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娟
每次讀到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我總會想起我的曾祖父。
曾祖父當過鎮(zhèn)干部,兩袖清風,廉潔自律,始終為百姓做好事。他說,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清正廉潔,堂堂正正,要自重、自律、自省,排除非分之想,常懷律己之心。曾祖父留下的家風祖訓延續(xù)至今,我的家人們都牢記在心。后來,我的伯伯成為一名村干部,如同曾祖父一樣,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受到村民的一致贊譽。
我小時候,有一天在伯伯家玩,一個中年男子拎著兩瓶酒和一袋大米來找伯伯。他說自己常年在外,想請伯伯幫忙為其申請低保戶。伯伯義正詞嚴地說:“村里的貧困戶都需要經(jīng)過民主評議的,您不符合低保戶申請要求,我恐怕做不了主……”
伯伯話音未落,中年男子情緒激動起來:“找你辦事情就這樣難嗎?不想幫忙就算了?!?/p>
“如果我工作做得不好,你可以提出意見,但是違反原則的事情我肯定不做。”伯伯耐心說。
中年男子不依不饒跟伯伯吵起來,房間里充滿了火藥味。伯伯端來一杯熱茶給中年男子,不厭其煩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概半個多小時,中年男子徹底明白了伯伯的良苦用心。
過了一會兒,中年男子告辭回家。伯伯讓他把東西拿走,但是那人把一袋大米留下就匆忙走了。伯伯跑到樓下,拉著那人的衣服,塞了一百元:“這袋大米算我買你的,你們種莊稼也不容易?!敝心昴凶訐u搖頭說:“家里種的大米,值不了幾個錢,你太客氣了?!辈挥煞终f把錢塞到中年男子的口袋里。
伯伯當了多年村干部,始終遵循祖訓。他經(jīng)常說作為一名村干部,心中想的應該是百姓的利益。一文雖微,能污清白人格;萬金價昂,難收公道人心。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伯伯從來都是秉公辦事,哪怕再親的人,他也不會用手中的權(quán)力為別人辦私事,為自己謀私利。
一袋大米,看似不多,卻是是與非的問題。一個共產(chǎn)黨員必須做到講規(guī)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不沾不貪,不拿任何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是做人的底線,也考驗村干部的價值觀,更是一名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應有品格。
如今,我也是一名村干部,明白了曾祖父家風家訓的內(nèi)涵,唯有廉潔秉公,情系民眾,才能讓百姓夸口稱贊。
編輯?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