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龔賢早中晚時期繪畫思想探究

2021-09-07 01:43高康吳正英
收藏與投資 2021年8期

高康 吳正英

摘要:龔賢是明末清初的畫家之一,他對中國繪畫史的貢獻,是將積墨法發(fā)揚光大,且為后世畫家,如黃賓虹、李可染等的積墨探索作了鋪墊。近年來,談論龔賢繪畫主張、筆墨技法的文章不勝枚舉,可見其影響之深遠。本文試對代表龔賢“白龔”“灰龔”“黑龔”畫風的三幅作品進行賞析,從側(cè)面反映其繪畫思想,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龔賢和他的作品。

關(guān)鍵詞:龔賢;積墨;白龔;灰龔;黑龔

一、龔賢的生平

龔賢,又名豈賢,字半千,號野遺、柴丈人、鐘山野老等,明末清初人,金陵八家之一。萬歷年間,龔賢出生于昆山的官宦之家,母親在其約十歲時去世,繼母王氏將其撫養(yǎng)長大。龔賢開始產(chǎn)生繪畫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能詩善畫的繼母影響,真正使龔賢的繪畫技術(shù)登堂入室的,則是其隨父親遷居南京后,同楊龍友一起向當時大名鼎鼎的書畫家董其昌學畫的經(jīng)歷。能夠拜在董氏門下,除憑借龔賢父親的關(guān)系外,還少不了其繪畫天賦的加持。當時的南京畫家云集,藝術(shù)氛圍濃厚。同楊龍友一起,龔賢結(jié)識了很多復社名流,其中包括顧與治、薛岡等人。

但好景不長,很多復社人士因清朝文字獄受到迫害。龔賢鑒于形勢,不愿卷入政治的漩渦之中,遂離開南京,遷居揚州。此時清兵南下,戰(zhàn)亂不斷。順治四年,龔賢在《將之廣陵留別南中諸子》中寫道:“壯游雖我志,此去實悲辛,八口早辭世,一身猶傍人?!睆脑娋渲胁浑y看出龔賢當時遭遇之悲慘。

龔賢的妻子也在早年喪亡,從其詩句“無家今四載”便能得知,這是他從揚州輾轉(zhuǎn)至泰州時發(fā)出的感慨。返回揚州后,龔賢續(xù)了弦,有了兒子,此時他已至中年。也許是心中仍放不下對舊日都城的牽掛,龔賢再次舉家從揚州搬往南京,被清兵攻占后的南京城已褪去昔日繁華,殘破不堪。看到此情此景,龔賢滿腔悲憤。懷著對故國的思念,龔賢采取不與清王朝合作的態(tài)度,在南京清涼山購得半畝園田,過上了隱居的生活,通過賣畫來維持生計,此外,他還通過課徒來增加收入。即便如此,生活依然艱苦。龔賢曾在作品《溪山無盡圖》的題跋上寫道:“垂五十年而力硯田,朝耕暮獲,僅足糊口?!?/p>

龔賢晚年將精力主要放在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上,此時他結(jié)交了一些對書畫感興趣的朋友,如周亮工、孔尚任、王石谷等。雖然他結(jié)識了這么多朋友,但是時常還會感到孤寂。龔賢年近古稀時,生活仍不安定,常常被權(quán)貴索要書畫。性格內(nèi)斂、與世無爭的龔賢對此無可奈何,只好向好友孔尚任求助。龔賢的身體每況愈下,康熙二十八年,半生漂泊、孤苦無依的龔半千,病卒于南京清涼山,時年七十有一。

二、龔賢作品賞析

在清初畫壇,龔賢的作品宛若一股清流。當時的畫壇崇尚摹古,主張吸取前人長處。雖然筆墨的融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但多數(shù)畫者缺乏對生活的關(guān)注和對創(chuàng)新的追求。這一時期的代表性畫家是“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還有一批以“四僧”(石濤、朱耷、髡殘、弘仁)和“金陵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造、謝蓀)為代表的革新派,他們大多是一些遺民畫家,主張抒發(fā)個性,深入自然,以造化為師,表現(xiàn)時代風貌。名列金陵八家之首的龔賢無疑是革新派里的佼佼者,其前后時期創(chuàng)作的“白龔”和“黑龔”作品更是他對繪畫風格進行變革的鐵證。筆者就其繪畫生涯早、中、晚時期的作品,各選一幅來分析其藝術(shù)特色,以進一步探索龔賢的繪畫思想。

(一)“白龔”作品賞析

圖1是龔賢早期的一幅作品,屬于“白龔”一類,名為《水墨山水圖》,是龔賢存世的為數(shù)不多的“白龔”作品之一。該圖長120厘米,寬40厘米,全圖在用筆上較為簡練,皴擦點染略少,采用平遠構(gòu)圖法,但畫面的局部又透露出高遠和深遠之感?!叭h法”即平遠、高遠、深遠三種造境法,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發(fā)展的體現(xiàn),它是對以往數(shù)百年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打破時間和空間來造境、表現(xiàn)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jié)。龔賢將畫面分成兩大部分,上半部分以山石為主,將畫面的重心放在下面,底下的小石頭墨色偏重一些,這些小石頭的組合具有整體性,給人一種穩(wěn)定感,苔點也富有墨色變化,這樣的黑白對比,使畫面富有層次,蘊含著辯證法。畫面的下半部分同樣如此,唯一不同的是下半部分以樹木為主。元代后期,畫家們畫樹趨于平面化,到了龔賢則更為徹底。龔賢畫樹的一大特色是樹干往往很白很亮,皴擦極少,這樣就使樹干與下方墨色較重的石頭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同時,底部山石上還有濃重的苔點,所以畫面下半部分雖然元素不多,但卻充滿著變化。樹上的點葉也充滿了體積感,點線之間都透露著畫者用筆的蒼潤與老辣。畫的中間偏下部分采用大片留白的方式,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和透氣性,整幅畫面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龔賢早年曾提道:“少少許勝多多許,畫家之進境也,故詩家五言絕句難于諸體?!笨梢?,龔賢年輕的時候追求簡潔、明快、空靈的畫風。

(二)“灰龔”作品賞析

圖2是龔賢由“白龔”向“黑龔”過渡的一幅作品,學術(shù)界將其歸為“灰龔”一類。研究“灰龔”一類作品,好比在“白龔”與“黑龔”之間架起一道橋梁,既有利于學者們?yōu)辇徺t畫風轉(zhuǎn)變的研究提供依據(jù)和參照,也對“白龔”與“黑龔”各自的特點研究起到印證作用,所以,研究“灰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圖2的創(chuàng)作中,龔賢在此前已形成的“白龔”風格基礎(chǔ)上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皴、染、點,使畫面當中的山石樹木變得更加渾厚。當然此作品相較于“黑龔”,皴染的次數(shù)還沒有那么多,但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龔賢有了將自己的畫風變得厚重起來的意識。此幅畫是一幅小的冊頁,冊頁作為書畫中的小品形式,畫幅精致,方便畫家進行創(chuàng)作,且易于保存,深得眾多書畫家的喜愛。在圖2中,作者將大量的筆墨花費在畫的前端,視角由近及遠,近處的幾棵樹被安排得疏密有致,雖每棵樹的樹葉都較為稀疏,但幾棵樹相互交叉,相互遮擋,濃淡錯落分布,顯得很有層次感。畫面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黑白對比的方法,右下角的石橋宛若一塊白玉,皎潔通透,而對于周圍的山石,作者通過層層皴擦的方法將它們變得渾厚、黑潤,石橋與山石的黑白顏色正好產(chǎn)生了對比,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與節(jié)奏感??此破桨宓臉?gòu)圖,被龔賢通過制造矛盾又加以統(tǒng)一,使畫面看上去沒有那么呆板。由此可見,古人雖然沒聽說過辯證法,但他們的藝術(shù)作品中卻處處體現(xiàn)著辯證法。

(三)“黑龔”作品賞析

圖3則是典型的“黑龔”風格作品,該幅畫為《文山觀瀑圖》,長238厘米,寬119厘米??梢哉f,到此階段,龔賢的技法已經(jīng)到達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境界?!昂邶彙钡奶攸c在此幅畫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該畫濃密、蒼茫、渾厚、華滋。整幅畫作依舊采用了“三遠法”的構(gòu)圖原則,畫家有意提高了畫面的視線角度,這樣有利于表現(xiàn)畫面的開闊。《文山觀瀑圖》內(nèi)的元素雖然很滿,但滿而不塞,畫面并沒有給人一種壓抑、沉悶的感覺,原因就在于,除了龔賢自身的筆墨通透、秀潤,他還很注重云水在畫面中起的作用。上半部分的瀑布和中間部分的水灘等使畫面顯得透氣,能起到一種撥云見日的效果。畫面塑造的整體性、留白的運用、黑白的對比以及筆墨的精煉,使這幅畫氣韻橫生。畫面中的點苔也是該幅畫的一大特色,我們可以看到該幅畫中充滿了密密麻麻的苔點,苔點不僅可以豐富畫面,還能遮蔽畫面中不太好的用筆。畫中雖然苔點很多,但它卻沒有給人帶來混亂的感覺,相反,它使畫面充滿了生機與韻律。龔賢對于點苔也頗有心得,他曾經(jīng)在課徒時說過:“點宜聚不宜散,聚而能散,散而復聚,方見其橫。”由此可見,龔賢對于苔點的運用,有一套很強的方法論作為支撐。

在龔賢的畫中,幾乎很難看到人的存在。從龔賢的生活背景可以了解到,幼年的龔賢便罹失母之痛,他的青年時期處在一個朝代交替、戰(zhàn)亂頻發(fā)的年代,父親以及祖父由于朝廷的調(diào)遣,離家前往四川公干,多年杳無音信,與東林黨人結(jié)社使得龔賢的前半生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他渴望安定的生活,向往無人打擾的狀態(tài)。對于藝術(shù)來說,一幅畫的表現(xiàn)是畫家的心像。古人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之說,龔賢當然也不例外,沒有人的畫,其實就是龔賢心目中的理想之境,這樣的環(huán)境遠離喧囂,遠離是非紛爭,沒有烽煙,作者的心靈可以在畫中找到安息之處。沒有人的山水畫同樣具有生命意義,畫面當中,一亭、一橋、一舟、一階都為整幅畫賦予了生命意義,像是運用了文學中的反襯法。結(jié)合畫家的生平背景和性格特點,我們可以感受到畫家所要表達的情感、思想等。

三、結(jié)語

如果說龔賢早期的“白龔”風格是受到他的老師董其昌所倡導的簡、淡風格影響,那么中期的“灰龔”乃至后期的“黑龔”,則是龔賢自身善于求變的結(jié)果。在筆法上,龔賢主要吸收了董源、巨然以及沈周等人的畫法,在墨法上則借鑒了董源、“二米”等人,層層皴擦積染,使畫面渾厚華滋、墨氣淋漓,力圖將宋人的積墨法發(fā)揚光大,而這種畫法恰好能表現(xiàn)南方一帶山水秀潤的特點。與其說渾厚華滋的積墨法風格和江南地區(qū)山水溫潤、蒼秀的格調(diào)不謀而合,倒不如說龔賢在用何種方式來表現(xiàn)所處地方山水風格的思考上,的確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體現(xiàn)了龔賢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中風格轉(zhuǎn)變的自覺意識。無論是早期的“白龔”,中期的“灰龔”,還是晚期的“黑龔”,就風格而言,它們并無高下之分,正是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龔賢。

作者簡介

高康,1995年7月生,男,江蘇淮安人,貴州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書畫。

吳正英,1996年5月生,女,貴州凱里人,貴州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書畫。

參考文獻

[1]劉墨.中國名畫家全集—龔賢[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王靖憲.中國巨匠美術(shù)叢書龔賢[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3]陳傳席.龔賢研究[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

[4]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