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泗州轄縣沿革與州治變遷

2021-09-02 02:44陳子兵
江蘇地方志 2021年4期
關鍵詞:盱眙縣盱眙淮河

◎陳子兵

(江蘇省淮北中學,江蘇泗洪 223900)

泗州古為淮上名郡,歷史悠久,地跨今蘇皖邊境、淮河兩岸。其所轄區(qū)域主要包括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泗洪縣,盱眙縣及安徽省泗縣、明光市、五河縣、天長市等地。泗州從北周大象二年設置至民國元年廢止,屬縣少則兩三個,多則七八個,州治也有多次遷移。

泗州設置,始于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時置南徐州。梁改南徐州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繼改為泗州。唐《元和郡縣圖志》卷9“泗州”條記載,北周“大象二年(580),改(東楚州)為泗州”。北魏時的南徐州至北周時期的泗州,州治均在宿豫縣。宿豫,亦作“宿預”(古時“豫”與“預”意思相通),治所位于今宿遷市宿城區(qū)東南鄭樓鎮(zhèn)廢黃河東岸古城山,城臨泗水、南近淮水,南北朝時為重鎮(zhèn)。

北周時期,地方實行州郡縣三級制。而泗州領有3郡,即:宿豫郡(領有宿豫1縣)、高平郡(領有高平1縣)、淮陽郡(領有淮陽、臨清2縣)。州治因宿豫地處泗水之濱而得名。古泗水又名清水、清泗,“源出兗州泗水縣東陪尾山,其源四道,因以為名”[1]。泗水在今山東省魚臺縣東轉(zhuǎn)東南,經(jīng)江蘇省徐州市大致循黃河故道至淮安市西南入淮河。金以后,徐州以下河道為黃河所奪。

宿遷市鄭樓鎮(zhèn)廢黃河東岸古城山宿豫縣城舊址

隋開皇三年(583),罷天下諸郡,以州統(tǒng)縣,政區(qū)變?yōu)橹菘h兩級。泗州廢臨清縣,領有宿豫、高平、淮陽3縣。大業(yè)二年(606)后,泗州屬縣增至宿豫、徐城(開皇十八年,高平縣改)、淮陽、夏丘、下邳、良城、郯7縣。大業(yè)三年(607),改天下之州為郡,泗州亦改為下邳郡(東漢曾于此置下邳國,因以為名),仍治宿豫,領7縣。

另,隋還一度置重岡縣。北宋《太平寰宇記》卷16“泗州(臨淮縣)”條記載:“南重岡城,亦隋重岡縣城也,在舊徐城縣西北九十里,通濟渠南一里平地。大業(yè)八年(612)移縣于此置,十年筑城,隋末廢。緣重岡山為名?!比鐚⒋丝h計算在內(nèi),泗州屬縣共有8個。此亦為泗州歷史上轄縣最多時期。

唐武德四年(621),改下邳郡為泗州,割夏丘隸仁州,割下邳、良城、郯3縣置邳州,泗州領有宿豫、徐城、淮陽3縣。貞觀八年(634),泗州領有宿豫、徐城、虹、下邳、漣水5縣。

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通改變了泗州的行政地理格局并進而帶來州治的變更。隋煬帝大業(yè)年間,引黃河通淮,疏通濟渠。唐初,改通濟渠為廣濟渠(又名汴渠)。運河通濟渠段的開通首先帶來的是臨淮縣的設置?!对涂たh圖志》“泗州(臨淮縣)”條載:“長安四年(704),分徐城南界兩鄉(xiāng)于沙塾村置臨淮縣,南臨淮水,西枕汴河。”沙塾村,今江蘇盱眙縣淮河鎮(zhèn)城根村一帶。臨淮縣即處在汴渠與淮河的入口處。

為了加強漕運管理,加速物資中轉(zhuǎn),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泗州自宿豫移治所于臨淮,臨淮遂成為泗州的附郭縣,宿豫縣也移治于今宿遷市區(qū)。天寶元年(742),全國改州為郡,泗州改為臨淮郡。乾元元年(758),全國又將郡復改為州,臨淮郡復為泗州?!皩殤辏?62),以犯代宗(李豫)廟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2],劃屬徐州。唐末,泗州領有臨淮、徐城、漣水3縣。

北宋初,泗州仍領臨淮、徐城、漣水3縣。《元豐九域志》卷5“泗州”條言:“建隆二年(961),省徐城縣為鎮(zhèn),入臨淮。乾德元年(963),以楚州盱眙、濠州招義二縣隸州。太平興國元年(976),改招義縣為招信。三年,以漣水隸漣水軍?!奔刺脚d國三年后,泗州領臨淮、盱眙、招信3縣,仍治臨淮。

北宋景德三年(1006),臨淮縣治移至徐城驛。徐城驛,即今泗洪縣臨淮鎮(zhèn)(駐城頭居委會)臨淮頭。臨淮縣移治后,盱眙縣治由原淮南移到了淮北,成為泗州的附郭縣。同時“降淮南盱眙縣為鎮(zhèn)”[3]。也就是說,景德后泗州雖改治盱眙縣,但治所地點并未變更,仍在今盱眙縣淮河鎮(zhèn)城根村一帶。盱眙鎮(zhèn)為盱眙縣下的三鎮(zhèn)之一。

宋金時期,泗州地處雙方對峙的前沿,在宋金雙方之間亦多次易手。

南宋初,復稱盱眙鎮(zhèn)為縣,泗州仍領有臨淮、盱眙、招信3縣。虹縣也于紹興九年(1139),自宿州劃屬泗州。

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達成和議,雙方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為界?;幢便糁菁八鶎俚呐R淮、虹2縣屬金。

淮北泗州割屬金后,泗州原淮南的盱眙、招信縣,便無州、軍統(tǒng)之。為與該地的戰(zhàn)略地位和南宋的沿淮防御戰(zhàn)線相匹配,淮南先后有天長軍、盱眙軍、招信軍之置,原地跨淮河南北的泗州,便以淮河為界,分屬兩個統(tǒng)縣政區(qū)。[4]818

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二月,宋復泗州,金守將蒲察徒穆?lián)糁荼本持缈h,“稱泗州居之”,即暫時僑治泗州于虹縣。至隆興元年(1163)五月宋軍攻陷虹縣,徒穆降,“僑置泗州”亦不存于金。虹縣為泗州治共有一年半的時間。[4]819

金天德三年(1151),析臨淮縣地置淮平縣。后淮平縣改名曰盱眙縣。金明昌六年(1195),淮北盱眙縣復改曰淮平縣。金興定二年(1218),泗州轄縣又增加了睢寧、淮濱2縣。《金史·地理志》“泗州”條言:“睢寧,興定二年四月,以宿遷縣之古城置。又有淮濱,興定二年四月以桃園置,元光二年(1223)四月廢?!奔磁d定二年后,泗州轄縣為淮平、臨淮、虹、睢寧、淮濱5縣。不久即廢淮濱,泗州轄有4縣。金亡后,泗州入宋,仍轄臨淮、淮平、虹、睢寧4縣。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泗州圖

元至元十三年(1276),泗州入元,轄有臨淮、淮平、虹、靈璧4縣?!对贰贰熬?9地理二”淮安路泗州條言:“(至元)十七年(1280),割靈璧入宿州,以(臨淮府)五河縣來屬。二十一年(1284),并淮平入臨淮。二十七年(1290),廢臨淮府,以盱眙、天長二縣隸焉?!痹诨雌娇h并入臨淮縣的同時,臨淮縣又“復還舊治”,即元朝初年臨淮縣治從徐城驛又遷回至泗州城,再次成為泗州的附郭縣。

明初,泗州仍下轄臨淮(附郭)、虹、五河、盱眙、天長5縣。洪武四年(1371),五河縣由泗州改直隸于臨濠府;泗州降為散州,隸屬于臨濠府;同時裁附郭臨淮縣入同城之泗州,其地由泗州直轄(即今泗洪縣大部和盱眙縣淮河以西地區(qū))。故唐開元年間至明洪武初,臨淮縣(開元至景德年間、至正至洪武年間)和盱眙縣(北宋景德年間至南宋初)均曾為泗州的附郭縣。洪武七年,虹縣由泗州改直隸于中立府。泗州除直轄區(qū)域外,僅領盱眙、天長2縣,直至明末。

明代,臨淮縣裁撤后的泗州城,仍治今盱眙縣淮河對岸的城根村一帶。

南宋黃河奪淮后,水災連年,泗州頻頻告急。明清時期,在“蓄清刷黃濟運”方略指導下,高家堰不斷得到增筑,以致洪澤湖水位逐漸抬高。至清康熙年間,泗州最終淪為水鄉(xiāng)澤國。

康熙十九年(1680)夏,泗州城內(nèi)水深數(shù)丈,“檣帆往來可手援堞口……官若浮鷗,百姓盡奔盱麓,鄉(xiāng)村若鳥獸散”[5],州署“移于城東南堤內(nèi),草舍數(shù)楹”,以期有一天能“開浚水涸,仍復舊址”[6]。嗣經(jīng)皖撫等協(xié)調(diào),州治寄寓盱眙境,但擇址建城刻不容緩。何處建署,或“撤五河縣為泗治”[7],“或議于雙溝建城,或議于包家集設治”[8],但旋議旋止,終無定論。康熙四十七年(1708),州署僑寓雙溝,知州梅健在雙溝“勸課農(nóng)桑,以禮讓為治,風教振興,士民各安其業(yè)”[9]。

雍正二年(1724)九月,升泗州為直隸州,析鳳陽府屬之五河縣來屬。泗州除直轄區(qū)域外,領有盱眙、天長、五河3縣。

乾隆二十四年(1759),安徽巡撫尹繼善上疏,認為“原定之雙溝地方,向來常有水患,此外亦無高阜可建之地”。州治“寄居盱眙以來,官民相安已久,且泗城本在州之極南,相距盱眙二里,中隔一河,濟渡甚便”,議請“將泗州即于盱眙駐扎”。[8]同時,泗州知州王如玖以“州境遼闊,雙溝鎮(zhèn)地扼淮湖,私鹽出沒,奸匪潛匿,止外委把總一員未能彈壓”為由,建議“移州同署于雙溝鎮(zhèn)”。[10]吏部準之,撥銀在盱山之麓興建衙署、監(jiān)庫等;將州同、外委把總分駐州境之雙溝鎮(zhèn)。

乾隆四十一年(1776),淮泗又遭水患,繼任安徽巡撫閔鶚元,查賑到泗、盱二境,認為“向來泗州舊城與盱眙止隔河面二里,是以舟楫往來甚便。今則……水面寬闊,風浪甚險,非得順風不渡,今昔情形迥不相同”,建署盱眙并以之為附郭并非良策;同時又對原議之雙溝進行考察。認為雙溝“居州境之中,淮河在其東南,地勢廣阜。自舊城沉沒之后,河面既闊、支港暢流,亦無壅塞沖突之患。于此建城,雖可居中控馭,惟該處居民不及萬戶,似尚未足以成方州重鎮(zhèn)”。次年正月,閔鶚元上《裁虹并泗奏疏》,建議“將虹縣一缺裁去,一切版圖民賦均歸并泗州管理”。州縣合一后,“其地方之廣袤,田賦之多寡,較之安屬六安、鳳陽、合肥等各州縣亦屬相等,并無鞭長莫及之虞。如此一轉(zhuǎn)移間,則該州管轄地方并無河湖阻隔,一切公事均得氣脈相通,官民兩得其便”。[8]三月庚午,清廷徙泗州州治于鳳陽府屬之虹縣(今安徽省泗縣),并裁虹縣入之。至此,泗州幅員(直轄區(qū)域)有所擴展。同時,添設州判一員駐于半城鎮(zhèn)(今泗洪縣半城鎮(zhèn)),負責巡私緝匪、兼管水利。泗州仍領有盱眙、天長、五河3縣。

民國元年(1912),廢除府、州、廳建制,泗州更名為泗縣(縣域即原泗州直轄區(qū)域),直隸安徽省。至此,泗州作為行政建制單位不復存在。

從北周大象二年至民國元年,泗州(含下邳郡和臨淮郡)共存在1332年,含不同時段在內(nèi),屬縣共二十有余。而泗州州治,除金時期短暫僑居虹縣和康熙年間僑寓雙溝外,共計有4處:第一處,宿豫縣(今鄭樓鎮(zhèn)古城山),從北周大象二年泗州始置到開元二十三年徙治,歷155年;第二處,位于今盱眙縣淮河對岸淮河鎮(zhèn)城根村一帶,從唐代開元年間徙治臨淮縣到清康熙十九年州城沉沒,共計存在945年;第三處,從泗州城沒于水,州署暫在防洪堤上堅持直至寄居盱眙縣(今盱眙縣),計有97年;第四處,即今安徽省泗縣,從乾隆四十二年“裁虹并泗”至民國建元,共計135年。

我們每個人都在一定的行政區(qū)域中生活,但并不是人人都對行政區(qū)域劃分的歷史變遷過程有所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新方志編修方興未艾,厘清泗州轄縣沿革與州治變遷的基本脈絡,對相關縣區(qū)的行政區(qū)劃研究和史志整理,想必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猜你喜歡
盱眙縣盱眙淮河
盱眙首支應急搶險救援隊伍亮相
淮河
珍貴的“禮物”
首倡先行 務實創(chuàng)新 組建“淮河僑盟”推動多重戰(zhàn)略疊加效應
夕次盱眙縣
江蘇金康達集團資助200名“三好少年”
“盱眙龍蝦”投放春節(jié)市場
劉鄧大軍:搶渡淮河挺進大別山
麥田歡歌
盱眙龍蝦成功的重要因素
金华市| 长丰县| 凤庆县| 永川市| 盐边县| 太仆寺旗| 彩票| 灌南县| 汉源县| 崇仁县| 乐至县| 卢龙县| 双峰县| 毕节市| 龙门县| 荥经县| 察隅县| 霍州市| 乌兰县| 广灵县| 嘉黎县| 台山市| 垣曲县| 富宁县| 乐业县| 杭锦后旗| 钦州市| 新河县| 新邵县| 旅游| 富顺县| 贺兰县| 阜宁县| 保靖县| 万盛区| 定西市| 泰和县| 高唐县| 荣成市| 长宁区|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