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是檢驗學生知識輸出能力的主要途徑。在語文學習中,知識輸出能力包括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等,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密切聯系。小學中學段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學生既要將低年級所學的寫話整理成完整的語段,鞏固已形成的語言技能,又要初步形成邏輯意識,為高年級寫作奠定基礎。寫作一直以來是對學生語文學習造成困擾的難點,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因語言能力的缺失極容易出現內容空洞、詞不達意、邏輯混亂等問題。為了使學生盡快脫離“假大空”的寫作現狀,教師應優(yōu)化寫作教學結構,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學段;寫作教學;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8-0034-02
引? ?言
語文作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思維和語言智慧的教育,即通過改變學生語言區(qū)的結構,使其能夠通過觀察、想象、理解與分析等步驟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而后利用文字對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適當修飾,進而寫出語言優(yōu)美、內容飽滿、邏輯通順的文章。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夯實語言基礎的關鍵階段,學生在這個時期所形成的寫作習慣對其未來的寫作能力提升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fā),逐步學會取材、立意、構思、加工、修改等環(huán)節(jié),并構建一套適合自己思維能力的寫作方法體系。由此出發(fā),本文首先分析了現階段小學語文中學段作文教學現狀及其成因,而后闡述了建構小學語文中學段作文指導方法體系的意義,最后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中學段作文教學現狀及其成因
(一)教師方面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普遍缺乏作文指導意識。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量和應試技巧,較少進行寫作方法指導,只是在教學結束后直接布置寫作任務。教師指導動力的缺失會導致學生的寫作效率低下,作文質量也不盡如人意。首先,一些教師忽略了寫前指導的重要性,認為寫前指導會使學生陷入固定寫作套路,所以往往選擇不予指導,以期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但小學中學段的學生由于語文基礎能力薄弱,在寫作中難免會遇到字詞障礙與素材缺失的問題,導致寫作質量不佳[1]。其次,教師的作中輔導不到位。學生在寫作中常出現內容空洞、情感缺失、邏輯混亂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過于籠統的糾錯并不能有效解決學生作文質量不佳的問題。最后,教師存在作后指導過于淺顯的問題。寫作評價是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并進行有效改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作文評價過于籠統、淺顯,就會導致評價指導的缺位,使學生陷入無法提升寫作能力的困境。
(二)學生方面
第一,學生缺乏寫作興趣。語文寫作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對于中年級小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并且,他們常常在寫作中出現缺乏靈感、詞匯匱乏等問題,導致寫作成為一項“教師強制要求”的學習任務,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甚至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第二,學生語言積累不足。小學生普遍存在生活經驗較少、社會閱歷淺薄的問題。他們所接觸的事物較少,導致他們所積累的生活素材不夠,在寫作中只能胡亂拼湊文字[2]。語言積累不足,不僅會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語言表達存在障礙,還會使學生所寫的文章缺乏可讀性。
第三,學生的語言技能薄弱。小學生在寫作中口語化表達現象較嚴重,在語言的使用與事例的選用上存在一些錯誤,如形容詞和量詞的錯誤使用、對事件意義的理解存在偏差等。這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足,所寫出的內容與語文知識水平出現沖突,并且在寫作過程中過于依賴想象力,缺乏現實邏輯。
二、建構小學語文中學段作文指導方法體系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高水平寫作
首先,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小學中學段作文教學中,教師科學合理的指導可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練筆、廣讀博覽、自主評價的良好習慣,從而端正寫作態(tài)度。其次,能夠促使學生寫作時有章可循。建構作文指導體系可以使學生在取材、立意、構思、加工、修改等環(huán)節(jié)以理論依據為基礎,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正確方法收集素材、布局結構、修改文章,從而避免學生在寫作中出現茫然無措的情況。最后,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現為文章內容細化、情感飽滿、質量提升。教師通過作文指導可使學生在語言積累、謀篇布局、情感抒發(fā)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二)促進教材精細性優(yōu)化
隨著教育理念的逐漸完善,小學語文教材也在進行調整和修訂。相較于以往的教材版本,部編版教材增加了作文訓練模塊,其以單元主題為題材,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理解、加深知識印象,又可以通過寫作練習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想象。部編版教材雖然新增了寫作板塊,但仍存在指導性不足、習作內容簡單重復、同冊內容缺少關聯性等問題。教師構建作文指導方法體系是對教材的合理補充,通過調整順序、增加關聯、合理銜接等方式優(yōu)化語文教材的使用?;诂F行小學語文教材普遍缺乏指導性的問題,教師要在構建作文指導體系時結合教材特點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以促進教材的精細化使用,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將語文教材習作模塊的功能發(fā)揮到極致。
(三)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組織能力、作文講評能力、寫作能力等也會得到快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是寫作的基礎組成部分,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語言技能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解讀中國語言文字的內涵。文字組織能力立足于學生認知能力和作文命題難度,教師在教學指導時要充分考慮訓練內容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從而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作文講評既是幫助學生認識錯誤的方式,又是促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通過作文講評,教師能夠靈活調整教學策略,進而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在構建作文指導方法體系時,教師也要進行寫作實踐,利用自己的范文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困惑,同時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三、建構小學語文中學段作文指導方法體系的方法初探
(一)從教學心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方面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只有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才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其在高漲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并形成勇于克服困難、努力奮進的優(yōu)秀品質。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就要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提高學生寫作自信心的基礎上,增強其自我效能感。由此出發(fā),教師可從教學心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三方面探究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學生將消極被動的情緒轉化為積極探索的寫作態(tài)度。
首先,筆者在開展寫作活動前會先利用問卷調查確定學生的興趣方向,選擇他們樂于探討的話題開展寫作訓練。其次,筆者主要從講新聞時事、講生活小事、講生活奇事三方面進行寫作主題的導入,以避免出現寫作素材過于陳舊、學生沒有相應生活經歷的問題,并使他們寫出來的作文更契合時代要求。最后,筆者主要采用多媒體導入和創(chuàng)設情境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書寫影片讀后感、整理事件材料、寫作生活日記等,由此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與應用能力。
(二)從積累素材、作中解困、評講作文方面建立作文指導方法體系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導方法體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必要條件,其不僅不會限制學生的思路,還會幫助他們拓展思維,提高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谛W生生活經驗較少、語文知識應用能力薄弱、自我修改意識欠缺的問題,教師可從積累素材、作中解困、評講作文三個方面進行針對性指導,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并建立一套自覺寫作、自主探索的方法體系。
首先,教給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筆者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三種途徑積累素材:觀察生活事件,積累心得體會;進行群文閱讀,積累語言素材;觀看電視節(jié)目,瀏覽網絡信息。其次,作中解困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與運用詞句,使他們能夠正確表達句意,并提高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最后,評講作文的重點在于點評后的修改,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修改步驟,按順序修改錯別字、詞語運用、句子語序、段落結構與篇章主旨。
(三)從指導形式、指導手段、因材施教方面更新寫作指導方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給予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體驗,以實現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效提升的目標。為此,在作文教學時,教師要更新寫作指導方法,以確保所選用的指導方法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發(fā)展需求。由此出發(fā),教師可從指導形式、指導手段與指導理念三方面更新寫作指導方法,以順應新課程改革與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
在指導形式上,筆者主要采用實踐指導的方式,即通過真實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使其產生相應的表達欲望。在寫作教學中,筆者會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他們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魅力,以促使他們認真揣摩如何構思文章的語言、內容與主旨。在指導手段方面,筆者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先進的教學技術與豐富的網絡資源開闊學生視野,同時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用分層教學法來保證寫作指導能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中學段作文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關乎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習慣,還影響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引導學生建立理論創(chuàng)新、易于操作的寫作模式。寫作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邏輯有著密切聯系。教師要認真分析小學中學段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從興趣的激發(fā)、素材的選用、表達的技巧三個層面入手進行寫作方法指導,使學生能夠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鄭粉粉.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141.
戴向斌.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77-78.
作者簡介:戚如忠(1983.2—),男,甘肅積石山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中年級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