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善
5月11日在微信群見友人轉帖,驚悉香港著名詩人戴天先生5月8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逝世了。前些天正在讀董橋先生的《文林回想錄》(2021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初版),書中第八九兩節(jié)都寫到戴天先生,深情地回憶當年與戴天先生共事的情景,并借用我也熟識的已故香港作家王敬羲先生的話,稱“戴先生身上蕩漾倫敦的鬢影巴黎的衣香”,還透露黎明先生是戴先生舅舅。我1994年秋在臺北參加林語堂誕辰一百周年研討會時,曾與黎明、林太乙(林語堂長女)夫婦有一飯之雅,沒想到黎先生與戴先生是舅甥關系。
我與戴天先生僅兩面之緣。
第一次是促成金庸先生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的羅孚先生結束“北京十年”幽居生活回到香港之后,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我有次到港,致電羅孚先生,羅先生告我:明天中午約戴先生見面,你一起來吧。記得是在銅鑼灣一間雅致的餐廳,就羅先生、戴先生和我三人。席間談了些什么,早已忘卻,不外是文壇種種。但戴先生善飲,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還直率地對我不能飲酒表示遺憾:你研究郁達夫,怎么不會飲酒?這話已有不少文壇前輩對我說過,如復旦名教授章培恒先生,還有日本的紀錄片名導演牛山純一先生。以戴先生的好酒量,無疑是最有資格批評我的。而羅先生之所以安排我與戴先生同席聊天,恐怕也有介紹我多結識香港文壇前輩的用意在。
第二次見面則是2000年10月在香港“張愛玲與現(xiàn)代中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上。是會群賢畢至,連遠在美國的夏志清先生也來了。戴先生到最后一天才露面,參加“張愛玲與我……”座談,與王安憶、朱天文、蘇童、蔣蕓、須蘭等作家對話。戴先生發(fā)言最短,“張迷”大概會大失所望,他輕描淡寫地說:
我覺得我沒資格去談張愛玲,雖然我跟張愛玲見過一面。大概是五六十年代之交,她到臺北,美國新聞處請吃飯,和殷張?zhí)m熙、白先勇、王禎和在臺北吃過一次飯。她在臺北走了兩下就這樣了,說不上什么印象。后來她的《張看》在香港首先出版,也是我跟幾個朋友辦的一個出版社替她出版的。后來就由宋淇把版權拿去跟臺灣接洽了。我也跟她通了幾次信,這些信也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人認為這些信很珍貴,我認為也沒什么,信而已。
這些信中的一通,即張愛玲1976年1月25日致戴天先生的信仍存世,我5年前曾寫《一字萬金》作過介紹。但不知是戴先生忘記了還是故意隱去,他與張愛玲的關系,除了安排《張看》香港初版本的出版,還有一本書,即張譯美國海明威名著《老人與?!方袢帐澜缟绯醢姹镜膯柺溃才c他有關。今日世界社初版張譯《老人與?!?972年1月在香港出版,其時主持今日世界社中文出版的正是戴天先生。這版《老人與?!烦废铝讼愀壑幸怀霭嫔绲谌妗独先伺c海》中譯本的張愛玲序,換上美國學者C.Baker研究海明威的長篇論文作為代序。Baker論文譯者李歐梵先生后來親口告訴我,這項翻譯工作正是戴天先生約的稿。有趣的是,張愛玲序雖然撤下了,但這版《老人與?!贩獾姿〉慕榻B文字中卻引用了張序中的幾句話:書中“老漁人在他與海洋的搏斗中表現(xiàn)了可驚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類應有的一種風度,一種氣概”,又未作任何說明。為何如此安排呢?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時已是2010年,戴天先生早已移居加拿大,一直想向他請教,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現(xiàn)在再也沒有機會了。當然,戴天先生在對話時所說的最后一段話,我是十分贊成的:
一個作家是應該活在大眾心里面的,不是神。我有點擔心,張愛玲成為神,或者圖騰,這是不好的現(xiàn)象。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責任編輯 周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