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皓霆
今年我的年度大事,莫過于教育部公布“雙減”政策。剛聽到這條消息時,我們特別高興,作業(yè)在學校就可以全部做完,雙休日不用上課外補習班,想想就興奮。
沒想到,當我度過第一個不用上培訓班的周末后,最開心的居然是我媽媽。她坐在沙發(fā)上悠閑地說:“周末不用送你、等你、接你,實在是太舒服了,終于我也可以睡懶覺了,晚上我們也可以一家人出去吃吃飯,不用再為了趕著上課匆匆忙忙吃個KFC了?!笨粗菒芤獾臉幼?,我忍不住懷疑,“雙減”減的其實是父母的負。
但老師們卻似乎更忙碌了。老師們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課程的難度并不會變簡單?!庇谑?,作業(yè)量減少了,質(zhì)量卻更高了,感覺老師們都恨不得在一道題中融入進各種知識點,讓我們一通百通。老師們還苦口婆心地告誡我們:“你們不要因為‘雙減政策就放縱自己,這種時候,自律的人會勝出,自由懶散的人只會出局。”看著他們殷切的眼神,我又感覺,“減負”其實是在給老師“增負”。
私底下,我們也會討論“雙減”帶來的變化。有同學認為無所謂,該上的課還是得上;更多的同學認為,“雙減”后玩耍的時間多了,輕松不少。而我,對“雙減”政策有一點疑惑:為什么不一刀切,任何時間段都不能上培訓課呢?
結(jié)束一天的課堂學習回到家已經(jīng)很累,如果再上培訓課,聽課效率肯定降低,而且與學校興趣班的時間也容易沖突。我還擔心,很多培訓課改成線上,我的近視度數(shù)會不會加深?線上課程與老師互動少,注意力會不會不集中?這樣的課上了有沒有用?
面對教育政策的改革,肯定會有人叫好,有人迷茫,但終究,我們只能去適應,通過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讓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
2021年,“雙減”政策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2022年,我的目標是努力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少刷_些超難超綱的拓展題,多學習一些生活技能,加強體育鍛的課余生活。
暢想未來,“減負”后的我們,輕裝上陣,或許更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指導老師:吳斌)【點評】
這篇文章的亮點是著眼當下,緊貼實際。作者緊密結(jié)合教育部公布的“雙減”政策的新形勢,將自己置身于社會大背景下,深入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寫出了當代中學生的獨特思考,使得文章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敘寫2021年自己的年度大事,開門見山,一眼即讓讀者捕捉到本文的主要信息。然后通過對媽媽、老師的描寫,表現(xiàn)“雙減”給大家?guī)淼挠绊?,擇其語言及神態(tài)進行細節(jié)刻畫,畫面感及感染力增強。之后由己及人,從“我”輻射到“我們”,同學們對“雙減”帶來的變化莫衷一是。作者在“疑惑”之后亮出“我們只能去適應,通過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讓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的觀點。全文敘議結(jié)合,對比手法運用自然,主題鮮明突出。不足之處是語言欠精煉,個別句子表述不夠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