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鐸
“中國的復(fù)興是21世紀最大且持續(xù)的新聞故事,這像上天賜予的禮物一樣珍貴。對于一個紀錄片導(dǎo)演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地方?!?/p>
一個蜚聲國際的紀錄片導(dǎo)演,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中國人,以他們的生活變遷為題材,拍攝了一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被命名為《柴米油鹽之上》,講述的是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普通人生活里那些細碎卻重要的日常。
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由兩屆奧斯卡獎獲得者、英國導(dǎo)演柯文思執(zhí)導(dǎo)。拍攝足跡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的柯文思又一次將目光投向中國,希望以平凡人的視角記錄和展示他眼里的中國巨變。
中國人的奮斗故事一次次吸引國外導(dǎo)演的目光
柯文思生于英國,現(xiàn)居加拿大,從事紀錄片和劇情片創(chuàng)作40余年,拍攝足跡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作品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獲得4次奧斯卡提名,拿到過2座奧斯卡小金人、16座艾美獎獎杯。
他曾不止一次用鏡頭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人心溝通是消除誤會的最佳方式,因此柯文思要拍攝一部紀錄片讓美國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通過講述美中兩國民間友好交往的感人故事,讓美國民眾覺得中國不再遙遠。于是,就有了《善良的天使》。2019年,他執(zhí)導(dǎo)的《善良的天使》曾在中國上映,該片聚焦中美民間交往,通過普通人的視角講述合作為兩國民眾帶來的福祉。
他們用了5年的時間,經(jīng)歷了一般電影工作者無法想象的艱難,正是影片的主人公——中美兩國那些民間“外交官”,用身體力行來拉近兩國文化和生活方式差距的人,成為他們堅持下來的動力。當他們把影片帶到支持共和黨的小鎮(zhèn),一個老農(nóng)場主看完激動地說“我終于看到了真正的中國”。
2020年3月,柯文思和他的團隊,獲準進入武漢拍攝關(guān)于疫情的紀錄片?!斑@是迄今為止,我做過的最有挑戰(zhàn)性的一部片子?!庇捌臄z制和采訪覆蓋了海鮮市場的商戶、醫(yī)護人員、志愿者、第一批感染者等。
“我的團隊中都是電影工作者,他們來到中國,沒有帶著任何政治或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笨挛乃颊f。電影團隊都被中國強大的能力以及中國人民自愿前往危險之地的精神所震撼?!拔覀冇H眼看到中國在抗疫中彰顯的國家力量無比強大。當中國想做成什么事情的時候,能舉一國之力去執(zhí)行,這以西方標準來看是難以置信的。”
這一次的《柴米油鹽之上》,主角是村支部書記、女卡車司機、雜技演員、民營企業(yè)家……他們是中國變革故事的親歷者,也是創(chuàng)造者,他們的故事如一條條溪流匯聚成當代中國故事的奔騰江海。
把中國之美藏在故事里
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首集,柯文思選擇拍攝一名基層中國共產(chǎn)黨員的故事。他叫常開勇,紀錄片拍攝的時候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小干溪村黨支部書記。
紀錄片真實地記下了易地搬遷的艱辛不易,常開勇一次次走上門做村民工作,有的老人在大山上生活了一輩子,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房前屋后、種瓜種豆,堅決不搬?!袄先擞懈畹俟痰乃枷?,說我不去,我的土地、我的山嶺,想種菜、想吃點什么都可以。對于這份記憶,他們是舍不得的。我跟他們說如果你搬出去了,你這一代人沒有文化沒關(guān)系,但是下一代再下一代,在新的地方文化水平好了,家庭生活就好了。搬過去之后,不僅是影響這一代的事情,而且影響下一代?!背i_勇說。
常開勇前前后后做工作20多次,老人們終于同意搬遷了?!翱匆娝麄冏∵M新房子比我自己住新房子還要高興,能夠順利脫貧,能夠順利住進新房子是我們的心愿?!?/p>
為了群眾安居樂業(yè),常開勇顧不上自己的家。他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多么希望自己也是常開勇的貧困戶。因為那樣,夫妻就能團聚了。
常開勇的真實故事是中國千千萬萬基層干部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最基層的干部,他們不僅要向百姓傳遞政策,還要耐心處理村民的埋怨和沖突。在信仰和樸素的故土情懷驅(qū)使下,他們甘愿過著清貧的生活,致力于讓村民過上更好生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種寧愿自己清貧也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情懷,就是天地間最壯美的圖景。
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用鏡頭真實記錄下這份來自中國的大美,講述的都是平凡的中國人的柴米油鹽故事,但是小故事卻蘊含著大道理——這是億萬中國人奮斗圓夢的個人故事匯聚成大國小康的歷史畫卷。
“我總是很愿意說中國的復(fù)興是21世紀最大且持續(xù)的新聞故事”
柯文思坦言,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英文名字的直譯是“期待已久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等待已久的發(fā)揮個人潛能的機會。中文名稱“柴米油鹽之上”的內(nèi)涵可以分解為兩個角度——“柴米油鹽”代表了每個人生活的必需,而“之上”則是這些必需所匯聚而成的國家和時代的主題。
每集故事的主人公都出生于貧困家庭,但是他們的生活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騰飛而發(fā)生了改變。紀錄片的最后一集,故事有一些不同,主人公在擺脫貧困之后,用自己所有的資源來回饋家鄉(xiāng),幫助父老鄉(xiāng)親,這正是共同富裕的小康故事縮影。對此,柯文思說:“小康讓中國社會最底層、最基層的人民,有機會真正暢想自己和家庭未來可能擁有的一切。同時,這些非常典型的中國家庭的人是如何為國家作出貢獻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柯文思說印象深刻,是真實不虛的。
上世紀80年代,為了籌備一部紀錄片,柯文思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時的他對中國是充滿“好奇”。此后,柯文思游歷世界,在倫敦、紐約、洛杉磯等城市居住,用鏡頭記錄自己的電影人生,拿到過兩座奧斯卡小金人。看著西方媒體的報道,柯文思總覺得那不是真實的中國。于是,他有了記錄真實中國的念頭。
2013年開始,柯文思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中國,他走遍了中國大多數(shù)省市,每到一處他都能看到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當再次來到中國,我從以前的‘好奇變?yōu)榱顺錆M‘震驚。我總是很愿意說中國的復(fù)興是21世紀最大且持續(xù)的新聞故事,這像上天賜予的禮物一樣珍貴。對于一個紀錄片導(dǎo)演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地方,沒有太多的西方導(dǎo)演在講中國真正發(fā)生的事情?!笨挛乃颊f。
中國令柯文思著迷,讓他涌起濃厚的興趣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如果一個人渴望看到未來,那么他應(yīng)該去中國旅行。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他們都渴望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p>
柯文思說:“我認為真正打動人的方法不是通過數(shù)據(jù),而是通過真實感受到的情感。我們都不乏歡笑和淚水,這讓全球觀眾產(chǎn)生某種情感的共鳴,事實上,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我們都能看到真摯愛的故事。就如中國人對沃土的相思,那么獨特但是真摯。”
摘自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2021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