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
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的社會主義的原故
(1921年10月24日)
陳愚生
文化運動,也可以說是改進人生的運動。人生是向上進化的,文化運動,就是推送人生,向那愈進化的路上走起去的一種運動。
現時文化運動的內容,最重要的,可以分作,(一)科學化,(二)社會化,(三)美感化,(四)意識化四項來說明。
人類知識的進化,大概可以分做三個時代,(1)神異時代,(2)思辨時代,(3)證實時代。要向進化的路走去,就不能不認科學是第一致用的工具了。就是理論上的東西,社會主義,本不是馬克思才有這種理想,何以今馬克思獨享盛名,讀到社會主義,莫不是推為鼻祖呢?這是因為前此倡社會主義的,只是一種理想,到了馬克思才用科學的方法來證明,才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的社會主義的原故。
資料來源:《友聲》第一卷第一號,1921年10月24日
這段文字源于1921年陳愚生在重慶聯中自治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他闡釋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是到了馬克思才用科學的方法來證明,才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的社會主義的原故。
這次講話,是陳愚生踐行馬克思主義傳播活動的有力例證。而這樣的例證還有很多,貫穿著他短暫的一生。但在學界,對陳愚生的研究并不多見,關于他的檔案文獻和口述資料也都較少。這是與他作為新文化思潮和馬克思主義的“播火人”所不相符的??梢哉f,這位五四精英應當被所有人熟知、銘記。
陳愚生,四川瀘州人,早年畢業(yè)于前清特別法政英文??茖W校。1911年參加四川保路運動。民國初年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經濟?;貒?,于1918年6月和李大釗等人在北京發(fā)起組織少年中國學會,任執(zhí)行部主任。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所有社團中,存在時間最久、會員數量最多、會員分布最廣、社會影響最大的社團。會員們都是當時的青年才俊,包括李大釗、王光祈、周太玄、陳愚生、毛澤東、惲代英、張聞天、田漢、盧作孚等,這些人是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等領域的佼佼者,可謂占盡時代風流。
其中,陳愚生是學會的七個發(fā)起人之一,也是“七人組”能得以成立的重要紐帶。1918年6月30日,已有共同理想的陳愚生、王光祈、曾琦、張尚齡、周太玄、雷寶菁六人在北京南橫街岳云別墅張文達祠,商議發(fā)起少年中國學會。李大釗后于7月21日參與進來。先前的六個人都是四川人,有著老鄉(xiāng)和同窗的情誼,而陳愚生與李大釗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時的校友,在留學期間已成為好友。正是通過陳愚生,李大釗后與王光祈和周太玄結識,“他們很快把他當成一個知心的老大哥,真是相見恨晚”。隨后,經過一年的籌備,少年中國學會于1919年7月1日上午在陳愚生北京的家中正式宣告成立,并以“奮斗、實踐、堅忍、儉樸”作為信條,在傳播進步思想和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次年,陳愚生開始了與重慶的淵源,并作為領頭人為川渝馬克思主義傳播和新文化運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他接受東川道尹葉炳臣推薦,到重慶任川東道尹公署教育科科長。重慶教育界成為陳愚生改造社會實踐第一站。
當時的重慶,教育界如一潭死水。陳愚生一方面大刀闊斧地撤換了重慶幾所主要學校的校長,把具有新思想的熊浚、張方谷、沈懋德等人分別委派到重慶聯中、川東師范、巴縣中學等校任校長,另一方面,他還將一批深受新思潮影響的青年引進教育界。這批人到來后,將新風氣、新方法帶入到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生活動中。
此外,陳愚生還借助外部力量為身處偏隅的重慶青年帶來先進思想的洗禮。1921年暑假,在陳愚生、劉泗英的提議和促成下,高一涵、陳啟修、陶孟、鄧中夏、黃日葵等來自北京、南京的學者和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們,在重慶總商會和巴縣中學向青年們介紹了五四運動的情況,并宣傳男女平等、社交公開、教育革新。這次講學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重慶青年中激起了強烈反響,有力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通過一系列措施,在陳愚生的帶領和倡導下,重慶教育界成為重慶新文化運動中最活躍和最有生氣的領域。
1921年2月1日,陳愚生在重慶白象街創(chuàng)辦了《新蜀報》并任社長。以“新文化,交流新知識”為宗旨的《新蜀報》開始“猛向最頑固、最腐臭的舊社會作不斷的攻襲”,成為當時重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之一,不少熱血青年、知識分子正是通過該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并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2年,剛剛留法歸國的陳毅被陳愚生聘為《新蜀報》主筆。陳毅以犀利的筆法,發(fā)表了一系列思想激進的詩文,受到青年學生的追捧和熱愛。1923年,蕭楚女任主筆,開始系統(tǒng)地向廣大青年介紹革命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無情地抨擊時弊,解答青年所關心的一些社會問題,受到青年學生的熱情歡迎,報紙發(fā)行量由原來的500份猛增到10000份,影響廣泛深遠。
在教育界積極作為和辦《新蜀報》的同時,陳愚生在其他領域也一直進行著改造社會的實踐。1922年,他與周欽岳等人發(fā)起重慶裁兵運動,以學生、工人和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主體,反抗軍閥混亂時局。1923年,他擔任新創(chuàng)辦的富川儲蓄銀行協(xié)理,著手為實現“開發(fā)大西北”的計劃積蓄力量……
可遺憾的是,就在1923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陳愚生年輕的生命。而就在兩年前的1921年,他年輕的妻子在剛剛北京離世。陳愚生的妻子金綺是他在日本時一位金姓同學的妹妹,金綺的父親曾是清朝的一個稅官,此前對這門親事頗不贊成。但她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與主張革新的新潮派人物陳愚生結婚,并生下了小女兒陳白頎。
陳愚生的過早離世,造成對于他的研究較少,留存下的文獻檔案資料也偏少。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對新文化思潮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不容忽視、更不能被塵封的。惲代英、蕭楚女、鄧中夏等對重慶馬克思主義運動起著重要作用的人物,都是由他直接或者間接介紹入川的。可以說,他們都是在陳愚生的影響下,做著他未盡的事業(yè)、完成他未盡的理想。
陳愚生,是重慶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播種人”和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