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河南孟津朱倉村東漢墓M8、M9發(fā)掘簡報

2021-08-12 04:29鄭州大學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考古與文物 2021年3期
關鍵詞:底徑洛陽市墓葬

鄭州大學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09年初,連霍高速改擴建工程計劃開工建設,線路穿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邙山陵墓群,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對項目沿線的遺址和墓葬進行了發(fā)掘,根據(jù)邙山墓葬的分布特點,將全線分為朝陽段、玉冢遺址區(qū)、大漢冢遺址區(qū)、朱倉遺址區(qū)、朱倉東段、劉坡段6個區(qū)段[1]。朱倉東段位于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zhèn)朱倉村西北部、二廣高速公路以東,共清理墓葬9座,其中7座為北魏墓,2座為東漢墓[2]?,F(xiàn)將2座東漢墓的資料(編號09LHZDM8、M9,以下簡稱M8、M9)報告如下(圖一)。

圖一 朱倉村東漢墓M8、M9地理位置示意圖

一、墓葬形制

(一)M8

墓葬形制為長斜坡墓道磚券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和耳室組成。暗券,南北向,墓道朝南,方向191°。

墓道長10.9、寬0.9、深0.3、口底深6.26米,坡度約28°。內填花土,包含物有料礓石、磚塊等。

墓門已不存,甬道位于墓道北,拱頂已坍塌,壁磚錯縫壘砌,地磚殘存三排,錯縫橫鋪。長1.1、寬1.1、殘高1.32米。

墓室位于甬道北,平面長方形,頂部坍塌,壁磚、地磚保存情況均較差。壁磚錯縫壘砌,地磚錯縫斜鋪。長5.6、寬2.2、殘高1.5、距地表深6.56米。磚長33、寬17、厚6厘米。

耳室位于墓室東壁的南端,口部以磚券,內為土洞。進深0.95、寬1.23、高1.46米(圖二)。

(二)M9

墓葬形制為長斜坡墓道磚券多室墓,由墓道、前甬道、前室、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組成。暗券,南北向,墓道朝南,方向188°(圖三)。

圖三 M9平、剖面圖

墓道南部超出發(fā)掘區(qū),未完全發(fā)掘。發(fā)掘部分長8.14、口寬1.2、口深0.34、底深5.4米,坡度約31°。內填花土,包含物有料礓石、磚塊等。

墓門已不存,甬道位于墓道北,平面長方形,拱券頂已坍塌,壁磚錯縫壘砌,地磚錯縫橫鋪。長2.26~2.42、寬1.31、殘高1.24米。

前室為橫列式,平面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頂部已坍塌,壁磚錯縫壘砌。墓磚質量極差,壁磚向內擠壓,變形比較嚴重。長5.8~6.18、寬2.4~2.6、殘高1.02~1.14米??煞譃闁|西兩部分,西半部較東半部高出0.3米,地磚大多被揭掉,散見白灰底。做法為先在一土臺上錯縫縱鋪小磚,而后以兩列小磚包邊。東半部地磚鋪法與甬道相同,東壁被耳室入口分隔為不對稱的南北兩段,南段偏東約兩磚的寬度。在這兩磚的范圍內砌筑兩列小磚,形成高約0.78米的矮墻,南端緊貼前室南壁,北端與耳室入口南壁相接,可能起加固作用。磚長33、寬17、厚6厘米。

前室東端掏挖一磚券耳室,二者以通道相連,通道長0.5、寬0.86~0.88米。耳室頂部及后壁破壞嚴重,僅殘存部分壁磚和鋪地磚。進深3.04、寬1.16、殘高0.84米。

前后室由后甬道相連,后甬道長1.1、寬1.06、殘高0.9米。后室偏于后甬道西側,平面略呈刀把形,長3.16、寬1.96、殘高0.9米。東北部發(fā)現(xiàn)盜洞1個,平面圓形,直徑0.66~0.7米。

前、后室散見零星人骨,葬具及葬式等情況不明(圖四)。

圖四 M9墓室平面圖

二、出土器物

兩座墓葬均遭受嚴重盜擾,隨葬品多已失去原來位置。M8僅出土器物10余件,均殘。M9出土器物亦多殘碎,但種類比較豐富,包括陶、鐵、銅、玉石器等60余件。

1.陶器 48件。多為泥質灰陶,有少量紅陶。

鼎 2件。標本M9:50,敞口卷沿,弧腹,圜底,下附三矮蹄足。施紅彩,口沿下三道凸棱??趶?6.6、腹徑25.5厘米(圖五,4)。

圖五 出土陶器1

罐 12件,可分為5式。標本M8:14,敞口折沿,方唇,束頸,圓肩。口徑14.4、殘高16.2厘米(圖五,8)。標本M9:10,小口卷沿,束頸,圓肩,垂腹,大平底。腹部飾弦紋和刻劃鋸齒紋。器表原布滿文字,可辨認的有“…下墓…生…央禍注…汝身…丹書…”等字??趶?4.4、底徑27.5厘米(圖五,9;圖六)。標本M9:34,直口方唇,圓肩,斜直腹,平底,腹部飾弦紋和刻劃鋸齒紋。口徑18.8、底徑18.2、最大腹徑42.8、高33厘米(圖五,1)。標本M9:40,敞口圓唇,圓肩,弧腹,平底微內凹,肩部飾凹弦紋。口徑19.2、底徑20.4厘米(圖五,2)。標本M9:45,敞口方唇,束頸,圓肩,斜直腹,平底,腹部飾多道凹弦紋。口徑5.7、腹徑13、底徑7.8、高12.6厘米(圖五,7)。

圖六 罐(M9:10)

壺 1件。標本M8:7,敞口,長頸,圓肩。頸部和肩部均飾有多道凹弦紋。腹徑26.7、殘高18厘米(圖五,10)。

倉 4件。標本M9:7,由器蓋、器身兩部分組成。蓋為覆缽形。倉身斂口,圓肩,瘦長腹,平底,器身飾多道凹弦紋??趶?.2、底徑11.2、蓋口徑10.8、蓋底徑9.4、通高36.4厘米(圖五,11)。

甕 1件。標本M9:17,敞口卷沿,圓唇,圓肩,斜直腹,平底內凹。口沿下飾凹弦紋,肩部飾刻劃鋸齒紋三周??趶?5.4、底徑27.6厘米(圖五,5)。

釜 1件。標本M9:25,夾砂紅陶,敞口折沿,方唇,圓肩,弧腹,肩部飾四道凹弦紋,腹部飾粗繩紋。殘高13.6厘米(圖五,3)。

魁 1件。標本M9:42,敞口弧腹,平底,假圈足,口沿下飾一道凸棱,龍首形柄??趶?7.2、底徑10.8、高7.8、螭首柄長9.2厘米(圖七,6)。

器蓋 2件。標本M9:47,蓋頂為圜形,中心有鈕,邊緣折平,下部中空,外緣內收呈直口,無穿孔。直徑12.3、高6.6厘米(圖七,8)。標本M9:59,圜形,上部較平,無鈕,邊緣下折呈覆缽狀,無穿孔。直徑13.6、高3.4厘米(圖七,9)。

井 1件。標本M9:27,僅存支架及部分井沿。支架左右對稱,中間以梁連接,梁上有單脊四面坡式小屋。殘寬17.2、殘高21.6厘米(圖七,4)。

水桶 1件。標本M8:1,直口深腹,圜底,口沿處有雙系,周身飾粗繩紋。口徑2.8、通高6.2厘米(圖七,5)。

碗 4件。標本M9:54,斂口,弧腹,平底,假矮圈足??谘叵潞透共慷嗟垒喼朴∮?。口徑16、底徑6.2、高7厘米(圖七,1)。標本M9:55,口微斂,弧腹,平底,假矮圈足??趶?8、底徑12.8,高6.6厘米(圖七,2)。標本M9:56,口微敞,弧腹,平底,假矮圈足??趶?2、底徑7.2、高4.5厘米(圖七,10)。

圖七 出土陶器2

耳杯 2件。標本M9:9,平面為橢圓形,圜底,施紅彩。長15、寬9、高4、耳長7.5、寬1.2厘米(圖七,3)。

盤 2件。標本M9:57,敞口,折沿,斜直腹,平底。內壁下方及器底各飾凸弦紋一道,施紅彩??趶?5.6、底徑11、高4.2厘米(圖七,7)。

勺 2件。標本M9:46,勺柄末端呈三角形,施紅彩,勺首為橢圓形,圜底。殘長17厘米(圖七,11)。

圓案 2件。標本M9:16,扁平圓形,四周有窄邊。直徑39.2、厚1.5厘米(圖五,6)。

方案 2件。標本M8:4,平面為長方形,四周高起窄邊,表面施紅彩。長66.8、寬44.8、厚2.16厘米(圖八,2)。

圖八 出土陶器3

灶 2件。標本M8:8,長方形灶面兩個火眼,火眼上附釜口,灶面飾有肉、龜、瓢、勺、刀、通條、盤、耳杯等。周邊飾菱形紋。長26.5、寬19.8、通高11.6厘米(圖八,3)。標本M9:53,長方形灶身上刻出煙道和圓形火眼,側面為灶門。長38.4、寬22.9、通高15.6厘米(圖八,5)。

樓 1件。標本M9:8,仿木結構,由樓頂和樓身兩部分組成。樓頂為硬山式,兩面坡均被剔出簡單的筒瓦形狀。樓身正面及兩側均出廊,其下部有四個斗拱,兩側各有兩個斗拱。樓身正面左側斗拱下留出一個較大的方形進糧口,樓身下部留出五個較小的圓形進糧口。樓身下部四角各分布一個方形柱足承重。樓身面寬53.6、進深26.4、屋頂長65.4、寬37.4、通高72厘米(圖八,1;圖九)。

圖九 陶樓(M9:8)

豬圈 1件。標本M8:9,方形圈欄,一角起一兩面坡頂小室,正對小室方向設斜坡踏道。長23.2、寬20.2、通高13厘米(圖八,4;圖一〇)。

圖一〇 陶豬圈(M8:9)

2.陶俑 動物俑,有雞、鴨、鵝三類。

雞 2件。標本M9:18,矮冠,尖嘴,身殘。殘長12、高19.2厘米(圖一一,1)。標本M9:19,直立狀,殘長18.8、高17.2厘米(圖一一,3)。

圖一一 陶俑

鴨 1件。標本M9:29,立狀,尖嘴,短頸。長14.6、高13.2厘米(圖一一,2;圖一二)。

圖一二 陶鴨(M9:29)

鵝 2件。標本M9:31,立狀,扁嘴,長頸,頭部向后,身涂白粉。長18、高18.2厘米(圖一一,4;圖一三)。標本M9:32,立狀,扁嘴,長頸,頭部向前。長24、高18.2厘米(圖一一,5;圖一四)。

圖一三 陶鵝(M9:31)

圖一四 陶鵝(M9:32)

3.銅器

弩機 4件。標本M9:12,長4.34、寬1.45、殘高1.9厘米(圖一五,6)。

鏡 1件。標本M8:2,連弧紋帶鏡,鏡面僅余約1/4。寬平素緣,半球形鈕,柿蒂紋鈕座,有穿,四柿蒂之間飾內向式銘文,殘存文字“長……秩”。邊緣厚0.3、中間厚0.15厘米(圖一五,3)。

鋪首 1件。標本M9:1,獸面形,雙目圓睜,雙耳向兩側伸出,口下銜環(huán),背部有榫,表面鎏金。寬4.5、高4.9厘米(圖一五,4)。

圖一五 出土銅、鐵器

柿蒂花 4件。均為中心鉆一圓孔的四葉形薄銅片。標本M9:45,四片葉瓣的中心各飾一顆水晶珠,寬9.3厘米(圖一五,1;圖一九)。標本M9:61,寬5.8厘米(圖一五,5)。

銅飾 3件。為長條狀、葉片狀和其它不規(guī)則狀的薄銅片。標本M9:52,長6.2、寬1.8、厚0.1厘米(圖一五,2)。

4.鐵器

削 1件。標本M9:24,環(huán)首,身扁平。殘長11.4厘米(圖一五,7)。

鏡 1件。標本M9:14,平面圓形,鏡面中部殘存凸出的鈕。

5.玉石器

玉衣片 標本M9:30,共計2000余片,均為滑石質。形狀有方形、長方形、梯形、杏形、圓形、半圓形、杏形等,大小各有不同,厚度為0.1~0.6厘米之間不等。絕大多數(shù)玉片在邊沿處鉆有小孔,多處孔內見銅絲或銅銹(圖一六、一七)。

圖一六 出土玉衣片(M9:30)

圖一七 玉衣片

玉握 5件。均是在長方形滑石上用很簡練的刀法雕刻出豬的形態(tài),普遍保存較差。標本M8:11,鼻下有穿。長10.9、寬2.2、高2.9厘米(圖一八,3;圖二〇)。

圖一八 出土玉、石器

圖一九 銅柿蒂花(M9:45)

圖二〇 玉握(M8:11)

青金石龍形器 1件。標本M9:39,整體呈長方形柱體,前端用細膩的刀法勾畫出龍頭的形態(tài),方唇有須、兩側伸出獠牙,鼻、眼外翻,雙角微曲,尖耳,肋生雙翅,背部有鰭,器尾部打磨成圓柱狀,后部鉆有小孔。長3.7、寬0.6、高0.65、孔徑0.15、進深1.1厘米。(圖一八,4;圖二一)。

圖二一 青金石龍形器(M9:39)

石餅 1件。標本M9:44,砂巖,圓餅形,無中孔。直徑15.6、厚0.8厘米(圖一八,1)。

石丸 1件。標本M9:38,圓球狀,無孔。直徑1.4厘米(圖一八,5)。

石片 1件。標本M9:64,砂巖,方形,邊緣打磨光滑。常與石硯板同出,可能為碾磨器。長3.3、寬3.3、厚0.4厘米(圖一八,2)。

6.建筑材料

瓦當 3件。均為圓形,邊輪內雙弦紋將當面分成內、外兩部分。內圈中心飾一半圓乳釘;外圈飾四朵蘑菇狀云紋,云紋尾線各接外圈,自然呈四界格。標本M9:35,邊輪較寬,間隔線為三條,乳釘較大。當徑13、輪寬1.6、厚2、乳釘徑3厘米(圖二二;圖二五,2)。標本M9:36,邊輪較寬,雙間隔線,乳釘較大,內圈外側飾有四個三角形的小尖釘,云紋下各飾一凸起圓點。當徑16.2、輪寬1.6、厚2.2、乳釘直徑4厘米(圖二三;圖二五,1)。標本M9:37,邊輪較窄,雙間隔線,乳釘較小,內圈外側飾有四個菱形的小尖釘,間隔線兩側各伸出一短線與外圈相交,略呈三角狀。當徑16、輪寬1.2、厚2厘米(圖二四;圖二五,3)。

圖二二 瓦當(M9:35)

圖二三 瓦當(M9:36)

圖二四 瓦當(M9:37)

圖二五 出土瓦當

板瓦 1件。標本M9:41,殘。外飾繩紋,內飾布紋。

筒瓦 1件。標本M8:5,殘。外飾繩紋,內飾布紋。

7.銅錢

M8出土銅錢14枚(M8:13),均為五銖,面、背均有外郭,背有內郭。錢徑2.5、穿徑1厘米。另在擾土中采集2枚北魏太和五銖,圜形方穿,面、背均有外郭,背有內郭。標本M8:采1,錢徑2.5、穿徑0.9厘米(圖二六,1)。

M9出土銅錢42枚(M9:15),均為圜形方穿。五銖38枚,面、背均有外郭,背有內郭。標本M9:15-1,錢徑2.6、穿徑1厘米(圖二六,2)。剪輪五銖3枚,背有內郭。標本M9:15-2,錢徑1.9、穿徑1厘米(圖二六,4)。貨泉1枚,面、背內外均有郭,標本M9:15-3,錢徑2.2、穿徑0.6厘米(圖二六,3)。

圖二六 出土及采集銅錢拓片

三、結語

1.墓葬位置和年代

東漢帝陵南、北陵區(qū)的東部及東北部,均集中分布陪葬墓群[3]。連霍高速改擴建沿線發(fā)掘的兩處帝陵陵園遺址,位于M8、M9以西約1公里處[4]。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朱倉村西北清理了漢墓10座,其中7座有封土,3座出土銅鏤玉衣片[5],這些墓葬和此次發(fā)掘的M8、M9均處于陪葬墓區(qū)的范圍內。

M8為斜坡墓道單室磚券墓,墓室呈狹長長方形,拱頂,在以往公布的漢墓材料中比較少見,相似形制見于孟津營莊M38[6]、朱倉村東M1[7]。近年來在邙山周邊以及漢魏洛陽城西一帶,也有類似的墓葬發(fā)現(xiàn)。到西晉時期,以孟津三十里鋪M117為代表的單順室墓依然存在[8]。出土器物方面,墓葬出土的圓案、方案、盆形鼎等,均具有典型東漢晚期的特征。M9為橫列前堂式磚券墓,屬《洛陽燒溝漢墓》中的Ⅴ型二式墓,為東漢晚期流行的形制墓葬;盆形鼎、陶魁、小口大平底罐等隨葬品,僅見于第六期的墓葬中[9]。

2.墓主人身份

M9地處邙山東漢帝陵陪葬墓區(qū),上部雖未發(fā)現(xiàn)封土跡象,但墓葬中仍出土了大量代表身份等級的器物,尤為重要的是2000多片銅縷玉衣片。玉衣,史書稱玉柙或玉匣,是漢代高級貴族的特制葬服,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后漢書·禮儀志下》記載“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印璽、玉柙銀縷;大貴人、長公主銅縷…”[10]。結合文獻記載,M9墓主人身份極有可能為大貴人、長公主級別的高等級貴族。M8位于M9西北不遠處,形制屬于中小型墓,也未出土可以判定其身份等級的出土器物,無法確認其與M9之間的明確聯(lián)系。

東漢時期,高等級墓葬通常使用明券的構筑方法,洛陽地區(qū)早年發(fā)掘的銅縷玉衣墓,多為上部構筑封土的明券墓。M9則采用了帝陵陪葬墓中等級最低的暗券構筑方式[11],制作玉衣的材料選用了質地極差的滑石,墓磚的質量也比較差,表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實力,可能已經(jīng)不允許大規(guī)模地修筑明券墓室以及封筑夯土。以此推測,墓葬的年代可能要晚至獻帝初平年間前后。

3.墓葬形制

東漢晚期至曹魏時期,洛陽地區(qū)高等級墓葬在形制方面發(fā)生的明顯變化,一是地面以上“不封不樹”,二是地面以下墓室平面形狀發(fā)生了由橫長方形向近方形的轉變,但多室墓的形態(tài)、明券的構筑方式都沒有變,墓磚的尺寸仍較大。同時,墓道逐漸呈現(xiàn)出更長、更寬,臺階設置更多、更規(guī)整的特點[12]。到西晉時期,開始流行單方室墓、雙方室墓,個別形制較大的墓葬為單方室,或是前方室、后長方室[13]。但在偃師首陽山西晉陵區(qū),則集中分布了一大批等級較高的長方形單順室墓[14]。

東漢晚期流行橫列前堂式墓,順室墓的數(shù)量相比之下要少很多,多見于中、小型墓葬,分布位置大多在漢魏洛陽城西和城北邙山周邊,像閻樓M34墓室那樣上部構筑封土的高等級墓葬則極為少見[15]。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到西晉時期,首陽山陵區(qū)可能率先廢棄了漢魏貴族們采用的多室墓形態(tài),較低等級的單順室墓迅速流行并主導了該區(qū)域高等級墓葬的形態(tài)變化。而洛陽地區(qū)西晉墓廣泛流行的方室系統(tǒng),更可能是從曹魏墓的方形墓室演變而來。

4.出土器物

作為中亞特產(chǎn)的青金石,在我國境內的漢代墓葬中有少量發(fā)現(xiàn)[16]。燒溝漢墓出土的一件琉璃耳珰(M159A:6)經(jīng)檢測確認為青金石材質,并推斷其為中亞原料進口到國內后加工而成[17]。此次M9也出土一件精致的青金石器(M9:39),是當時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證。墓葬中還出土有一件具有鎮(zhèn)墓、解除(注)功能的帶字陶罐(M9:10),是研究東漢時期巫術、宗教、民間信仰以及社會風俗等的新材料。

發(fā)掘整理:李繼鵬 郭改委 王云濤 樊志明

李光夫 鄭惜文

修復拓片:李光夫

繪 圖:趙淑水 賈曉龍 劉 斌 馬占山

照 相:高 虎

執(zhí) 筆:李繼鵬

[1]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洛陽孟津朱倉東漢帝陵陵園遺址[J].文物,2011(9).

[2]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孟津縣朱倉東端東漢北魏墓葬.中國考古學年鑒(2010)[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3]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邙山陵墓群的文物普查[J].文物,2007(10).

[4]同[1].

[5]郭培育,王利彬.洛陽朱家倉漢墓群考古取得重要收獲[N].中國文物報,2004-7-21.

[6]310國道孟津考古隊.洛陽孟津漢墓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1994(2).

[7]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孟津朱倉東漢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2015(4).

[8]310國道孟津考古隊.洛陽孟津三十里鋪西晉墓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93(3).

[9]洛陽區(qū)考古發(fā)掘隊.洛陽燒溝漢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10]范曄.后漢書:禮儀志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1]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偃師市文物局.河南偃師市吳家灣東漢封土墓[J].考古,2010(9).

[12]a.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洛陽孟津大漢冢曹魏貴族墓[J].文物, 2011(9).b.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洛陽市西朱村曹魏墓葬[J].考古,2017(7).

[13]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偃師市文物旅游局.河南偃師市首陽山西晉帝陵陪葬墓[J].考古,2010(2).

[14]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故城工作隊.西晉帝陵勘察記[J].考古,1984(12).b.同[13].

[15]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偃師文物局.河南偃師市閻樓漢魏封土墓[J].考古,2011(2).

[16]a.廣東省博物館.廣東徐聞東漢墓—兼談漢代徐聞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J].考古,1977(4).b.南京博物院.徐州土山東漢墓清理簡報[J].文博通訊,1977(15).

[17]董俊卿,等.我國古代兩種珍稀寶玉石文物分析[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1(3).

猜你喜歡
底徑洛陽市墓葬
河南省洛陽市東升第三中學
甘肅省涇川縣博物館藏品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元代磁州窯白地黑繪花魚藻紋盆裝飾淺析(中)
洛陽市舉辦創(chuàng)客教育指導教師培訓
相互吹捧
河南洛陽發(fā)現(xiàn)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柳孜運河遺址出土的耀州窯系青瓷碗鑒賞
甘肅省卓尼縣洮硯鄉(xiāng)達勿坪白土梁寺洼文化墓葬群發(fā)掘簡報
浦城县| 射阳县| 韶关市| 安化县| 长泰县| 略阳县| 龙游县| 昭觉县| 沽源县| 大英县| 海兴县| 永仁县| 泽普县| 安阳市| 甘肃省| 镇坪县| 嘉峪关市| 探索| 阿拉善右旗| 南召县| 泌阳县| 建宁县| 高淳县| 新营市| 梧州市| 新密市| 宁都县| 丰镇市| 凤山市| 大足县| 吕梁市| 阳新县| 庆阳市| 万山特区| 邹平县| 玉溪市| 金华市| 清丰县| 蒙城县| 嘉兴市|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