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一考生
人們常用“在發(fā)絲上雕刻”來形容某一技藝的高超。在我的家鄉(xiāng),也有一項技藝與頭發(fā)有關。只不過,它不是雕刻,而是一種特殊的刺繡,這就是發(fā)繡藝術。相信當你了解了發(fā)繡藝術后,一定會和我一樣,為之感嘆,為之陶醉。
什么是發(fā)繡呢?顧名思義,發(fā)繡就是以人的發(fā)絲為材料,以鉤針作畫筆,利用頭發(fā)黑白灰黃的自然色澤,在布帛上施針度線,刺繡出各種藝術形象。由于發(fā)繡作品色彩柔和,風格獨特新穎,清雋高雅,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等特征,利于收藏,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那么,如何制作發(fā)繡呢?首先要備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備發(fā)。好的發(fā)繡作品,多選用16至30周歲之間、身體健康女性的自然色發(fā),長度在40cm以上,然后進行分檔、分色、軟化、退脂、加工處理。二是備底料。選用上等塔夫綢面料,要求無跳絲、疵點,厚度在0.11—0.13mm之間,同時經緯密度也要達到要求。
接著,上繃勾樣。將面料繃在特制的木架上,由專業(yè)畫師將選好的稿樣細心描繪到面料上。人物、花鳥蟲魚、山水等,都可成為畫師們創(chuàng)作的對象。
其次,繡制。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由繡工們根據料子上的畫樣,選擇合適的發(fā)絲,靈活運用滾、施、纏、套、接、切、扣、虛實針等數十種針法,精心繡制作品。做發(fā)繡是個精細活,必須要有耐心,更要細心,這樣繡出的作品才能達到平齊、勻稱、細薄、和順的特點。一幅作品,少則耗時幾日,多則費時一年甚至數年。有的作品還需數人甚至數十人合作才能完成。像一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作品,光畫圖就花了5個多月。
最后,繡好的作品還要進行裝裱。裝裱時要先清洗、去污,然后裝進紫檀木做成的各種形狀的木框內。這樣,一幅作品才算完成。
走進我們這兒的發(fā)繡藝術館,只見一幅幅發(fā)繡作品,或圓,或方,或菱形,或黑白,或淡彩;或制成條屏懸掛于墻上,或做成各種裝飾品擺立案幾上;這兒一片山水,那兒一叢花草,近處各種人物,遠處萬馬奔騰,無不栩栩如生。面對這絕妙的藝術品,你能不送上自己的掌聲嗎?
我不僅要為發(fā)繡作品點贊,我還要為發(fā)明這一技藝的祖先點贊,我更要把感嘆送給那些傳承和發(fā)揚發(fā)繡這門古老工藝的民間藝術家們。將來,我也會加入他們的隊伍的!
【滿分理由】
一、文體獨特,立意不俗。這篇考場作文寫的是一篇說明文,向讀者介紹家鄉(xiāng)發(fā)繡工藝品的特點及制作過程,在此基礎上再抒發(fā)內心的贊美之情。這種說明文,在眾多考場作文中非常少見;更何況,作者緊扣文化傳承進行立意,讓本文更加顯得不俗,閱卷者對之情有獨鐘,也就不足為奇。
二、有序說明,層次清晰。文章按照制作工藝,詳細說明了發(fā)繡的制作過程,從備材到上繃勾樣,再到繡制、裝裱,整個說明過程井然有序。全文結構緊湊,層次清晰,渾然一體。
三、妙用方法,準確生動。在說明過程中,作者靈活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對發(fā)繡的制作過程展開說明,準確、具體。而在說明的同時,作者還巧妙插入簡短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像“這兒一片山水,那兒一叢花草,近處各種人物,遠處萬馬奔騰,無不栩栩如生”等句子,描寫生動,令人如臨其境,如見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