本文從這三個角度去探索科學活動課的更多可能。
關鍵詞:科學探索;幼兒園;專業(yè)能力
一、借助信息手段,拓寬課堂的維度
1.信息技術手段種類豐富
現(xiàn)在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在課堂中已經(jīng)非常常見,而且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在我們的本次探索活動中就運用了很多的信息技術,包括:AR軟件、VR眼鏡、希沃白板等,其中AR的使用,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希沃白板的設計也輔助了教學活動的進程,整體的信息技術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就比如AR技術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AR技術的導入將幼兒帶入到一個興奮的情境中,讓課堂氛圍變得濃烈,渲染了課堂氛圍,調動幼兒的興趣,推動課堂的進度。
2.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地位
明確是技術服務內(nèi)容,而不是內(nèi)容服務技術。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不能喧賓奪主,我們的課堂內(nèi)容依然是內(nèi)容為王,以我們的活動為例,信息技術的加入,只是讓幼兒增加了更多了解恐龍的機會,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但是,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為了運用技術去增加技術,我們要技術為內(nèi)容服務,充分發(fā)揮技術的作用。比如重難點依然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突破,讓活動更加豐富,內(nèi)容更加精彩。運用信息技術得時候要考慮到活動的實際情況,考慮更多如何借助信息化技術去突破難點和重點,讓信息技術真正服務課堂,服務教學,服務幼兒。而且不能再向這次一樣,信息技術只服務于個體幼兒,而是要照顧集體,讓集體幼兒在信息技術的加入后,激起他們更多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中來。
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深化課堂內(nèi)涵
1.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
我們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不是以老師為主,活動要關注幼兒,讓幼兒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表達。所以,活動設計要充分考慮有,給幼兒更多表達空間。而不是成為教師的一家之言。而本次活動,我們可以站在幼兒的解讀去思考問題,設計內(nèi)容。活動中,真正做到以幼兒為出發(fā)點,站在幼兒的角度去設計活動,讓幼兒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表達,上幼兒喜歡的課,而不是我們認為完美的課。讓幼兒能夠真正的學到東西。
2.深度學習,拓展課堂的外延
深度學習源于對學習的深入理解和探究,深度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既是一種認知過程,又是根植于社會文化和現(xiàn)實生活的建構過程。如果說淺層的學習是對知識的簡單描述,記憶和復刻,那么深度學習更注重與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3.重視幼兒的深度學習
幼兒的深度學習是指幼兒在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特有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知識和經(jīng)驗,探索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物質世界,并將這些知識和經(jīng)驗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和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已發(fā)展其高階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一種學習,幼兒的深度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的深入,不是指向深奧的學習內(nèi)容,而是一種饒有興趣的專注的持續(xù)的去陶醉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比如,此次探索活動,我們給幼兒機會,讓幼兒對恐龍進行自主恐龍分類的時候,雖然過程失敗了,但是幼兒探索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的過程。幼兒在給恐龍分類,對于恐龍有了更多的認識。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挖掘幼兒的潛力
教師需要引導孩子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探究工具,來探究他們所感興趣的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是對孩子知識的一個深度,而是對于孩子學習品質學習能力和方法的一個挖深的過程。深度學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途徑。深度的學習永遠不是機械的知識,而是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的延續(xù),在活動中,我們應該放手讓幼兒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直接給予。在活動中,我們要適度地拓展,引起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主動去探索,圍繞課題,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從而活動學習的樂趣。時刻記著,讓幼兒學會學習,永遠比讓灌輸了多少東西給他們重要。幼兒自己去學習直接收獲得知識,遠比他們在老師那里間接獲得的效果要好。
三、自主學習,讓幼兒感受學習的樂趣
1.相信幼兒,讓幼兒去學習
我們要相信幼兒,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學習,去發(fā)現(xiàn),去感知。主要要思考兩個方面。第一,推進孩子學習的過程,求向知的過程,知不重要,求更重要,過程更重要。第二、引發(fā)科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就是好奇、好問、發(fā)現(xiàn)問題、 解決問題。而本次的科學探索活動,我們就充分給予了幼兒空間,讓幼兒自主去探索恐龍,他們的學習過程,比我們的傳授過程更重要。
2.沒有標準就是最好的標準
在教學中,我們總是期望給幼兒預設答案,讓幼兒根據(jù)我們的預設走,而忽視了幼兒的自主性。但是,我們要知道,探索課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幼兒探索到的東西就是他們最好的答案,所以,我們要更加相信幼兒,她們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相信她們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讓她們在自主學習中碰撞生命的火花,從而愛上學習的感覺。當我放棄正確答案的時候,幼兒才能找到他們的正確答案,我們不能因為成人的觀念去扼殺孩子的可能。
參考文獻:
[1]郭麗婭,如何上好科學探究課,《新課程(下)》,2006年.
[2]張學潔,如何上好小學科學活動課,《沙棘:教育縱橫》,2011年
[3]仇志芹,如何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2013年
[4]鄧穎,怎樣上好幼兒科學活動課,《神州旬刊》,2018年.
(作者單位:綿陽市少年宮三江國際麗城幼兒園,四川? ?綿陽? 6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