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極富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諸子百家之縱橫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被后世尊為“謀圣”。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與孔子、老子并列的學術(shù)大家,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毛遂等人都是他的學生?!妒酚洝垉x列傳》就記載張儀曾與蘇秦一起事奉鬼谷先生學習術(shù)數(shù)?!短綇V記》記載說:“鬼谷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谷,因為其號。先生姓王名詡,亦居清溪山中。”
《鬼谷子》是獨傳的縱橫家學派的子書,集經(jīng)驗總結(jié)和理論概括之大成的著作,是縱橫之術(shù)的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全書共十七篇,除《扶丸》《胠亂》兩篇亡佚內(nèi)容不得而知外,其余的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上卷中卷的十二篇,主要是講謀略和權(quán)術(shù)的。第一篇《捭闔》是全書的總綱,是縱橫學說的理論依據(jù)。《反應(yīng)》《內(nèi)揵》《抵巇》《飛箝》《忤合》《揣》《摩》《權(quán)》《謀》《決》共十篇是分別論述游說權(quán)謀之術(shù)的某個方面的,以陰陽捭闔為基礎(chǔ),各種謀略和權(quán)術(shù)可以參互使用。第二部分即下卷的《本經(jīng)陰符七篇》《持樞》《中經(jīng)》三篇,重點論述的是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這是謀略法術(shù)的實施以及治國處事的基礎(chǔ)。
迄今為止,有關(guān)《鬼谷子》的研究整理著作不下二三十種,對它的智謀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價值作了充分的挖掘,有學者譽其為“一部外事、商貿(mào)、公關(guān)領(lǐng)域里的孫子兵法”。有關(guān)智謀的發(fā)揮研究更多,如江明新先生的《鬼谷子諫君說人九條秘訣》,李滿意先生的《鬼谷子巧制小人十八絕招》,余道德先生的《鬼谷子三十六無敵神招》,張志剛先生的《鬼谷子七十二斗智謀略》,等等。這些書籍在出版業(yè)空前繁榮的今天,在書店甚至書攤上隨處可見。
這里摘錄《鬼谷子》上部“反應(yīng)”的一、二、四段的原文及譯文,供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讀者學習,作為入門指引。其中,“投石問路”“欲擒故縱”“拋磚引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成語已化為盡人皆知的常識。當然,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歷代(包括當今)對此書的評價都存在正負兩極:褒者謂其“智謀奇書”須細研,貶者斥其“小人伎倆”要揚棄。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復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譯文】
古代那些按自然法則教化指導平民百姓的圣人,是與自然法則相伴產(chǎn)生的。他們反觀古代,復驗未來;反觀過去,復驗當今;反觀對方,復驗自己。動靜虛實的道理,與現(xiàn)在將來不合,反觀古代尋找原因。事情往往要通過反觀復驗。這是圣人的主張,不能不詳細審察。
【原文】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yīng)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張置網(wǎng)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wǎng)也。常持其網(wǎng)驅(qū)之,其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圣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譯文】
別人的言說,屬于動;自己的沉默,屬于靜。根據(jù)對方的言談,了解話語的含意。言語不合自己的意圖,提出詰難,對方必然加以應(yīng)對。言語有表象有象征,事情有類比有比較,通過表象和類比,可以觀察到其他的東西。象是實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比是言辭的比擬。通過無形的象比來探求有聲的話語,用言語誘導對方使與事實相合,得到真實情況;這就像張開羅網(wǎng)捕取野獸一樣,多張羅網(wǎng)等待野獸進入。方法得當,符合事理,對方自然流露實情。這是釣人的羅網(wǎng)。常常拿著這樣的網(wǎng)驅(qū)使對方,如果對方的言辭沒有比擬,無跡可尋,就要改變方法,用言語的象征觸動對方,以合對方的心意,了解真實意圖,從而駕馭他。這樣自己反推過去,讓對方回應(yīng)過來,言辭有象征比擬,從而奠定根基。通過多次反推回應(yīng),任何事情都不會脫離言辭。圣人用來誘導愚者智者,沒有任何疑惑。
【原文】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如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譯文】
所以若要知人,先要知己;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別人。這樣的了解,就像比目魚那樣相伴而行密不可分,了解情況就像光的投影那樣準確無誤??疾煅赞o不會出現(xiàn)失誤,如同磁石吸取鋼針、舌頭舔食燒熟的肉骨。與人相處微露形色,發(fā)現(xiàn)實情卻很快速。如同陰陽相生、圓方相形。情況未明,用周密的方略加以誘導;情況已明,用具體的措施加以控制。進退左右,按此掌握。自己先不定下標準,無法正確地支配他人。處理事情不靈活恰當,就是違反實際、沒有法則。自己首先確定明確的標準,再去支配別人,計策謀略不露形跡,不見門戶。這就叫做“天一般的神明”。
責編: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