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韻秋
寫話教學是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初步體現(xiàn)學生在語言表達上的目標指向,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正因為如此,教師在寫話教學實踐中,要將學生引到合適的寫話發(fā)展的路徑上,讓學生能夠形成初步的語用能力。這種路徑就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話內(nèi)容,在課文中選擇典范的句式表達常見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寫話活動中提高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寫話粗略地看就是學生學習寫句子,好像離不開語文課堂。其實,學生寫話不僅需要學習課文中的句式表達,更需要學習作者如何從生活中選擇表達的材料。換言之,在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課文學習為契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話的對象。
生活本身有一道隱秘的門,學生的身體雖然經(jīng)常自由出入其間,但學生缺乏捕捉寫話對象的能力,對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熟視無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打開隱秘的生活之門的方法,掌握揭示生活中被隱秘的對象的方法,發(fā)現(xiàn)生活中各種各樣可以作為寫話對象的材料,再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加工,就可以寫出帶有自己個性的句子。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來說,如果教師能夠搭建合適的平臺,讓學生每天都能夠展示自己在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寫話積極性。有一位教師在班級創(chuàng)設了“分享我的發(fā)現(xiàn)”多樣化的平臺,如“課前三分鐘小報告”“優(yōu)秀日記展示”“精彩圖片薈萃”等,鼓勵學生借助自己喜歡的形式將自己在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展示出來,既起到了互相交流的作用又形成了將生活之門越開越大的效果。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呈現(xiàn)的正是寫話的經(jīng)歷與結(jié)果。
第一學段學生學習語文,需要以課文語言為中心,注意從課文句式中學習語言表達。課文中的句式千變?nèi)f化,學生學習這些句式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
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課文中寫小壁虎向不同動物借尾巴的情形,也就是小壁虎與其他動物對話的過程,這些句子都是適合學生學習的典范。在教學中,一位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小壁虎向不同動物借尾巴時的共同因素,學生將這些表達畫下來后讀一讀,發(fā)現(xiàn)可以成為一種與人商量借東西的模式: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他看見( )。小壁虎說:“( ),您把( )借給我行嗎?”( )說:“不行啊,我要( )呢。”學生借助從課文不同內(nèi)容中提取的對話句式,想象小壁虎還向哪種小動物借尾巴,進行仿寫訓練,學生寫得都很順利。
在第一學段學生的寫話訓練中,有的教師往往只看學生寫的結(jié)果,常常忽略指導學生寫話的過程。這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教師覺得學生寫一句話本身就很容易,沒有多少好指導的;其實這就是學生寫著寫著還是課文中的原話,難以提高寫話能力的關(guān)鍵所在。因此,在學生寫話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訓練學生的寫話思維,讓學生學會在寫話中多想一想:為什么要這么寫,還可以怎樣寫,能不能寫得更好或者寫出新意來。只要學生在寫話中能夠這樣思考,學生在表達中的思維能力就獲得了持續(xù)鍛煉,漸漸地就可以達到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標。
如教學《雷雨》一課時,課后練習有“說說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變化”。雷雨是學生生活中都有印象的事情,一位教師在學生完成課后練習1的教學要求后,引導學生對課文中雷雨中的情形進行補白。教師說:“作者在課文中說‘往窗外望去,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你在雷雨中有沒有看得清的東西呢?寫下你看見的具體情景?!睂W生先找不出寫話的對象,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往窗外望看不清的應該是遠一些的地方,因此看得清的肯定是窗前的一些東西。學生迅速找到了諸如屋檐的水線、窗外地面積水中不斷冒出的泡泡等。但是學生寫話時僅僅寫出看到的東西,教師再提醒學生寫出“看清”的情形,如水線的樣子、泡泡的大小等;之后,學生補寫的句子變得內(nèi)容具體,能夠生動地描繪雨下得很大的情景,這也是學生寫話思維發(fā)展的結(jié)果。
總之,第一學段學生學習寫話,教師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寫句子的目標上,需要以此為發(fā)展學生表達能力的起點,在寫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