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穿越千年的廣州城池

2021-08-16 23:31葉曙明
同舟共進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城墻廣州

葉曙明

【以河山為城池】

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派任囂、趙佗率軍征討嶺南,公元前214年,終于打敗了南越人的頑強抵抗,平定了嶺南。廣州建城,始于南??の救螄?。他在今東濠涌至倉邊路之間的地區(qū),修筑了一座營寨,作為南??ぶ?。

從此,日升月沉,四季輪替,云聚云散,風去風來。群嶺屏立于北,沸海洶涌于南,山海之間、云水深處有城焉——這就是廣州。

天下城池大都倚山傍水。而廣州背倚云山,面瞰江海,用學(xué)者屈大均的話形容:“自白云蜿蜒而來,為嶺者數(shù)十,乍開乍合,至城北聳起為粵秀,落為禺,又落為番,禺北番南,相引如長城,勢至珠江而止?!保ā稄V東新語》)所謂“百尺為形,千尺為勢”,越秀、禺、番三山為“形”,白云山為“勢”,既可近察,又利遠觀,表里河山,天地靈氣薈萃,實為建城的首選之地。

廣州建城于公元前214年,距今已2200多年。據(jù)晉代記載,在任囂城、越王城之前,還曾有過南武城,任囂城就是在南武城的基礎(chǔ)上擴建而成的。然而,南武城一般不被史界認可,懷疑它只屬晉人的杜撰,可以忽略不計。近幾十年,廣州進行了翻天覆地的城市建設(shè),多少秦磚漢瓦都得以重見天日,卻從未發(fā)現(xiàn)任囂城或越王城的城墻遺跡,不能不說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于是,有考古學(xué)家推測,任囂城、越王城都是以山為垣,以河為池的,所以才沒有城墻的痕跡。

1974年,人們在中山四路發(fā)現(xiàn)了南越國的宮署遺址。挖掘出斗型大水池、曲流石渠、回廊、御花園等遺跡,還有各種水井和石構(gòu)件。遺址規(guī)模之大,讓人嘆為觀止。這是一座王城,并非為平民百姓而建的,所以沒有老百姓居住。

在任囂死去一千多年以后,有一位堪輿家夜宿越秀山,遙望城東,瑞氣繚繞,他一路追尋而來,到了昔日文溪流經(jīng)之處,即任囂城和南越國宮署遺址之處,不禁為之心神搖蕩,失聲大呼:“滿城郁蔥佳氣,萃于此矣?!笨梢?,當年任囂和趙佗選擇城址,是經(jīng)過精心勘測,千挑萬揀,才定下來的,所以經(jīng)得起滄桑歲月的消磨。

幾乎所有人都堅信,今天廣州的基本格局,就是以任囂城、越王城為起點,一步一步發(fā)展起來的。歷史學(xué)家們以南越王宮署遺址為坐標,根據(jù)古人記載,越王城“周回十里”,大致推算出了越王城的具體范圍。不管城墻存在與否,但老城中心,一直在中山四路至中山五路一帶。兩千多年來,廣州的行政中心移動沒有超出500米范圍。這在中國古代五千多座城池的興衰史里,也是一個極其罕見的例子。

2000年夏季,西湖路興建光明廣場時,在地底發(fā)現(xiàn)了一座排列有序、縱橫交錯,呈“八”字型的大型木結(jié)構(gòu)建筑,從北往南,分引水渠、閘室、出水渠三個部分。出土的木材為水松,多數(shù)木質(zhì)仍堅實,木材上有榫卯結(jié)構(gòu)。據(jù)考古學(xué)家推測,這是一座西漢水關(guān)遺址,水閘廢棄后用作城墻基礎(chǔ)。所謂水關(guān),是穿過城墻以通城內(nèi)外水的閘門,洪水來時,可以把閘門打開,泄洪出珠江;而當咸潮來時,放下閘門,可以阻擋潮水入城。

建閘材料的選擇、松軟地基的處理、技術(shù)線路的處理、總體布置、泄流處理、閘室穩(wěn)定處理等方面,竟然符合200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水閘設(shè)計規(guī)范》,足以證明廣州在西漢時代建造水閘的技術(shù)水平已相當之高。

從這個水關(guān)的位置,似乎可以大致推斷出南越國王城的南界,它有可能是文溪匯入珠江的出口。不過,水閘兩側(cè)都沒有發(fā)現(xiàn)西漢年代的城墻痕跡,只有一道東漢城墻,在水閘前東西向橫過。這仍難免使人三思五猜:這到底是南越國的城墻遺跡,抑或只是一個普通的防洪水閘。

【巍巍第一城墻】

廣州到底是何時開始筑城墻的呢?

第一個為廣州修筑城墻的人,應(yīng)該是東漢的步騭。建安十五年(210年),東吳孫權(quán)派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到廣州考察,他登上象崗,游目騁懷,被眼前“負山帶海,博敞渺目”的壯闊景象所震撼。只見巨海茫茫,煙波萬頃。西山、龜崗、席帽山,三山相連,看似三只巨龜,浮海而至。

遙望更遠之處,是一個霧鎖煙迷的大洲,即廣州人所說的“河南”。《廣東新語》說:“廣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環(huán),名河南。”究其原意,并非指珠江之南,而是東漢章帝年間,議郎楊孚在大洲的下渡頭村居住,他在宅前移植了幾株河南洛陽的松柏,隆冬竟然瑞雪紛飛,成為一時奇景,人們便把這里稱作“河南”。步騭至此,突然洞若觀火,再三感嘆:“斯誠海島膏腴之地,宜為都邑?!?/p>

步騭向?qū)O權(quán)請準把交州治所遷回廣州。然后征調(diào)大批民工,環(huán)繞著昔日南越王宮署,修筑城墻。廣州乃風水寶地,須好好守保。廣州開天辟地頭一回建城墻,從規(guī)劃位置,丈量地皮,到興役動眾,一筐土、一筐砂,把城墻壘起來。

這是廣州自任囂建城四百年以來,有實物可考的第一次修筑城墻。當時中山四路以南,雖然已經(jīng)成陸,但仍還是河灘爛地,淤泥深不見底。在這個地方修筑城墻,十分艱難,因此工程進展緩慢,耗時六七年,才告竣工。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步騭把州治遷回了廣州。

最讓后人感興趣的是,步騭城到底有多大?這個懸疑,隨著上世紀90年代廣州修建地鐵,為考古帶來了一系列的發(fā)現(xiàn),逐漸有了答案。1996年至1998年,在中山五路南側(cè)、教育路東側(cè)、小馬站西側(cè)的地鐵工地,挖出一段南北走向,分別修建于東漢、東晉和南朝三個不同時代的城墻。

東漢城墻,也就是步騭城,是夯土修筑起的土墻,每層之間以草莖鋪墊。夯土中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漢代的板瓦、筒瓦和陶器殘片。這是步騭城的西墻了。西湖路南越國水閘前發(fā)現(xiàn)的東漢城墻,是步騭城的南墻。2005年在南越王宮署遺址東面,中山四路北面,舊倉巷西面,又挖出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城墻,是步騭城的東墻。2011年,在中山四路以南,長塘街以西,清出了一段城墻角臺的基址,是步騭城的東南角。至此,它的大致范圍,已經(jīng)清楚了。

迨至西晉,當時北方烽煙四起,先有八王之亂,再有永嘉之亂,更兼五胡亂華,北方田園寥落,十室九空。難民男女老幼,杖履相隨,挑著家什,趕著牛羊,像潮水般涌來,梅關(guān)道上,應(yīng)接不暇。

與北方相比,南海之濱,在郁郁蔥蔥的越秀山下,竟有一片安樂土,不聞金鼓悲笳之聲,但見抱布貿(mào)絲的商賈,簡直成了北人心中的世外桃源。有個晉人在廣州死了,墓磚上刻著:“永嘉世,天下荒,余廣州,平且康?!?/p>

兩晉時期,廣州的人口急劇增加,農(nóng)夫在靠近城墻的地方,開墾了一些田地,種植蔬菜。人們每天把糞便與腌臜之物,傾倒進河涌。農(nóng)夫從河涌里挑水澆灌,婦女在河涌里浣衣,小孩在河涌游泳嬉戲。人們在東城墻腳,辦起了一個大型的冶鑄工場?!稌x書》稱,當時廣州刺史鄧岳“大開鼓鑄,諸夷因此造兵器”,白天黑煙滾滾,入夜火光熊熊,把天空映照得通紅透亮,敲打鐵砧的聲音,遠至城外幾里地都能聽見。

隆安三年(399年),浙江爆發(fā)由瑯琊人孫恩領(lǐng)導(dǎo)的五斗米道暴亂,史稱“孫恩之亂”。不久,孫恩戰(zhàn)敗,投水而死,殘部擁戴其妹夫盧循為首領(lǐng),繼續(xù)與晉廷對抗。元興二年(403年)率眾浮海南下,攻打廣州。百姓驚慌失措,紛紛往城里跑,避難的民眾“盈滿城內(nèi)”。

一場奇災(zāi)大禍,就這樣悄然降臨了。盧循之亂,是廣州自漢武帝平南越后,最大的一次戰(zhàn)亂?!稌x書》說“焚燒三千余家,死者萬余人”。戰(zhàn)亂中,廣州城墻遭到嚴重破壞,不得不進行第三次大修。

【兩宋筑城不止】

唐天寶初年,鑒真和尚東渡日本,經(jīng)過廣州時,他描述廣州城“州城三重。都督執(zhí)六纛。一纛一軍。威嚴不異天子。紫緋滿城。邑居逼側(cè)”。究竟何為“州城三重”,這引起了后世史家的濃厚興趣。

有人猜測,所謂“州城三重”,指的是城東舊越王城的東城(倉邊路以東)為一重,城中心(今北京路一帶)為一重,城西蕃坊(今光塔街一帶)為一重,這是以東西走向劃分。也有人猜測,城北官衙區(qū)(今財廳前)為一重,由此至南城門(唐末時為清海軍樓,清代時為拱北樓,今北京路與西湖路交界處)為一重,南城墻至珠江江岸為一重,這是以南北走向劃分。還有人猜測,這是指唐代的城市分為“羅城、子城、牙城”的制度,大城叫羅城,小城叫子城,衛(wèi)節(jié)度使居住的地方叫牙城。

不管怎么說,唐代廣州城池的規(guī)模,已是一派雄闊氣象,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南北兩宋時期,廣州城墻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十幾次擴建和修繕,是有史以來最頻密的。

景佑四年(1037年),知州任中師等人上書朝廷,稱廣州“城壁摧塌,乞差人夫添修”。但朝廷不許征調(diào)民夫,只準派當?shù)貛娭惖鸟v兵,對城墻的重要部位進行修補。這樣又拖了幾年,隨著海上絲路的復(fù)興,商船日多,海盜也逐年增多,朝廷終于在慶歷四年(1044年)同意廣州修筑一座子城,把重要的官署衙門保護起來。

時任廣南東路經(jīng)略使的魏瓘,招集工匠,準備材料,投入筑墻工程。子城基本上是在南漢國的城墻基礎(chǔ)上進行加固,然后在東西澳興建水閘,每天定時啟閉。后人在增城寧西鎮(zhèn)斯莊村打水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宋代的磚窯,窯里還有一些殘存的斷磚,其中一塊上面打有“廣州修城磚”五個楷書長條戳印。磚窯就在西福河畔,把燒好的磚,一船船運到廣州。為了給廣州修城,端、康、廣、韶、循、連、南雄、英、封、新、惠等十一州及南海、番禺、增城十八縣,都曾為廣州燒過城磚——一道城墻,不知養(yǎng)活了多少人家。

事實證明,這次修固城池非常及時。因為子城修好沒多久,便發(fā)生了儂智高造反事件。儂智高是廣西僮族首領(lǐng),皇佑四年(1052年)舉兵反宋,破邕州,改國號為大南國,繼而揮兵東進,直逼廣州城下。

新筑的城墻發(fā)揮作用了。起義軍發(fā)起一波一波的進攻,都被高大的城墻擋住了。他們想截斷文溪之水,但城里有足夠多的水井,并不缺水。他們試圖架云梯、筑土山爬墻,被守軍的大弩射退,外商蕃官蒲亞訥亦協(xié)助守城,從高處傾下猛火油,焚燒儂智高的攻城器具。

戰(zhàn)爭持續(xù)了五十多天,廣州城巋然不動。事后計勛行賞,魏瓘筑城立有頭功,遷升至工部侍郎、集賢院學(xué)士,復(fù)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給禁卒五千。蕃商蒲亞訥也被授以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

儂智高之亂雖然平息,但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都在城外,損失慘重。參與剿滅儂智高的桂州知州余靖在《大宋平蠻碑》中描述,廣州城西“百年生聚,異域珍玩,掃地無遺矣”。人們覺得應(yīng)該擴大城墻的范圍,把城西的商業(yè)區(qū)也包括進來。

宋熙寧三年(1070年),程師孟調(diào)任廣州知州,翌年再任經(jīng)略史。他是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甫一上任即命人繪畫城墻圖紙,奏報朝廷,請求修筑西城。神宗皇帝準奏。當時最大的困難是城西地勢低洼,地表以下是很深的淤泥,難以夯實地基。程師孟在征求意見時,很多人都表示:“土疏惡,不可筑?!?/p>

但程師孟決心既下,再難也要筑。他調(diào)集了水軍、廂軍等大批軍士,投入工程,花了一年時間,終于把西城筑起來了。將著名的光孝寺、天慶觀、六榕寺、崇報寺、懷圣寺等,甚至整個蕃坊都納入了城內(nèi),這對保護商業(yè)區(qū)而言,意義重大,“化外人法不當城居”的老規(guī)矩,無形中被打消。蕃商辛押陀羅為了表示感謝與支持,主動提出捐錢相助,但官府沒有接受他的捐款。

新筑西城的城墻周圍長約四千余米,有阜財、善利、朝宗、航海等九個城門。中城、東城、西城并列,從此,廣州有了“三城”之稱。

【明代“三城合一”】

大元末年,廣州經(jīng)歷了農(nóng)民軍邵宗愚的焚燒搶掠,遭到嚴重破壞。所幸明軍不戰(zhàn)而下廣州,城池大致保存完好。此時自南宋程師孟修筑西城,星移斗轉(zhuǎn),又過了三百多個春秋輪回,其間迭經(jīng)興衰。

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廣州的人口戶數(shù)約為14.3萬戶,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的統(tǒng)計,廣州府的人口有約21萬戶。原有的廣州城區(qū)格局,已難以適應(yīng)愈來愈高的人居密度。因此,洪武初年便有了“三城合一”的工程。

“三城合一”,就是把“宋三城”之間的城墻間隔打通,把西城與中城、東城連成一片。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城墻東起今天的文明路、大德路,西至人民中路,從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市一大道穿過,經(jīng)盤福路上越秀山,再經(jīng)小北、越秀北路、越秀中路至文明路。宋城的多個城門都被封閉了,新辟了正西門(今中山六路與人民路交匯處),西門大街與布政司前街、正東門大街相連接,貫通全城。

但這是違反常規(guī)的。中國城市的規(guī)劃設(shè)計,通常是“門不相對,路不直通”,東門不能直通西門,南門也不能直通北門,中間一定要有隔斷,設(shè)丁字路,或褲襠路,如廣州的天街(今北京路),從南門行至都司署(今北京路與中山路相交處北面),便是一個丁字路口。這既是為了軍事防御的需要,以延緩敵人推進速度,以便從兩邊夾擊,也是出于藏風聚氣的風水考慮。但廣州這條東西大街,卻似乎坦蕩蕩暢通無阻。

明城不僅拆掉三城之間的城墻,還擴大了北城,跨越越秀山,把半座越秀山圈在城里了。這是因為如果城墻建在山下,防御功能將大大減弱,敵人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城里的一切,并從山上往下攻擊。

在這次筑城工程中,最受人矚目的建筑,莫過于雄踞在越秀山上的“望海樓”。建樓的初衷,通常認為是基于海防需要。但從其名字推斷,更像一個觀賞風景的地方,而非軍事要塞。它的正面,是對著城里和珠江的,登樓遠眺,“水面云山,山上樓臺。山水相連,樓臺相對,天與安排”,景觀雄奇秀麗。永樂元年(1403),在望海樓旁邊,新建一座觀音閣。這兩座建筑,便成為廣州人春天踏青和秋天登高的新景點。越秀山從此也被叫做觀音山。

三城合一以后,城區(qū)大大擴張,比原宋三城面積增加了一半以上,廣州城池的格局和規(guī)模,至此基本定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來過廣州的葡萄牙多明我會士克路士,在著作中描述了他在西城外看到的廣州:“這座城(其他城也一樣)沿江筑城,很象是在濠塹之內(nèi),因為城的另幾面是被一條灌滿水的寬大濠塹圍繞。這條濠和城墻之間有足夠的地盤,可集合一支大軍?!?p>

廣州的城墻有多高多厚呢?清順治年間,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受命南征,史稱“兩王入粵”。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圍攻廣州,南明軍民堅守孤城長達九個月。尚可喜在景泰坑鑄造六七門紅衣大炮,架在西山上,往城里日夜猛轟,光孝寺后面的城墻被轟塌了一大截,但還是攻不進城里。據(jù)克路士的記述,廣州的西城墻“城門宏偉高大,堅固而構(gòu)筑良好……城門墻厚有十二步,城門從上到下包有鐵皮。”最后,清軍是靠城里出了叛徒,才攻陷廣州。

時至今日,越秀山上仍保留著一段明代的北城墻,它原本是從越秀山上跨過,與鎮(zhèn)海樓連成一體的。但如今只殘存一小段城墻,被幾百年的風雨侵蝕,風化剝落,爬滿了樹根、青苔和蕨類植物。

【城池垂垂老矣】

清順治四年(1647年),總督佟養(yǎng)甲筑廣州東西二雞翼城。因為當時南明軍民在珠江三角洲聲勢浩大,多次進攻廣州,要奪回這座古城。佟養(yǎng)甲在南城墻的東西兩端,分別修筑城墻,直抵珠江邊,作為城防工事,因形似雁翅,故稱“雁翅城”,也有人稱為“雞翼城”或“新城”。

這是廣州最后一次修筑城墻了。從有文字記載的周秦算起,廣州的筑城歷史,大約可以依次分成這么幾段:南武城(傳說)、任囂城、趙佗城、越城、番禺城、南城、子城、東西南甕城、東城、西城、雁翅城、雞翼城。最后,廣州城墻以全長約9700米,高約7.6米,寬約6米的規(guī)模,在人們的記憶中定格。終清一代,除維修倒塌的城墻外,再沒有筑新城墻了——廣州的城墻修筑史,至此畫上句號。

在追溯城墻歷史時,不可不提護城河,從“城池”一詞可見,城墻與護城河是兩位一體的,必須有城有河,墻高塹深,城如金鑄,池如沸湯,才稱得上“固若金湯”。廣州老城區(qū)的整個護城水系,據(jù)清同治朝的《番禺縣志》所記:“池隍在外城曰‘濠,自東迤西,三面繞城,城中六渠,回環(huán)貫串,皆匯于此。舊為濠四,皆自達海,今合為一。以目驗之,由東水關(guān)而出,南達珠江,北至正東門北城下舊水關(guān),為‘東濠。自定海門橋至文明門青云橋,為‘清水濠。由西水關(guān)而出,北過正西門又北至流花橋,南達珠江,為‘西濠。自南門橋至歸德門以西,為‘南濠。統(tǒng)名曰‘玉帶河,長二千三百五十六丈五尺,廣二丈有奇。新城臨江無濠?!?/p>

城墻的作用,本來就是為了阻隔交通,不讓人自由出入。千百年來,民間有一個說法:“小亂入城,大亂下鄉(xiāng)”。就是說,小的戰(zhàn)亂,可躲進城墻里面;但遇上大戰(zhàn)亂,就千萬不要入城了,一旦城破,便成甕中之鱉,玉石俱焚。

鴉片戰(zhàn)爭時,英國軍艦兵臨羊城,道光皇帝派奕山、隆文、楊芳三人拒敵。奕山不理軍務(wù),有空就上越秀山放紙鳶。楊芳見勢不妙,上奏朝廷,列舉了八條理由,說明廣州絕難固守,其中一條就是“城墻甚為單薄”。

順治年間,清兵悍烈驍勇,廣州尚可抵御十月,足見城墻并不單薄。然而,自天下承平,乾隆定廣州為全國唯一通商口岸后,世界各地的商船風帆如織,連檣而至。廣州商業(yè)愈來愈繁榮,城墻卻愈來愈單薄。有人歸咎于衙門腐敗,其實,這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到了清末,廣州城墻已經(jīng)多處崩塌,荒廢不堪了,有人提議干脆把城墻都拆了,以利于商業(yè)流通,但此議也招來不少反對之聲。

從歷史上看,工商業(yè)發(fā)達的城市,大抵屬拆墻派;而以政治歷史聞名的城市,則屬保墻派。天津、上海、廣州這些沿海城市,很早就開始拆城墻了。1905年前后,上海和廣州都有人提出拆城墻的動議,但阻力甚大,逼著上海搞折中,在城墻上開鑿了許多小城門,方便出入。而廣州則把南面的城墻拆了,因為廣州生意以珠江水路為主,先拆了南城墻,方便交通。

【民國拆城筑路】

辛亥革命后,民國軍政府馬上把拆城墻列入議事日程。其規(guī)劃大致為:把西關(guān)改建為商業(yè)區(qū),居民遷入老城區(qū)。老城區(qū)內(nèi)優(yōu)先改良旗界,把惠愛街建成大馬路,貫通全城東西。軍政府把聚集在廣州的數(shù)萬民軍全部改編,一部分為警衛(wèi)軍,分防各屬;一部分為工兵,準備投入拆城墻和筑路工程。但由于政局動蕩,拆城計劃未遑實施。

1918年9月30日,廣東督軍署與廣東省長公署發(fā)布“委任令”,委任楊永泰、魏邦平負責籌辦廣州城廂市政公所,規(guī)劃市政建設(shè),管理廣州市交通、衛(wèi)生、經(jīng)界、登錄及其他關(guān)于市政一切事務(wù)。這是第一次出現(xiàn)“廣州市”的概念,但當時還沒有成立“市”,廣州城區(qū)仍分屬番禺、南海兩縣管理。但市政公所的誕生,標志著在城市現(xiàn)代化道路上,廣州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1918年10月17日,廣州市政公所發(fā)出布告,宣布市政公所成立,隨后刊發(fā)布告,開投拆卸正西門、太平門、普濟便門、大東、小東、大南、小南、歸德、文明、五仙、靖海、油欄、竹欄、永興、雞翼城便門,共15座城門。由于西關(guān)是廣州商業(yè)中心,打通這里的道路,有利于整頓交通,振興商務(wù),擴大商業(yè)中心的范圍。因此,拆城墻工程從西城墻開始,擬先把西水關(guān)至正西門的城墻拆去,利用城基開辟一條30米寬的大馬路,即今天的人民中路。

由于擔心拆城后得不到合理補償,商民的利益受損;憂慮市政公所沒有制定完善的計劃,拆遷后商民的生活無法維持等,拆城墻之舉遭到商民的激烈反對,紛紛組織抗議示威活動,但這并不能動搖政府的決心。

為了化解官民之間的利益矛盾,市政公所對補償作了相應(yīng)的規(guī)定,凡屬圈用附城鋪屋,對住客搬遷費、業(yè)主自行拆卸費和業(yè)主契價補恤費三項作出補償。其標準大致為:清拆的鋪屋如果是全間拆卸,則搬遷費和拆卸費,均照一個月的租額加五倍支給,而作為補償主體的契價補恤費則以1918年市政公所開辦以前,各業(yè)主向官廳投稅紅契內(nèi)所載價格,給現(xiàn)銀四分之一,拆清后四個月再給現(xiàn)銀四分之一,尚余四分之二給予電車路股票。至于非全間拆卸者,則每井補回拆修費毫銀五元,多少照算。

為了籌措工程資金,政府還采用變賣旗產(chǎn)的辦法。旗產(chǎn)主要包括旗界內(nèi)的各種衙署;衙署所屬的馬圈、馬房、空地;群房(旗人防御職以上人員衙署附屬房屋)和旗街房屋。前三種分期開投,價高者得,最高價的是西瓜園的一段。很多人還沒搬走,他們的房子已經(jīng)被拍賣了,對企圖頑抗者,政府出動消防隊,用撓鉤套索強行拆房。有人在西瓜園貼了一副對聯(lián):“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拆城明日遷”。

三年間,廣州基本完成了拆城筑路的第一期工程,拆除城墻,利用城基修馬路,開辟城內(nèi)各主干馬路,全部經(jīng)費均來自變賣旗產(chǎn)所得。城墻與城門被拆后,大部分磚石用來修筑馬路,僅余歸德門石額一方,在1949年以后被考古發(fā)現(xiàn),石額寬163厘米、高99厘米。黑色碑石,橫書篆體雙鉤“歸德”兩字,為番禺人易貴所書。字體工整,筆勢雄渾剛勁。此石額現(xiàn)藏廣州博物館碑廊。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廣州城池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戰(zhàn)亂與承平時代,無論天時人事,廢棄興復(fù),迭經(jīng)變更,它一直守護著這方土地與人民,使這座兩千多年的古城,如同參天巨木,枝繁葉茂,保持著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千百年來之文化增彩,百業(yè)繁興,人物輩出,無不粲然可觀。

向曾經(jīng)巍峨雄壯的廣州城池,致以歷史的敬禮。

(作者系文史學(xué)者)

猜你喜歡
城墻廣州
沒有叫停!廣州舊改,還在穩(wěn)步推進……
117平、4房、7飄窗,光大來驚艷廣州了!
9000萬平!超20家房企廝殺! 2020年上半年,廣州“舊改王”花落誰家?
多彩廣州
廣州路壹號院
我與廣州這些年
女真人修筑的城墻
殘破的城墻
在城墻上畫畫
650歲的南京城墻申遺進行中
上思县| 灵川县| 东丽区| 峨山| 聂拉木县| 中方县| 兴隆县| 郁南县| 天峻县| 河津市| 新郑市| 泸水县| 阿克陶县| 颍上县| 西峡县| 剑河县| 五峰| 普洱| 仁怀市| 红安县| 渝中区| 贵南县| 青川县| 宜春市| 大英县| 长岛县| 清苑县| 宜君县| 江西省| 三江| 常宁市| 徐水县| 横峰县| 错那县| 淮安市| 临邑县| 兴仁县| 阿勒泰市| 黔西| 福海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