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隆
雖然人們大概都沒見過這種妖怪,但日本江戶時期,女性在婚后染黑牙齒,是一種常見的傳統(tǒng)習俗,現代的許多時代劇和舞臺劇中仍在沿用這種化妝,可謂深入人心。但這種傳統(tǒng)打扮可能令外人實在欣賞不來,到了江戶時代后期,連日本人自己都覺得黑齒太陰森,幻化成妖怪也就不足為奇了。
日本婦女會用一種植物來染黑牙齒,其名為五倍子。作為一種來源于植物的傳統(tǒng)藥物,五倍子的大名為人們所熟知,在許多地區(qū),這種植物就叫五倍子,其產出的藥用部位也叫五倍子,但很少有人知曉它的正式中文名鹽麩木。
在古代,鹽麩木稱為鹽麩子或五子,《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又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樗,多木”,后世醫(yī)書認為這種“木”就是鹽麩木,漸漸訛傳為五倍子。
鹽麩木的葉形與樗(臭椿)比較相似,都是羽狀復葉,許多人也會把鹽麩木與更常見的香椿和欒樹混淆。不過鹽麩木的復葉有一個重要特征,它的葉軸上有葉狀寬翅,好似箭羽,這個特征很明顯,在花椒等蕓香科植物的葉子上常有相似結構。
鹽麩之名來自它的果實,在秋季結果的時候,果實的外皮上會出現一層白霜,好似鹽霜,味道也是酸咸可口,古人用以調味飯菜,或制作小孩零食,或入藥,可止渴生津、解酒、止吐、避瘴等,跟現在的話梅差不多。它還有許多跟咸酸味有關的別名,如酸桶、醋桶、木鹽、天鹽、鹽梅等。鹽和梅子都是古代重要的調味品,也用來比喻能干的臣子,鹽麩木的果實獨占二味,而且果實和種子中都含油10%以上,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作為新型食用油與工業(yè)用油,這樣一來油鹽醋都全了,可謂是千古賢臣,半個廚房小當家。
《后魏書》里記載勿吉國(東北地區(qū)少數民族)的水氣都是咸的,凝結在樹上便是鹽,后世本草認為這可能就是鹽麩木。其實鹽麩木果子上的鹽霜看起來像鹽,吃起來像鹽,但它不是真正的鹽。嚴格來說,它是化學概念上的鹽,不是烹飪所用的食鹽。這些鹽霜是蘋果酸鈣的結晶,不能提供鈉元素,對于物資匱乏的古人來說,雖然可以調味,但無法代替食鹽。
鹽麩木屬的許多種類并不會在果實上結晶出“鹽霜”,果實本身就可以食用,如產于南歐和中東地區(qū)的南歐鹽麩木,其果實鮮紅,曬干磨碎后可制作一種味道和色彩都很濃烈的香料,在中東和南亞的烹飪中,用來給菜肴增加酸味,也用于染色。
鹽麩木屬另一個更加常見的物種是原產北美洲的火炬樹,因其強大的耐貧瘠、耐鹽堿能力和超快的生長速度而作為水土保持樹種引入國內,并在修復廢棄礦山、恢復退化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工作中發(fā)揮了一些作用。
在中國,鹽麩木最重要的價值來自“五倍子”,這是一種蟲癭結構,當角倍蚜在鹽麩木復葉的葉軸翅上取食時,所侵染之處便會膨大增生,形成一個密封的蟲癭包包,大量蚜蟲在蟲癭內部取食,完成生活史,因此古代也俗稱“百蟲倉”。
蚜蟲在小葉片上取食也會形成小疙瘩狀的蟲癭,只有在葉軸處才能形成較大的“倍”蟲癭,蟲癭形態(tài)各異,有長有圓,大如拳頭、小如彈丸,體表或光滑或有棱角突起?!堕_寶本草》稱五倍子為“文蛤”,也是取其蟲癭形態(tài)。古代入藥,以那些長相“崎嶇”的“角倍”最為上乘,那些比較光滑圓潤的“肚倍”反而較次。
鹽麩木的蟲癭與葉軸相連的部位有非常堅實的木質柄部,可以保持整個蟲癭的穩(wěn)固。蟲癭壁由疏松的薄壁組織構成,可降低蟲癭重量并維持足夠硬度。蟲癭壁中還有大量維管束與裂生道,形成包裹整個蟲癭的網狀結構。內壁的維管束較多,還有大量縫隙孔洞,表面積大,有利于蚜蟲吸收營養(yǎng),還能吸收蚜蟲排出的蜜露,使蟲癭內保持清潔;外壁的維管束逐漸變少,長有大量絨毛,阻止蟲癭內部水分蒸發(fā),保持濕度,也可抵御外部微生物入侵。
蟲癭雖然是由昆蟲寄生引起,但通常對植物無害,甚至有益。角倍蚜的蟲癭可增強鹽麩木植株的光合作用,明顯促進枝葉生長,有蟲癭植株的側枝,復葉數量和小葉總面積都高于無蟲癭植株。而且蟲癭越大,小葉的總面積也越大。對于鹽麩木和角倍蚜來說,這是一種雙贏模式。
早期古人不識蟲癭,誤認為五倍子是鹽麩木的果實。在歷朝本草醫(yī)藥書籍中,五倍子先是收錄為“草部”,后又轉至“木部”,在《本草綱目》中才被放進“蟲部”,并有詳細特征與采收描寫。
“五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小球于葉間,正如蛅蟖(黃刺蛾)之作雀甕,蠟蟲之作蠟子也。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狀圓長不等。初時青綠,久則細黃,綴于枝葉,宛若結成,其殼堅脆,其中空虛,有細蟲如蟻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殺貨之,否則蟲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p>
古代五倍子藥用,主要是用來治療肺熱咳嗽、瀉痢、止血、腫瘡等,將五倍子磨成粗粉,重復發(fā)酵,最后捏丸曬干,稱為“百藥煎”。不過它的另一作用更受歡迎,它是一種使用廣泛的黑色染料,尤其是染發(fā)。據傳說五代開平年間,有早生白發(fā)者,醉臥山野,把一株長滿肉瘤的植物壓在身下,酒醒后發(fā)現白長衫被染得墨黑,經反復洗滌仍不見褪色。遂采集葉上肉瘤,搗碎敷于頭發(fā),由此白發(fā)轉黑,傳于后世。
五倍子蟲癭中含有60%~70%的可水解單寧,當它碰到醋酸亞鐵,便會變?yōu)榉撬苄缘姆€(wěn)定黑色物質,還可以保護被染物體的表面不受腐蝕。有記載的五倍子染發(fā)之法,是用米醋浸泡針砂(鐵砂),和以蕎麥面、五倍子粉,用荷葉包裹一夜,次日敷在頭發(fā)上,洗去即黑。日本染黑齒之法,與染發(fā)類似,也是用醋溶解鐵屑,涂在牙齒上,再涂上五倍子粉,這樣交替涂抹,牙齒便能常黑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