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好友阿軒通諳多國語言,大家談起他時,都豎起拇指,贊譽有加,稱羨不已。
阿軒熱愛寫作,曾經出版兩部詩集。他任職于旅游局,負責文字宣傳。他與異鄉(xiāng)異國的游客廣為接觸,對于語言學習萌生了興趣。從30歲開始,他在工余之暇出了狠勁埋頭苦學,學上三四年,便能掌握一國語言。如此苦學不輟,如今年過六旬,已懂八國語言。
然而,最近與他聊及學習語言的心路歷程,出乎意料地,他居然流露了懊悔的心態(tài):“每門語言,學上三四年,我能掌握的,就只是表面的語言而已,無法涵括深層的文化;而欠缺了文化,語言也就缺了一個大口——就像溪流,流域看起來可能很廣,可是,全然沒有井的深度。打個比喻,一個人如果同時擁有金箍棒、九齒釘耙、降妖寶杖這幾種武器,卻沒有精練、勤練,結果呢,什么都會使,卻什么也使不好,倒不如專注于一種武器,把它使得出神入化?!鳖D了頓,又說:“我耗費了大半輩子,就只在皮毛上掌握了八種語言,然而,我原本精通的中文卻因為疏于研讀而與我漸行漸遠。如今回想,我多么希望能把中文這口井鑿得更深,把甘冽清甜的井水化為更多的詩集,為我的人生留下更有意義的足跡?。 ?/p>
阿軒的經驗,足堪借鑒。
人生就像玩保齡球,我們應該瞄準一個目標,傾盡全力地擊過去。目標太多,球只能擦邊而過,打球者也許滿足了玩球的癮頭,可是,回顧起來,一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