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方超 趙鑫 劉瑞雪 劉宏斌 王澍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1-5640-7778
摘? 要:本文探析混合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選擇2019年9月—2021年1月時間段,抽取于本院接受神經病學教學的學生,例數(shù)為100例,根據(jù)入學的先后時間將其分為參照組(2016級57人)與研究組(2017級43人),其中參照組借助傳統(tǒng)方式進行教學,研究組借助混合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對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與教學滿意度進行分析和對比。研究組學生研究組理論成績與操作技能分別為(90.01±5.79)分和(89.14±4.89)分,教學滿意度為93.0%,其數(shù)據(jù)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t=6.504,P=0.000;t=7.947,P=0.000;χ2=7.996,P=0.004)。神經病學教學中應用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便于學生臨床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顯著的教學應用價值。
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 神經病學? 教學模式? 理論知識? 臨床操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5(a)-0234-03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n Neurology Teaching
JI Fangchao? ZHAO Xin? LIU Ruixue? LIU Hongbin? WANG Shu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0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n neurology teaching. Select the time period from Sept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1 to select the students who received neurology teaching in this hospital. The number of cases is 100.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enrollment, they are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57 students in 2016) and a research group ( 43 students in the 2017 grade), in which the reference group 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to teach, and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a mixed teaching model to carry out teaching. The teaching effects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theoretical scores and operational skills of the study group students were (90.01±5.79) and (89.14±4.89) points, respectively, and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was 93.0%. The data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6.504, P= 0.000; t=7.947, P=0.000; χ2=7.996, P=0.004).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n neurology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facilita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linical operation skills, and has significant teaching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Mixed teaching mode; Neurology; Teaching mode; Theoretical knowledge; Clinical operation ability
神經病學是針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以及骨骼肌疾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病理狀態(tài)進行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的一門臨床醫(yī)學學科,其內容涉及內科學、解剖學、外科學、精神病學等相關學科,研究范圍較大,因此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思辨性,屬于臨床醫(yī)學生學習的上的重點與難點內容[1]。近幾年,在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與醫(yī)學教育的改革下,現(xiàn)代教學理念逐漸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其創(chuàng)新理念下教學模式為臨床醫(yī)學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方向[2-3]。鑒于此,本研究選擇2019年9月—2021年1月時間段抽取于本院接受神經病學教學的學生,例數(shù)為100例,基于混合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9年9月—2021年1月時間段抽取于本院接受神經病學教學的學生,例數(shù)為100例,根據(jù)入學的先后時間將其分為參照組(2016級)與研究組(2017級),其中參照組學生人數(shù)總計57例,男生與女生人數(shù)分別為30名和27名,年齡為20~24歲,年齡區(qū)間值為(22.19±2.01)歲;研究組學生人數(shù)總計43例,男生與女生人數(shù)分別為23名和20名,年齡為19~24歲,年齡區(qū)間值為(22.11±1.96)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數(shù)據(jù)比較,其差異值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兩組學生均明確研究內容,自愿參加并簽署書面協(xié)議;經過學校教研組同意;均按照神經病學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排除標準:依從性較差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參照組借助傳統(tǒng)方式進行教學,主要內容為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基于書本開展神經病學的授課,其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掌控教學進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節(jié)奏等,學生被動接受相關知識的輸出,根據(jù)教師講課內容進行筆記整理。
研究組借助混合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采取慕課結合傳統(tǒng)面對面教學模式,主要內容為:(1)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進行課程設計,并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整理經典案例和相關知識制作成網(wǎng)絡課件;制作完成后通過社交平臺發(fā)送給學生,學生以線上預習方式進行自學,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對線上課程中的案例和問題進行詳細的查閱。(2)教師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教學、虛擬仿真以及3D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形象的影音視頻和圖像代替枯燥的文字描述,在視頻中展示神經病學臨床工作的內容,詳細介紹與課程教學相匹配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在動態(tài)性的教學環(huán)境中感受神經病學的趣味,進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3)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自主對課堂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借助自己查詢的信息進行組內交流,最終整理信息派出小組代表進行課堂發(fā)言;教師及時對小組發(fā)言內容進行點評,并鼓勵其他小組提出問題,小組全部發(fā)言完畢,由教師對整體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4)教師通過線上安排課時作業(yè),學生自主選擇時間完成并通過線上提交。
1.3 觀察指標
在課程內容完全結束后,由教研組和授課教師進行考核內容設計,分為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每項分數(shù)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其成績越優(yōu)秀;同時由教研組設計教學效果滿意程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程度、課堂氛圍以及教學效果等,分為滿意、不滿意以及非常滿意3個項目,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軟件展開數(shù)據(jù)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表現(xiàn)形式為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應用(n%)和(χ±s)予以表達,檢驗方式為t檢驗與χ2檢驗,以此校準,最終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教學效果比較
研究組學生理論成績與操作技能的分數(shù)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P<0.05),詳見表1。
2.2 教學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學生教學滿意度顯著高于參照組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明顯的區(qū)別,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神經病學涉及多門學科,內容較為復雜,增加了學科教學的難度。傳統(tǒng)教學模通常依賴于教師的口頭傳授,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對于內容復雜且抽象的神經病學而言,其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難以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4-5]?;旌辖虒W模式多指網(wǎng)絡數(shù)字化教學與傳統(tǒng)面對面教學方式的混合,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為臨床醫(yī)學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類型,學生也能有目的地在開放性網(wǎng)絡上獲取更為豐富的信息,由此教師的教學任務逐漸從單純的傳授知識向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新方式、新資源進行教學的方式轉變[6-7];混合教學模式作為和高等教育改革道路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能夠讓教師在神經病學教學上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讓學生在網(wǎng)絡自學的過程中,了解課程內容,應用自我學習的方式尋求問題的答案,并在課堂上完成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既能豐富教學渠道,又能彌補課堂教學缺陷,顯著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操作能力[8]。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學生研究組理論成績與操作技能分別為(90.01±5.79)分和(89.14±4.89)分,其數(shù)據(jù)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譚慶晶、梁寶云、古聯(lián)、等[9]研究表明,神經病學中應用混合教學模式學生理論成績與操作技能分別為(88.66±6.44)分和(87.66±6.76)分,兩項考核分數(shù)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教學組別。本研究在理論成績與操作技能方面的數(shù)據(jù)與譚慶晶、梁寶云、古聯(lián)等人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混合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豐富了教學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綜上,神經病學教學中應用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便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具有顯著的教學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健健,孫勝男,王麗華.大數(shù)據(jù)時代神經病學教學探索與改革[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9,17(20):159-160.
[2] 程曦,蔡穎源,陸小偉.虛擬情景化臨床思維診療教學系統(tǒng)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研究[J].江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9,30(11):1476-1478,1493.
[3] 車飛.翻轉課堂在神經內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8,15(14):244,246.
[4] 李娟.基于iSmart平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7):142-143.
[5] 鄧慧,李春陽,孫麗華.對分課堂聯(lián)合CBL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41(S2):106-108.
[6] 王艷玲,王雪梅,孟繁花.CBL教學法在本科生神經病學教學中的實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10):72-73.
[7] 滕艷萍,金宏偉,林文楠.神經病學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8,15(17):139-140.
[8] 王焱,王雯.基于網(wǎng)絡平臺下的中醫(yī)藥專業(yè)大學物理的教學改革[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20,17(19):204-205+208.
[9] 譚慶晶,梁寶云,古聯(lián),等.混合式教學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011(3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