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根
世界文化在發(fā)展進程中有一個特殊現(xiàn)象,即由某些人有意識地深入民間采集、記錄、整理、轉(zhuǎn)述、編纂、出版民間童話,這些童話往往成了相關(guān)國家與民族文學的標志性精神產(chǎn)品,甚至成為代表該國形象的文化符號。最著名的有德國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法國貝洛的《鵝媽媽的故事》,挪威阿斯彪昂的《挪威童話集》。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有沒有這樣的作品呢?答案是有的。本人認為,由唐代段成式采集整理出版的《酉陽雜俎》中的童話,正是中國版的“格林童話”,因而《酉陽雜俎》中的童話也是中國第一部童話集;而其中的《葉限》,更是世界出版史、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灰姑娘型”童話。
段成式(803—863),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學者。字柯古,祖籍臨淄鄒平(今山東鄒平)。其父段文昌于中晚唐間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蔭入官,為秘書省校書郎,后升至吉州刺史、太常少卿。段成式與李商隱、溫庭筠均善于以四六體寫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為第十六,時稱“三十六體”。段成式一生的足跡遍及今四川、陜西、浙江、河南、江西、湖北等地,見多識廣,博聞強記,他雖是忙碌的唐朝官員,但同時是一位酷愛民間文化與民間文學、性喜采風獵奇的學者。長期的積累與伏案,使他終于完成了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
《酉陽雜俎》存世版本有前集20卷,續(xù)集10卷。《新唐書·藝文志》將《酉陽雜俎》列入子部小說家類?!队详栯s俎》內(nèi)容豐富龐雜,全書分類編錄,一部分內(nèi)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部分記載各地與異域珍奇之物。據(jù)作者自序,“固役而不恥者,抑志怪小說之書也”。所記既有仙佛鬼怪、人間百態(tài),也有動物、植物,還有酒食、寺廟等。續(xù)集中的《寺塔記》2卷,詳述長安諸佛寺的建筑、壁畫、詩文等,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成為后人編修長安史志的重要文獻。
關(guān)于《酉陽雜俎》的性質(zhì),《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論者雖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來推為小說之翹楚,莫或廢也”。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其“以類相聚,有如類書。雖源或出于張華《博物志》,而在唐時,則猶獨創(chuàng)之作”。由此看來,這是一部文獻整合與文學原創(chuàng)相糅合、詭異神秘與史料遺文相雜參、雖然有浮夸無稽的內(nèi)容但又有相當?shù)目伞罢饕眱r值的“奇書”。許逸民在《〈酉陽雜俎〉注評》中稱該書是“兼有志怪、傳奇的百科全書式的一部奇書”。
但從中國小說史與幻想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看,《酉陽雜俎》最有價值的正是其“詭怪”“荒渺”“浮夸”,特別是其中“志怪異”的《諾皋記》2卷與《支諾皋》3卷,堪稱唐代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品。魯迅對其予以高度評價,認為其可與唐代的傳奇小說“并驅(qū)爭先”。本文稱《酉陽雜俎》為中國第一部童話集,指的就是以《諾皋記》與《支諾皋》為代表的童話作品。
《酉陽雜俎》何以堪稱中國第一部童話集,這有以下數(shù)方面的考量:
第一,《酉陽雜俎》的童話含金量高,而且數(shù)量多。即使按照今天的童話標準來衡量,也至少可以選出50余篇作品。主要作品有《葉限》《旁竾》《吳剛伐桂》《一行》《鼻中息肉》《阿主兒降龍》《蓬球入仙境》《尋血涂鶴》《魔杖》《長須國》《燈花婆婆》《柳成入畫》《小飛人》《瓶中嬰兒》《海神筑城》《邵敬伯傳書》《王用化虎》《韓確夢魚》《豪家子奇遇》等。
第二,《酉陽雜俎》保存了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型”童話《葉限》,比歐洲同類型童話問世早出八百多年。
第三,《酉陽雜俎》的許多童話作品都堪稱經(jīng)典,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典童話的藝術(shù)長廊。經(jīng)典童話除了《葉限》,再可舉例《鼻中息肉》與《旁竾》等?!侗侵邢⑷狻贰杜愿嚒非楣?jié)生動曲折,結(jié)構(gòu)完整,形象鮮明,實為中國古代童話的精品。
《葉限》故事情節(jié)完整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可感。作品講述了南方吳洞孤女葉限的艱難生活與傳奇經(jīng)歷。葉限是一位聰慧勤勞而又富于同情心的少女,但她備受后母虐待,她所愛的一條神魚被后母兇殘地誘殺吃掉,魚骨也被埋藏。神魚化為仙人,告訴葉限魚骨的位置,葉限只要祈禱魚骨就有求必應。洞人節(jié)到了,葉限穿上向魚骨祈禱而得的翠衣金鞋,悄悄出去參加節(jié)日集會,但被后母覺察,慌亂之中失落了一只金鞋。這只金鞋后來傳到毗鄰海島上的陀汗國王手上。國王又驚又喜,命令一國女子試穿金鞋,借以尋找它的主人,最后終于找到了葉限。國王迎娶葉限為王后,“灰姑娘”徹底改變了命運。但故事的結(jié)尾并非是歐洲“灰姑娘式”童話的大團圓,而是以國王貪心祈求失靈、魚骨被海潮卷走告終。
《酉陽雜俎》敘述的是中國式的“灰姑娘”故事,在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塑造了四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葉限善良勤勞雖受后母虐待但不改本心;后母陰險狠毒最終自得惡報;神魚知恩報恩而又愛憎分明;陀汗國王求美得美但又因貪心失去靈物。中國式“灰姑娘”故事的核心是傳遞勸人向善、感恩圖報的東方人倫道德與處世準則,體現(xiàn)了以善為美、以德為宗的審美期許,而不是歐洲“灰姑娘”故事為嫁給王子改變階層命運而沾沾自喜的小情調(diào)。
《酉陽雜俎》所塑造的中國式“灰姑娘”葉限,之所以具有世界經(jīng)典童話的普遍意義,其中的藝術(shù)關(guān)節(jié)就是那只得而忽失、失而復得“其輕如毛,履石無聲”的金鞋子,而且只有“色若天人”的美女穿上它才合腳。這是世界“灰姑娘型”童話故事的關(guān)鍵標志與情節(jié),并以此區(qū)別于一般后母虐待孤女的故事。比較文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葉限”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記錄下來的“灰姑娘”形象,比法國貝洛于1697年所搜集并發(fā)表的《鵝媽媽的故事》中的《灰姑娘》要早830多年,比意大利巴西爾記載的“灰姑娘”故事也要早800多年,這已為許多學者所認定。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