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薇
打孩子屁股,大多都是家長“認為”孩子犯了錯來實施的懲罰措施。然而,家長們是否想過,打屁股等輕微體罰或會影響兒童大腦發(fā)育?
據(jù)《科技日報》報道,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表明,打屁股不僅僅是體罰,更可能會影響兒童大腦發(fā)育。此次研究對象是147名10歲到11歲左右的兒童,他們被分成兩組:40名被打過屁股的,其余107名沒有被打過屁股的。
在研究過程中,每個孩子躺在核磁共振儀機器上,看著電腦屏幕。屏幕上顯示帶有恐懼和中性表情的演員的不同圖像。掃描儀捕捉了孩子們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被打屁股的兒童對“恐懼”面孔表現(xiàn)出更強烈的神經(jīng)活動,他們面對兩種不同情緒面孔的大腦反應與經(jīng)歷過嚴重虐待兒童的大腦反應沒有明顯區(qū)別。
筆者在文首所以將孩子犯錯冠之于家長“認為”二字,并非空穴來風。如今家長體罰孩子的原因,雖不排除因為其淘氣等因素,但大多數(shù)與責怪孩子學習成績不合乎自己的理想、恨鐵不成鋼有直接關系。如最近發(fā)生在江蘇的一個《女兒多次遭家暴,媽媽被撤監(jiān)護權》的典型案例,就頗具代表性。
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不久前,12歲的江蘇南通女孩佳佳,因學習達不到母親的要求,多次遭到單親母親李平毆打、抓傷、燙傷……李平稱,她給佳佳定的目標是“考進全國前三的大學”。為此,小學六年級的佳佳已經(jīng)在李平的規(guī)劃下學習大學英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長期以來,很多家長出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為子女早早劃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跑道”,其篤信“不打不成材”的“虎爸、虎媽”教育模式,孩子課外“提高”不達標,“扁擔燉肉”——打屁股“犒勞”……
殊不知,在家庭中,被體罰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行為問題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論人格,孩子與大人是平等的,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其二,打屁股“教育”,盡管屬于輕微體罰,但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強度”近似嚴重家暴,長此以往,對親子關系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其三,打屁股等輕微體罰一旦不“揍”效,很可能導致向更嚴重的家暴行為過渡。如此,家長不但要承擔法律責任,還會對孩子造成身心嚴重傷害的可怕后果!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家長們:“最堅定、對壞事最有抵抗力的孩子,并不是那些在童年時代飽嘗過巴掌和打后腦勺的孩子?!狈顒駝硬粍泳痛蚝⒆悠ü傻募议L們,請您手下留情。期望子女成才的初衷沒有錯,但要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多些循循善誘,杜絕“扁擔對肉”,切莫再做打孩子屁股,傷其大腦的糊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