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茜 劉秀萍
步入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黃岡實驗中學(以下簡稱“河源黃岡”)的新校區(qū),映入眼簾的是富有儀式感的大臺階。拾級而上,步入連接入口區(qū)與各教學區(qū)的“學習樞紐”空間,名人塑像、文化雕塑、樹池座凳,在綠蔭掩映中,營造了一個清靜幽雅的戶外大課堂。行至一處下沉景觀庭院,這里設置了演講舞臺,是學生自主交流和自我展示的空間。隨處可見的臺階、連廊、院落,自然連接起多層次的學習、生活和活動空間。一點飛鴻影下,校園風景如畫。行走其中,很難想象,這處建筑面積約五萬平方米的校區(qū),在一年前還僅僅是一片黃土。而要說起10個月建起一所學校的“壯舉”,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是河源黃岡實驗中學董事長張亮途,也是這所學校的“大家長”。
教育沒有捷徑,唯有一心撲在學生身上
“我的老本行是建筑行業(yè),這所學校從前期規(guī)劃設計到后期施工,乃至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挑選都是我親自監(jiān)工的。我們創(chuàng)造了奇跡,從去年4月開工到今年2月完工,包括室內(nèi)裝修全部完成?!笨粗@所學校從無到有,張亮途的語氣中透露出欣慰與自豪。
1987年,還在讀初二的張亮途,懷著一顆闖蕩社會的心,離開了老家湖北黃岡。1993年,他來到廣東,在這里拼搏了近30年,將青春奉獻給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而如今早已是一名優(yōu)秀企業(yè)家的張亮途,內(nèi)心深處始終保有對教育的誠摯向往?!拔疫€記得有一次去給正讀高中的女兒開家長會,前一天晚上我激動得睡不著覺,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就早早去了學校。因為那是我第一次踏進高中的校園?!币彩菑哪菚r起,渴望辦一所學校的種子在張亮途的心中扎下了根。
2012年4月,張亮途在河源市源城區(qū)租了一處工業(yè)園,短短5個月時間,他把工業(yè)園改造成了一所學校。2012年9月,張亮途與湖北黃岡教育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這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學——河源黃岡實驗中學正式成立。辦學初期,他向全體教職工提了一個辦學目標與三點具體要求。辦學目標很樸素,就是希望教職工們將學校的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三點要求也很簡單,一是嚴禁接受家長送禮、請吃飯,二是不允許有償補課,三是不允許家訪?!皩τ诘谌c,剛開始很多老師反對,說他們從教幾十年,從未聽說不去家訪的??晌疑钌钪溃?shù)乜图胰朔浅:每?,老師去家訪,家長肯定不會讓老師空手而歸,而這對于那些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家庭而言是一筆較大的額外支出。我認為,家訪無非是為了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并不是說去看他們家的房子,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接待日等方式,創(chuàng)設老師與家長的交流機會。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這點。在我看來,老師想要的尊嚴,不是靠家長給予物資獲得的。而是當三年后,孩子們畢業(yè)了,成長了,家長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謝老師、認可老師,我們學校的老師要贏得的是這種尊嚴!”張亮途的話語擲地有聲。
從2013年到2020年的整整8年間,張亮途始終在為了擴大學校規(guī)模、爭取辦學用地而四處奔波?!耙驗槔闲^(qū)的面積不大,硬件條件有限,那幾年教師流失率較大,我一直覺得欠了孩子們的賬?!苯衲?月,學校搬入新校區(qū)。張亮途在那時暗暗對自己說:“從這一刻起,我們要走好每一步,力爭不辜負每一個孩子!”
每每步入校園,他都是以一名家長、而非董事長的視角去審視學校,孩子們吃得是否營養(yǎng)健康、住得是否舒適、是否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面對教育,張亮途格外謙虛。“教育是一件專業(yè)的事,別的我做不到,只能從衣食住行上為師生解決問題。”
2021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將正式施行。在張亮途看來,這預示著民辦教育的環(huán)境將越來越公平,“做教育沒有捷徑可走,唯有一心撲在學生身上”。立足當下的教育形勢,張亮途確立了初中辦品質(zhì)教育、高中辦特色教育的總基調(diào)。曾經(jīng),為了吸引高分學生,河源黃岡高中部各年級有2個班實行免收學費政策,后來,張亮途發(fā)現(xiàn),這批高分學生并不是學校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昂釉吹谋究其浫÷蚀蟾攀?4%,我們要重點培養(yǎng)的是處于35%~55%的學生,若能把這群位于本科臨界點的孩子都送往他們理想的高校,我們的高中教育便是成功的。我相信,學校里沒有差生,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亮點,就看教育者如何挖掘與培養(yǎng)?!?/p>
教育的溫度源于每個生命的精彩綻放
今年6月6日,高考前一日,河源黃岡校門口的送考隊伍中,有兩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穿著厚厚的粽子玩偶服,在烈日下扮演萌萌的粽子,依次和學生們擊掌鼓勁,祝學生們一舉高中。當送考車駛向遠方,他們才脫下玩偶頭套,原來是總校長胡體樹和校長蔡中華。
胡體樹是湖北名校長,曾獲武漢市勞動模范、武漢市首屆十大最有影響力校長、湖北省優(yōu)秀校長等榮譽稱號。當年離開體制后,有多所民辦學校邀請他擔任校長,可他最后卻選擇遠離家鄉(xiāng)來到河源。回溯他與河源黃岡的淵源,便要追溯到2018年胡體樹與張亮途的一場對話。胡體樹向張亮途講述了他關于學校文化的思考,在他看來,學校文化應是一種價值的引領,辦學者要用文化建設有靈魂的教育,用文化建設有魅力的校園;張亮途讓胡體樹看到了他在艱難條件下對于教育的堅守、對未來事業(yè)的不懈追求。兩人相談甚歡,一拍即合,但當時胡體樹因為家庭原因無法上任,他答應張亮途,等新校區(qū)建成之后,一定全力以赴參與辦學。
“前幾年,條件真的很艱難,張董事長把全部身家都放在了服務教育上。他的堅守、不懈追求和堅忍不拔的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我,并讓我相信,我們的合作一定能為教育帶來美好的未來,實現(xiàn)自我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追求?!焙w樹說。
站在新的發(fā)展節(jié)點上,學校領導團隊對學校的頂層設計做了優(yōu)化與梳理,統(tǒng)籌了學校發(fā)展的各個要素——課程、教學、教師、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貫穿其中的是學校文化的引領。學校的主流價值觀是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綻放,即關注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讓每一個孩子生命綻放的舞臺。
學校高中部以“特色化”發(fā)展目標為導向辦學,堅定“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希望”的愿景,開展多元培養(yǎng),走特色發(fā)展之路。特色如何發(fā)展?學校結(jié)合新高考選課走班,為學生的成長規(guī)劃了五個方向,即五個未來者——“一是未來創(chuàng)造者,對那些理科成績不錯的孩子,我們在培養(yǎng)途徑中會強化物理、化學、生物科目;二是未來傳播者,若是孩子對傳媒感興趣,我們在培養(yǎng)途徑中會強化歷史、政治、地理科目,并加強傳媒類專業(yè)訓練;三是未來體育者,若是孩子在體育方面有潛力,我們會與體育院校合作,加強他們的體育類專業(yè)訓練;四是未來藝術者,如果孩子有藝術天分,我們會給他們提供藝術類的專業(yè)訓練;五是未來世界者,強化學生外語能力,為學生出國學習提供便利”?;谖鍌€“未來者”的培養(yǎng)方向,學校開設美術、音樂、舞蹈、傳媒、體育等特色班及日語班,以期在保護學生個性的基礎上,為學生拓展更多的升學途徑,充分激發(fā)學生潛能。為進一步促進學生興趣特長發(fā)展,學校還開設了民舞社、計算機編程社、書畫社、天文地理社、動物保護協(xié)會、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話劇社、漢服社等多類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