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建芳,李貞岐,盧守卿,盧聲媛,李建喜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第一地質勘查院,河南 鄭州 450001)
墨西哥La Yesca銀錳多金屬礦的發(fā)現,是國內地勘公司“走出去”實施境外資源勘查找礦取得的重大成果。礦區(qū)內圈定33個規(guī)模不等的以銀錳為主的礦體,共探求銀礦石量1 816 萬t,銀金屬量4 416 t、錳金屬量154 萬t、鋅金屬量19萬t等。礦區(qū)處在墨西哥6大成礦帶之一的塊狀硫化物型Cu-Pb-Zn-Au-Ag成礦帶的北部[1-2]。
礦區(qū)位于墨西哥納亞里特州和哈利斯科州交界的La Yesca地區(qū),大地構造處于環(huán)太平洋成礦帶的科迪勒拉褶皺帶上,是墨西哥最主要的銀成礦帶,該帶形成于白堊紀末期—古近紀拉拉米造山運動,北起北美阿拉斯加,南到南美火地島,貫穿南北美洲,在墨西哥境內表現為馬德雷火山巖帶[3-6]。
礦區(qū)地層主要出露新近系Tm組及第四系,Tm組巖性主要為凝灰?guī)r、巖屑晶屑凝灰?guī)r、安山巖和流紋巖、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等;第四系主要為砂礫石、亞砂土。區(qū)域構造線總體呈北西—南東向,地層走向大致與構造線一致。礦化帶主要分布于Tm組英安巖和安山巖中,受區(qū)域構造控制,帶內巖石破碎,礦化蝕變強烈,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普遍,褐鐵礦化、錳礦化等強烈[7]。
區(qū)內共圈出27條礦化蝕變帶(礦帶),長度100~2 100 m不等,出露寬度幾米至上百米,北西向或近南北向展布,傾向多北東或南西。礦體賦存在礦帶中,礦區(qū)內共圈定33個礦體,呈似層狀、脈狀、透鏡狀等產出,礦體多以含較高的錳礦物質為特點,與礦帶或圍巖邊界清晰,少數礦體與圍巖呈漸變過渡關系,礦體圍巖主要為英安巖,個別為安山巖。礦體產狀基本與礦帶產狀一致。
對區(qū)內礦化帶密集兩個地段的所有鉆孔中礦化體及頂底板上下5 m取樣,共采集837個樣品,以橫坐標表示銀元素含量對數值,按比例標出下界、各分組點和上界,再以組距為底邊,畫一系列矩形,以矩形面積表示各組頻率,作出頻率分布直方圖(圖1)。
從圖1可以看出鉆孔內樣品銀元素含量屬于對數正態(tài)分布,其他元素亦屬于對數正態(tài)分布(直方圖略),因此適用數理統(tǒng)計方法。根據分析結果計算出異常下限,圈定出銀異常樣品334個,經實地對比,異常與礦體基本吻合。以相關程度(r>0.75)來看,Ag、Pb、Zn、Mn元素高度相關(表1、圖2)。
圖1 樣品頻率分布
由表1、圖2可見,Ag、Pb、Zn、Mn相關度要遠高于Cu、Au、Sb。以上元素的共生、伴生關系表明原生地球化學異常的主要元素組合為Ag、Mn、Pb、Zn,其次為Sb、Cu、Au、As。Ag、Mn、Pb、Zn為找礦主要指示元素,這些元素能夠比較直接地指示礦體賦存的空間位置。
表1 元素相關分析矩陣表
圖2 譜系示意
實際工作中發(fā)現銀、錳、鉛等含量隨著深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趨勢,厚度向深部亦明顯變薄,但由于礦體分布在標高不同的礦化帶上,礦帶之間有一定距離,加之在深部鉆孔中亦出現有遠高于地表的礦石品位,中深部亦有厚大的礦體,因此,礦體品位及厚度在空間上呈現一定的復雜性。本次嘗試從礦體高程及厚度、錳含量、銀含量探求一定的關聯性,以建立該礦床深部成礦定量預測的一種方法與模型。
2.2.1 高程與銀含量預測模型
為研究本區(qū)礦床的品位富集及厚度變化規(guī)律,對所有鉆孔中礦化體及頂底板進行了取樣,并記錄下每個樣品的標高位置,以X(樣品銀對應的標高)為橫坐標,Y(樣品銀含量)為縱坐標,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為方便直觀地反映銀含量變化和標高的關系,對數據進行了簡單的處理,按樣品所處的標高不同,以10 m的高差統(tǒng)計出樣品個數,分別求出平均值,根據數據對(Xi,Yi)作出散點圖(圖3)。
圖3 銀含量與標高散點
從圖3可以看出,銀含量區(qū)段和其所對應的標高大體呈線性關系,銀含量隨標高的降低而減少。錳、鉛、鋅等元素含量亦隨標高的降低而減少(散點圖略),具備一元線性回歸預測的基本條件[8]。
預測模型如下:
Y=a+bX
(1)
(2)
(3)
2.2.2 錳含量與銀含量預測模型
礦區(qū)內銀錳鉛鋅相關性很好,并且含量大都隨礦體高程的降低而減少,但由于鉛鋅粒度較小,混在錳中不易觀察,而錳多以獨立礦物軟錳礦、黑錳礦、黑鋅錳礦、錳鉛礦、黑鐵錳礦形式存在[9],表像特征明顯,因此本次主要以錳的變化規(guī)律對銀進行成礦預測。
以X(錳含量的對數值)為橫坐標,Y(銀含量的對數值)為縱坐標,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為方便直觀地反映銀和錳的關系,按前述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并作出散點圖見圖4。
圖4 銀含量與錳含量(對數)散點
從圖4可以看出,銀和錳大體呈線性關系,并且銀隨錳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統(tǒng)計計算可知,錳和銀相關系數0.86,相關性顯著,由此可建立回歸方程,從而以實測X值(錳含量值)求出Y的估算值(銀的含量預測值)。預測模型如下:
Y=β0+β1X
(4)
(5)
(6)
2.2.3 高程與銀礦體厚度預測模型
為研究礦床厚度在空間的變化規(guī)律,對各工程中主要礦體的高程及見礦厚度進行統(tǒng)計,以X(工程中見礦標高)為橫坐標,Y(工程中礦體厚度)為縱坐標,根據各個數據對(Xi,Yi)作出散點圖(略),各工程見礦標高與其所對應的厚度大體呈線性關系,銀礦體隨標高的降低而變薄,亦符合一元線性回歸預測礦體的先決條件。預測模型如下:
Y=θ0+θ1X
(7)
(8)
(9)
3.1.1 高程與含量預測結果
由預測模型得到計算結果為:Y=a+bX=180.23+0.36X
上述經驗回歸直線可以做出如下解釋:銀含量隨礦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換言之,每當礦體高程減小1 m,銀含量將減少0.36×10-6;當賦礦高程減小500.64 m(180.23÷0.36)時,銀含量趨于零。本次統(tǒng)計異常樣品最低標高為2 152 m(礦區(qū)賦礦最低標高),以2 152 m為基準點(0 m),當高程下降278.42 m左右時,即標高在1 873.58 m時,礦體已不再具有工業(yè)意義(180.23-0.36×278.42,小于80×10-6);當高程下降389.53 m左右時,即標高在1 762.47 m時,已不再是礦體(180.23-0.36×389.53,含量小于40×10-6)。因此預測主要礦體都賦存在1 762 m標高以上。
按前述方法同樣可以得到錳的預測模型為:Y=a+bX=11 019+11.82X,意即當礦體高程減小1 m,錳含量將減少11.82×10-6;當賦礦高程減小932.23 m時,錳含量趨于零。
3.1.2 錳含量與銀含量預測結果
錳含量與銀含量預測模型得到計算結果:Y=β0+β1X=13.25+0.001 65X
上述回歸方程表明:①當礦化體中某一樣品錳的含量為X(×10-6)時,估算銀的平均含量為13.25+0.001 65X(×10-6);②礦化體中某一樣品錳的含量每增加100×10-6,平均來說銀的含量相應就增加0.001 65×100=0.165×10-6。
3.1.3 高程與銀礦體厚度預測結果
由高程與銀礦體厚度預測模型得到計算結果為:Y=θ0+θ1X=4.36+0.012X
上述結果可做出如下解釋:銀礦體厚度隨高程的增加而增加,換言之,每當礦體高程減小1 m,銀礦體厚度將減小0.012 m;當賦礦高程減小363 m(4.36÷0.012)時,銀礦體趨于尖滅。目前礦區(qū)主要礦體最低標高為2 152 m,當高程下降363 m左右時,即標高在1 789 m時,礦體可能尖滅。這和高程與含量的預測結果(預測主要礦體都賦存在1 762 m標高以上)基本吻合。
3.1.4 表像特征對礦體的預測結果
La Yesca銀錳多金屬礦所有礦體在地表表現為鐵錳含量很高的“鐵帽”,在礦區(qū)南部的礦體中還可見到礦石呈蜂窩狀、豆腐渣狀,鐵錳質大量流失,僅保留有石英硅質格架。由此看出本區(qū)礦床次生富集特征比較明顯,在礦床形成之初品位較低,風化過程中淋濾溶液向下滲流,沿途與圍巖發(fā)生交代作用,有用組分在有利部位富集沉淀下來[10]。后經長期的剝蝕及風化再淋濾,形成了現在的礦體銀錳等含量在地表較高,向深部有所減少的規(guī)律性變化。
從上述礦體的品位、厚度等變化趨勢規(guī)律分析,本區(qū)礦床雖處在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但受自身的成礦環(huán)境限制,不具備形成超大型銀錳多金屬礦床的條件。
在施工的探槽和鉆孔內,從礦體中隨機抽取20個樣品列表統(tǒng)計(表2),以檢驗預測結果的準確度。
表2 預測結果的檢驗
由表2可知,無論根據高程和錳含量均可大致預測銀含量。以賦礦高程預測銀含量最大誤差為68%,最小4%,平均27%;以錳含量預測銀含量最大誤差為82%,最小4%,平均29%。
1)墨西哥La Yesca銀錳多金屬礦床主要成礦元素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富集和貧化趨勢,Ag、Mn、Pb、Zn元素密切相關,銀、錳含量與標高存在著明顯的線性相關關系,經對鉆孔中巖礦石取樣分析計算可知,Ag、Mn、Pb、Zn元素密切相關,這些元素能夠比較直接地指示礦體賦存的空間位置。
2)基于礦床空間高程和錳品位變化規(guī)律對礦體銀元素含量進行了定量預測,分別建立高程與銀含量預測模型、錳含量與銀含量預測模型和高程與銀礦體厚度預測模型。
3)根據預測模型,通過分析計算,銀含量隨礦體高程的減小而減少,預測主要礦體都賦存在1 762 m標高以上;錳含量亦隨礦體高程的降低而減少,每當高程減小1 m,錳含量將減少11.82×10-6;錳和銀相關性顯著,礦化體中某一樣品錳的含量每減少100×10-6,平均來說銀的含量相應就減少0.165×10-6;銀礦體厚度隨高程的減小而變薄,當標高在1 789 m時,礦體可能尖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