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8年李大釗等人在北京籌建少年中國學會,7月1日正式成立,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chuàng)造少年中國”。
從1921年到2021年,已經(jīng)走過了百年光陰。時光交替,薪火相傳。在這百年歷史中,北京是蘊含著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紅色土地,有著豐富的紅色遺產(chǎn),也見證了先驅(qū)者的不朽足跡。今天,我站在北京新文化紀念館里,感受當年李大釗在這里工作期間,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共產(chǎn)主義思想,感受著李大釗在這里和“新青年”的愛國熱血……現(xiàn)在邀請您跟著我的腳步,跨越歷史時空,穿越時間隧道,來領(lǐng)略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獨特魅力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吧。
2 1949年3月毛主席重返北平時對李大釗的追憶。
在北京紫禁城的東北方向幾百米,有一座以紅磚紅瓦建成的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的近代建筑——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區(qū)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五四大街29號,是依托原北京大學紅樓建立的舊址類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北大紅樓是一座平面呈工字形的磚木結(jié)構(gòu)樓房,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是原北京大學文科、圖書館及校部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樓以紅磚紅瓦建成,俗稱紅樓。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 五四運動的發(fā)源地、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重要活動地,北大紅樓于1961年3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28日,該館在北大紅樓舊址上成立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并正式對外開放,秉承宣傳和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宗旨。參觀區(qū)分為紅樓舊址本體和院內(nèi)平房展廳兩部分,紅樓舊址是紀念館展示的主體,為突出舊址特色,紅樓內(nèi)保持原有格局,以復原“五四”時期北大紅樓歷史面貌為主,并輔以陳列展覽,恢復了圖書館主任室、登錄室、新潮雜志社、第二閱覽室、學生大教室、第十四書庫、校長辦公室、文科學長室、文科教員休息室,以及紅樓大門等的歷史原貌;舉辦過《新時代的先聲——新文化運動陳列》《不忘初心——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陳列展》等,比較全面地展示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在紅樓工作時的情景。
20世紀初,這里上演了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歷史大劇。中國一批先進分子高舉科學、民主兩面大旗,向傳統(tǒng)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發(fā)起沖擊,新舊思潮在這里碰撞激蕩,迸發(fā)出耀眼的火花。馬克思主義從各種新思潮中脫穎而出,在這里得到廣泛傳播。
我一踏進舊址區(qū)域,簡直就像進入了與舊址相近的時空中,以為在穿越。通過自己的身心感受歷史氛圍,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我從大門步入紅樓,仿佛進入上世紀初葉的歷史,東西兩側(cè)走廊為主線路,可隨機參觀各房間內(nèi)場景復原和展覽。開放的紅樓一層是北大圖書館所在地,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穿過悠長的走廊,游覽過寫有藍底白字門牌的房間,門牌上標注的信息給人一種歷史的臨場感。李大釗圖書館主任室、毛澤東工作過的第二閱覽室、登錄室、第十四書庫,以及北大愛國學生激情飛揚的新潮雜志社等舊址復原場景,都在無聲地講述著激情燃燒的歲月。
3 1919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觀》,第一次較完整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4“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釗一生精神的描述。
1李大釗與《晨鐘報》編輯部同仁在北京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的合影。
首先來到一層東南角的圖書館主任室,這里是李大釗工作的地方,百年前的布局清晰可見。展室為內(nèi)外兩間格局,靠北的一間是會客室,正中擺有六把木椅和一張木桌,茶盤里還放著老式茶壺和茶杯,窗邊的報架上,折疊掛放著泛黃的舊報紙??磕弦婚g是李大釗的辦公室,兩個書柜里擺放著舊書,辦公桌上的筆墨紙硯也復原為剛剛使用過的樣子。展廳中保留原有的紅木地板和窗框,以白色墻壁作為展板底色,環(huán)境淳樸大方,流露出紅樓特有的氣質(zhì)和內(nèi)涵。
2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攝影/王錚
1918年1月到1922年12月,李大釗自29歲起就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一職。北大紅樓建成后,他在此辦公。他通過一系列整頓和改革,為北大圖書館的現(xiàn)代化轉(zhuǎn)變做出了積極貢獻。他非常重視圖書館藏書的充實和工作的改進,曾經(jīng)多次購買并捐贈《獨立周報》《樂群》《民彝》《言治》等雜志書籍,使圖書館成為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陣地。為了更好地在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積極籌劃組織了相關(guān)的社團。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大秘密發(fā)起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把經(jīng)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優(yōu)秀青年組織起來。同年7月,李大釗兼任經(jīng)濟、史學等系教授。從此,他率先在北大文科各系開設(shè)唯物史觀研究、社會主義史、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這是中國大學第一次通過大學講壇宣傳馬克思主義。次年11月,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公開活動,直到1922年初,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從最初的19人增至60多人,后來一度發(fā)展到200多人。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李大釗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義者向共產(chǎn)主義者的轉(zhuǎn)變,他系統(tǒng)地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早傳播者之一。
3 1920年12月初,北京共產(chǎn)黨小組決定創(chuàng)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1921年元旦正式開學。
該館在復原李大釗的辦公場景時,在他的辦公桌上還放有一本1919年的臺歷,紙頁已泛黃卷曲,時間正好停留在5月4日。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從紅樓出發(fā)到天安門舉行了著名的反帝愛國運動。之后,紅樓北面的廣場多次成為北京學生進行革命運動的集合地點。五四運動后不久,1920年10月,同張申府等人在這里成立北京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取名“共產(chǎn)黨小組”,李大釗為小組負責人。
1918年11月,李大釗被聘請為北京大學新潮社顧問,并在社刊《新潮》第二卷第二號上發(fā)表《物質(zhì)變動與道德變動》一文。他關(guān)愛、引導進步青年積極向上,參與發(fā)起或指導支持北京大學公余法文夜校、學余俱樂部、少年中國學會、國民雜志社、平民教育演講團、覺悟社、賑災(zāi)會、進德會、馬爾格士學說研究會等進步團體的建立,曾參與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活動,還組織青年到日本考察,促進了中日民間交流及青年進步,團結(jié)了越來越多的革命分子和愛國學生。他不僅在政治和思想上關(guān)懷青年成長,而且熱情幫助青年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當時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高君宇等一大批青年都受到過他的影響。
4 1921年3月,李大釗發(fā)表的《團體的訓練與革新的事業(yè)》,公開呼吁創(chuàng)建工人階級政黨。
在歷史事件的原發(fā)地,以科學研究為基礎(chǔ)進行總體環(huán)境設(shè)計,通過復原場景再現(xiàn)歷史,是新文化紀念館的陳列特色。接著我游覽了新潮雜志社成員開展“五四”游行準備的場景。展覽通過精心設(shè)計和科學的空間布局,準確把握歷史事件的具體細節(jié),在營造五四運動整體氛圍的同時,定格在某一個歷史瞬間,產(chǎn)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于無聲處聽驚雷”的視覺沖擊。
1《史學要論》是李大釗系統(tǒng)闡述其史學思想的一部精粹之作,是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奠基石。
2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相關(guān)材料。
3《新潮》第1卷第2期刊有李大釗《物質(zhì)變動與精神變動》一文。
4 1920年10月,李大釗與張申府等人在沙灘紅樓北京大學圖書館其辦公室成立北京共產(chǎn)黨小組。11月,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支部成立。
白底黑字的標語條幅、桌面上散落的筆紙傳單……位于北大紅樓一層的北大學生社團“新潮社”舊址,還原了“五四”前夜的場景:1919年5月3日,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北大學生與各高校學生代表集會,決定把原定于5月7日舉行的示威大游行提前到4日。學生們連夜手書3000多條標語,桌上擺放著游行的用品,鐵皮喇叭、水壺。北大學生領(lǐng)袖羅家倫在長桌旁執(zhí)筆寫下了慷慨激昂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據(jù)查閱資料了解到,當時羅家倫回憶:在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北大紅樓新潮社里燈火通明,新潮社成員拿出積攢的300元錢,購買竹竿和白布,并請北大書法研究社等同學書寫愛國標語。同時,羅家倫奮筆疾書,草擬《北京學界全體通告》,發(fā)出了“國亡了!同胞起來呀!”的吶喊。走進這間展室,我耳邊仿佛響起愛國救亡的口號聲,依稀看到學生們突然走進房中,舉起標語旗幟,沖出北大紅樓,向天安門進發(fā)……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革命形勢日益發(fā)展,1919年5月18日,李大釗在《每周評論》上發(fā)表《秘密外交和強盜世界》一文,給五四運動的深入發(fā)展指明徹底反對帝國主義的方向。他還和陳獨秀等走上街頭,散發(fā)《北京市民宣言》。作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者之一,李大釗的宣傳和革命活動對五四運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五四運動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
5 1923年,北京大學政治系二年級舉行《唯物史觀》課程的考試,這是學生賀廷珊試卷的復印件,李大釗評定為95分。
6李大釗曾在這些刊物上發(fā)表過文章。
7李大釗曾在這些刊物上發(fā)表過文章。
8李大釗曾在這些刊物上發(fā)表過文章。
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積極探索指導中國人民根本改變受奴役、受壓迫地位的科學真理和發(fā)展道路。他們以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詮釋了“五四”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不朽豐碑。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偉大覺醒”到“偉大開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喚醒一代青年,指引他們在比較和追求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F(xiàn)在,這里已被命名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景區(qū),人們流連故地、追憶歷史,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所形成的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空前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同樣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舊址復原陳列,使北大紅樓與毗鄰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京師大學堂舊址等,構(gòu)成新文化運動遺址保護群。
讓歷史昭示現(xiàn)在,讓歷史告訴未來,通過整體陳列展使廣大觀眾透過新文化運動的窗口,認識到是新文化運動吹響了思想啟蒙的號角,使得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重新考慮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尋找改造中國的新方法。
9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之初,在北京大學第二院社里一個小型圖書室,存放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取名“亢慕義齋”。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五四大街29號
電話:010-64009120
時間:8:30-16:30(暫閉館中)。
乘車路線:101、103、109、111、
810、812、814、819、846等公交車于沙灘路站下車。
北京公交 “紅色專車”已開通,兩條紅色線路分別由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往李大釗故居、由李大釗故居開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以新文化運動發(fā)源地北大紅樓為起點,線路一全長10.5公里,由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至李大釗故居,單程行駛時間60分鐘。線路二全長7.5公里,由李大釗故居至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單程行駛時間45分鐘。
票價:成人5元;團體(10人以上)4元;學生3元;老年人、殘疾人、現(xiàn)役軍人及中、小學生集體參觀提前預約登記者均免票。
周邊景觀:東臨中國美術(shù)館,西接景山公園和故宮博物院,南行是王府井、東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