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舟
劉勰是南朝梁代時期的著名文學(xué)理論家,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生活極為貧窮。但他篤志好學(xué)、博經(jīng)通史,《文心雕龍》就是他的代表作。
眾所周知,劉勰生活的年代盛行門第制度,一個人出身的貴賤決定了這個人社會地位的高低。像劉勰這樣出身低微的平民,自然默默無聞,無人知曉。因其社會地位低下,《文心雕龍》寫成后也根本得不到世人的重視。但劉勰本人十分自信,深知自己著作的價值,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用心血寫成的書稿無聲無息地被湮沒,便決心設(shè)法改變這種局面。
沈約是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有著很高的聲望,劉勰想請他評鑒自己寫作的《文心雕龍》,借以贏得聲譽。但是沈約身為社會名流,哪能輕易見到他?于是劉勰想出了一個主意。他事先打聽到沈約外出的時間,便背上自己的書稿,裝成賣書的小販,早早地等在離沈府不遠的路上。
當沈約乘坐的馬車經(jīng)過時,劉勰便乘機兜售。沈約喜歡讀書,當即就停下來,順手取了一部《文心雕龍》,見是自己沒有讀過的書,便隨手翻閱起來。稍稍瀏覽了一下,沈約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即買了一部帶回家去,放在案頭認真閱讀。沈約被這部書的文采所折服,便在以后上流社會舉行的聚會中,不時地向別人推薦這部書。當時文壇的人見沈約對這本《文心雕龍》如此推崇,也注意到了此書的價值,繼而爭相傳閱,劉勰很快名聲大噪。
如果沒有借得沈約之力,劉勰是無法這么快成名的,他的文藝思想也大有可能被湮沒于浩瀚書海,何談流傳千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默默耕耘也許是一種優(yōu)點,但有時候確實也要懂得借重別人的幫助和力量,達到工作的目的和效果。僅僅停留在單打獨斗而不知道贏得他人的幫助,有時候只能獲得“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