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明
稱謂云云,堪為一門學問。遠的不論,只說近得不能再近的親戚系統(tǒng),七大姑八大姨,你得屈指數(shù)一陣子吧?而按父系走的“堂親”系與母系的“表親”系,又是多么傷腦筋!
別的不說,看《紅樓夢》吧,要想把那林林總總的堂親與表親弄明白,弄得一清如水,只怕你要用幾天時間列一張大表,是故,欲涉“紅學”這么深的水,稱呼云云,足可列為一分支呢?,F(xiàn)代京劇《紅燈記》中,李鐵梅有句唱詞:“我家的表叔數(shù)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焙苄蜗蟮卣f明了稱呼問題。
稱謂包含稱呼,稱呼是稱謂的一部分。
稱謂里有時代變遷,有人生百味。改革開放之初,先生、小姐之稱重回坊間,聽起來很時髦,也似很尊貴。然而,風騷才領(lǐng)沒幾年,又臭大街了。
現(xiàn)時總有機會比文學、影視作品來得更為鮮活,更顯刺激性。稱謂這門學問在社會生活中你掌握不了,甚至分寸感把握不好,也許悲劇或喜劇分分鐘就在你眼前上演。
稱謂在官場更是不可輕視的學問。副職一律要稱正職,低職一定要“高”論,已是“官場秘籍”之一。對于基層單位來說,上級機關(guān)的主任科員自然要稱“主任”,副主任科員也要稱“主任”,這二者都屬科級,遇到其所屬單位領(lǐng)導(dǎo)也是主任(處級),怎么區(qū)分?有辦法,以“大”“小”主任稱之。
喜劇于此應(yīng)“呼”而生:筆者所居地成立散文隨筆學會,同時宣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現(xiàn)在社會組織也參照官場規(guī)則,學會設(shè)主任副主任若干,各專門委員會也設(shè)主任副主任若干。繞口令來了,你是散文隨筆學會主任(副主任自然也要稱主任),還是散文隨筆學會散文(隨筆、評論……)委員會主任(副主任自然也要稱主任)?實在難解難分,有聰明人提出,學會主任副主任稱大主任,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稱小主任,大小有別,區(qū)分清晰嘛。
可巧,學會為兩名作者的新著開研討會。寫作者們固然顯得相對清貧,但飯還是要吃,酒還是要喝,誰沒有倆仨朋友?拉點贊助嘛。安排餐桌時,兩名工作人員,拿著桌簽,你一言,我一語,聽來很“喜劇”:
主賓,趙大主任,挨著是錢大主任,這個孫大主任,這個李大主任……
李姓人多,在這學會也是“第一大姓”,幾個專門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姓李的居多,兩人安排餐桌就熱鬧了——
這座是小李主任……
哪個委的你得說明哦……
噢,散文委小李主任,這個是隨筆委的小李主任,這個是評論委的小李主任……
桌沒排完,餐廳內(nèi)已笑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