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賢燊
在現階段的高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籃球的學習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階段。通常情況下都是簡單的模仿和練習。為了能夠讓這一種情況得到改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學生的自組織能力構成考慮到其中去,幫助學生得到一個全面的提升。教師首先就要鼓勵學生能夠實現自我激活,改變之前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定向,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最后,強化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構成內容,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鍛煉中強化自己的籃球技能,讓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自組織能力其實是一個包含非常廣的概念,其中所涵蓋到的不僅僅包含社會學和教育學,也涉及到了心理學以及一些與教學理論相關聯的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將籃球進行一個深度的剖析,就能夠讓學生對于籃球有一個系統且深度的認知。同時,這也是對于傳統籃球教學的一種顛覆。因為在以往的學習中,教師在開展籃球教學的時候,理論教學跟實踐教學通常沒有很大的聯系,就無法讓學生的籃球水平得到一個全面且整體的提高。而在籃球的教學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組織能力就可以讓這一點得到比較好的改善。在培養(yǎng)學生的籃球技巧的時候,將理論知識的講解重視起來,讓學生能夠奠定一個扎實的技能基礎,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1 鼓勵學生實現自我激活
教師若是想要在籃球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組織能力,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做到“自我激活”,其定義就是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鍛煉需求,結合真實的教學情況來組織可能被實現初始行為。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學生對于籃球這一門體育運動有著足夠的學習和真正參與進來的熱情,使學生自覺學習的潛能得到發(fā)揮,但是這也是傳統的籃球教學比較欠缺的一部分。因為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學生都基本上是被動參與到籃球的學習過程中來,在運動的過程中也只是的重復教師所指導的動作,完全沒有主動練習的熱情,這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就很難實現學生的“自我激活”。所以,教師應該改變現在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變被動為主動,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自我激活”的環(huán)境。
例如,理論課程是在高中籃球的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為了能夠避免學生覺得理論知識比較無聊而產生厭學的心理,教師就可以嘗試著將理論和知識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講解。比如,教師在講解到有關于籃球場上意外受傷的處理方式的時候,就可以組織全班的學生來嘗試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進行情境教學,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去觀察去思考,始終處于一個比較主動的地位。這樣就能讓思維處于一種比較活躍的狀態(tài),能夠更加快速且準確的捕捉到教師教學中的信息,找到最利于自己學習的方式和狀態(tài),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一個成熟的自我意識。
2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定向
在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定對于學生的學習都有著很大的督促作用,尤其是在高中籃球的教學過程中,明確的教學和學習的目標更是至關重要。因為與其他純文化性質的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籃球還涉及到了對學生身體本能的考驗,過高或者是過低的學習目標制定都無法讓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而在學生的自組織能力的構成中,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自我定向就跟這方面的內容有著很大的聯系。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擁有的經驗和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來最適合自己的籃球學習計劃,讓學生能夠進行一個正確的自我定向。另外,學生在剛一開始嘗試進行自我定向的時候,需要教師來進行輔助,給予學生一個大的定向范圍,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可以參照的維度,在自我定向的時候就能夠更加精準。例如,在籃球的學習中,三步上籃是學生都必須要練習的一個動作。這是接觸到籃球開始的一個比較基礎的動作,對于一些經常打籃球的學生來說,就是十分簡單和輕松就能夠完成的一件事情,但是對于一些不經常接觸籃球的學生來說就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要想達到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在這個時候,同樣目標的制定顯然已經不適合了,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目標分層三個難度層級,引導學生去進行自我定向。根據班級學生的基礎和課堂上時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分三層來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對于一些體育能力比較差且體能較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應該去適當的減輕這些學生的訓練難度,讓這些學生能夠參與進來即可。對于一些平均能力達標的學生來說,籃球訓練就可以正常進行。但是對于一些本身體育能力就比較強,而且想要將體育當成自己特長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應該考慮到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為學生制定更高難度高要求的訓練計劃。當這些練習目標制定好之后,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從自身出發(f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訓練層級。然后再這一個大的基礎上來細化自己的訓練計劃,學會支配自己的練習時間,做到更加精確到自我定向,就能夠有一個針對性的訓練過程,沒有遺漏的提升自己的籃球能力。
3 強化學生自我鍛煉
教師在完成了正常的教學任務之后,可以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去獨立的策劃一些籃球的活動。因為在籃球的課堂上,畢竟還有教師用來教學的時間,所能留給學生的時間非常有限,學生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內能夠體會到的可能僅僅是以自身為基礎的自組織能力的構成,無法感受到一個更大范圍和更大規(guī)模的組織能力,會讓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卡在一個瓶頸期。而在這個時候,一場活動的進行就可以幫助學生打破這一個僵局。學生在跟其他人合作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需要協調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別人的自組織能力,再不斷合作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缺點,完成對自我評測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籃球水平。例如,在籃球這一項運動中,籃球比賽是最常見到的一種組織活動的方式,同時也比較受到學生的歡迎。而且在嘗試著組織一場籃球賽的時候,學生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僅僅包含了場地和人員分配的問題,還涉及到了要結合場地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比賽規(guī)則,對于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是一種考驗。學生要動腦去解決在比賽的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問題,擔負起來自己的職責,調節(jié)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和不相同的意見才能促進這一場籃球比賽的進行。在這一個過程中,就能夠不斷的強化學生的字組織能力。等到比賽結束了之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收獲和心得,認為在組織一場籃球比賽的時候,最大的難處是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克服這些難處的?通過經驗的分享也可以幫助其他的學生解決遇到的難題,讓學生之間可以互通有無,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下提升自己的自組織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的籃球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組織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幫助,可以讓學生對于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在今后的努力中就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另外,培養(yǎng)學生的自組織能力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的不斷教誨和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不能急于求成,才能有一個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qū)紅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