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鐵騎銀瓶“水漿”迸
民國小說家王度廬的武俠小說《鐵騎銀瓶》的標(biāo)題,源于《琵琶行》里的名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绻悴恢馈惰F騎銀瓶》,那么大概聽過李安執(zhí)導(dǎo)并獲奧斯卡獎的《臥虎藏龍》吧,《鐵騎銀瓶》講述的正是《臥虎藏龍》李慕白、玉嬌龍下一代的故事。我們這里不談電影,也不談音樂,主要說一說“漿”在中國的轉(zhuǎn)化歷程、文化意義。
“銀瓶乍破水漿迸”,越是熟悉的詩句越可能帶來一點誤會,人們往往認(rèn)為“水漿”就是水。
漿,從水,將省聲。許慎《說文》云:“漿,酢漿也。一曰水米汁相將也?!睗{,最早的意思是古代一種微酸的飲料,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常見到的“豆?jié){”。有關(guān)“漿”的成語,最常見的是“簞食壺漿”,如果我們以為這里的“漿”是“豆?jié){”,那就大錯特錯了。
豆?jié){,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漢代《鹽鐵論·散不足》中提到“豆餳”,為時人所喜歡。這“豆餳”,就是甜豆?jié){。
“簞食壺漿”,源于《孟子·梁惠王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薄对娊?jīng)·大東》中有“或以其酒,不以其漿”的詩句。這些“漿”,其實都指“米湯”,是蒸飯時的副產(chǎn)品。直到20世紀(jì)90年代初,江蘇蘇北農(nóng)村沒有電飯煲的家庭,中午做“干飯”(城市里所說的“米飯”),依然用鐵鍋蒸飯。鍋里多放一些冷水,大米在鍋里煮到水沸騰一定時間后,揭開鍋蓋,把多余的熱水舀出一些。中午家中如果不再另外燒菜湯,舀出的具有一定濃度的熱水就當(dāng)做湯喝了,農(nóng)村稱之為“飲湯”(“米湯”)。清朝周長發(fā)《賜書堂詩鈔·賣漿行》:“云子滑流匙,療饑起賣早。釜鬵湯沸聲,操觚向廚媼?!痹婎}“漿”,而內(nèi)容是賣漿媼早晨賣稀粥及煮稀粥,也證明“漿”在清代還可以指“米湯”“稀粥”。別小看這比清水略稠些的米湯,它帶著大米天然的淡淡香甜,又不像酒那么容易上頭發(fā)膩,上自天子下至庶民,誰不愛這個?即使皇家也離不開粥。唐穆宗還把粥作為恩賜給臣屬的御品,曾賜給翰林院的白居易一甌防風(fēng)粥,詩人“食之口香七日”,不知是皇家的粥更加美味,還是皇帝收買臣心的圣意濃厚。
因此,“簞食壺漿”,指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漿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在熱烈迎接解救他們的“王師”時,百姓為犒勞軍隊,常常在筐里裝著干糧,壺里裝著漿,以示隆重?fù)碜o。這“漿”,不是水,也不是豆?jié){,而是米湯或稀粥。到了唐代白居易《觀刈麥》里,還有“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因為五月是農(nóng)忙季節(jié),百姓爭分奪秒搶收小麥,為節(jié)約走路時間,家人挑著飯食提著壺送飯送湯到地里給勞動者吃喝。
還有一種“酒漿”。用五谷糧食加以發(fā)酵,略帶酸味或酒味,成為“酒漿”;或不發(fā)酵,其味甘甜,可能與現(xiàn)在的“米酒”相似。在當(dāng)時的平民百姓眼里,都屬于高級飲品。街市上也有以賣漿為業(yè)的人,時代久遠(yuǎn),比較籠統(tǒng),所謂“引車賣漿者流”。
荊楚一帶的南方貴族,喜歡用水果榨汁為飲料。江南一帶水果比較豐盛,各種水果汁也成為貴族喜愛的飲品。屈原《招魂》有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拌蠞{”即甘蔗的漿汁(甘蔗汁),相對于“米漿”,甘蔗汁即使現(xiàn)在也算較高級的飲品。當(dāng)時大概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甘蔗汁。楊萬里《誠齋集》里有《梨》詩句“賣漿碎搗瓊為汁”,將梨子搗爛成液汁(梨子汁)也可出售,購買者大都是貴族,只有他們才能享受這種奢侈品。這種稠稠的梨漿進(jìn)一步加工,就是大名鼎鼎的“梨膏糖”。梨膏者,梨漿也。
范成大《吳郡志》載:“(陸襄)母嘗卒患,醫(yī)須三升粟漿,時冬月日暮,求索無所,忽有老父詣門賣漿,量如方劑。”粟是小米,是古代中國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江南多的是稻米。南宋的疆土主要在淮河以南,那時的粟相當(dāng)于外來貨了,因此在江南比較稀罕。同時代的陸游也寫過“童子持棋局,廚人饋粟漿”,“粟漿”即小米湯。正因南方“粟漿”比較少見,所以拿來做待客之用。陸游還寫過“吳人那慣粟漿酸,茶碗聊沾舌本乾”,可見粟漿還相當(dāng)于一種酸味飲料,可能有消食的功能,難怪前文說陸襄為它急得團團轉(zhuǎn)了。
米湯也好,豆?jié){也罷;榨汁也好,甜酒也罷:它們都是稠稠的漿汁,能給人們最好的回報吧。
“弦”里“弦”外
“弦弦掩抑聲聲思”,琵琶女借琴弦的悲愴之音,傾訴被拋棄的落魄與無助之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弦,弓弦也。弓弦以絲為之。張于弓?!毕?,左“弓”,右“絲”,會其意,原指弓弦,是系在弓背兩端能發(fā)箭的繩狀物。古人佩弦而提醒自己戒性緩,佩韋(獸皮)以警醒自己戒性急?,F(xiàn)代著名文學(xué)家朱自清取字佩弦,即源于此意。弦緊皮軟,“弦韋”,后喻性子急緩不同。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憋w將軍李廣夜間巡視前線,以為有虎偷襲,搭箭而射;天明尋箭,發(fā)現(xiàn)石頭縫里插著箭鏃。不知從何時開始,弓弦,成為將帥身份的象征,成為打仗時身邊必備的武器。楚漢軍爭相持不下,在前線對壘時,項羽不堪對手劉邦輪番數(shù)落,氣得隨手一箭射去,正中劉邦胸口。劉邦痛得彎下腰去,卻隨機應(yīng)變,撫摸著腳趾,笑罵項羽箭法太差,才射中了他的大腳趾。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撫弦登陴,豈不愴悢?”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美景讓人向往,讀著故人書信,陳伯之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幅故國美景,觸動了隱藏的心弦。(將軍你也是英雄吧,當(dāng)拿著弓弦登上城墻,望著故國的美景,將軍有何感想?)不久,陳伯之率領(lǐng)壽春八千之眾投降梁朝。丘遲以故國之思動之以情,以故國之恩曉以大義,化干戈為玉帛,一封《與陳伯之書》勝于千軍萬馬,成為古代攻心勸降的千古奇文。
“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dāng)?shù)匝,而弦歌不輟?!保ā肚f子·秋水》)弦,引申為“琴弦”。身處困境,孔子依然弦歌不輟,儒家一以貫之的禮樂教化讓人肅然起敬?!跋腋璨惠z”與“朝歌夜弦”,看似相近,實則迥然不同?!俺枰瓜摇?,即“朝夜歌,朝夜弦”;從東方六國被俘虜而來的王子皇孫,在阿房宮里從早到晚歌唱彈琴,一片歌舞升平的花花世界里,浸透著秦始皇逸樂無度的荒淫。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首《錦瑟》,更像一首無題詩,眾說紛紜,歧解紛呈:悼亡詩、自傷詩、詠物詩、政治詩等等,莫衷一是。其實這些都跟錦瑟有關(guān),各種意思兼而有之,由錦瑟追憶自己一生華年。多年以后,面對錦瑟五十弦,李商隱一定會悲嘆自己作為孤兒那多舛的命運。他少時就開始“傭書販舂”,也算是一種“勤工儉學(xué)”吧。束發(fā)后有幸備受令狐楚的賞識,授學(xué)資助。恩主死,為生計轉(zhuǎn)投節(jié)度使王茂元做幕僚,娶茂元女。從此背上背叛恩主的罵名,官位卑微,卷入牛李黨爭,付出沉重代價。每一根琴弦,都隱隱拂過他的情思,這一生所為,是對還是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p>
琴聲依依,一弦一聲總關(guān)情。
“朱弦已為佳人絕”(《登快閣》),黃庭堅借伯牙摔琴謝知音故事,抒發(fā)被貶后無以言表的孤獨、寂寞和無奈。亂世出英雄,朝綱解紐時代,人人都想邀約知音大干一場,但大多成為妄想?!坝麑⑿氖赂冬幥?。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面對投降派處處掣肘的孤危處境,岳飛滿腔的報國熱忱無處訴說,惆悵寂寞油然而生??沼小靶φ効曙嬓倥钡膲阎纠硐耄罱K卻以“莫須有”的罪名,飲恨風(fēng)波亭。
政治黑暗如此,琴音無人識別,那么就像靖節(jié)先生一樣拋開音律,姑且彈一曲無弦琴吧。不解音律的陶淵明,“而蓄無弦琴一張”(蕭統(tǒng)《陶靖節(jié)傳》),每逢飲酒聚會,都要撫弄一番無弦琴,表達(dá)歸隱閑適之意。東晉以后,無弦琴,也稱“素琴”“陶琴”“琴無弦”等,頻繁與不得志者發(fā)生聯(lián)系,注重弦外琴韻,高雅脫俗。“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如果身居陋室而能榮辱不驚、堅守節(jié)操,則“何陋之有”?
彈無弦琴,用意不在琴音本身。洪應(yīng)明《菜根譚》曰:“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弦琴,不知彈無弦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之趣?”這種無聲勝有聲的境界,一切盡在不言中,猶如靈山佛祖拈花、迦葉微笑,所留下的是智慧的啟迪。
史鐵生的《命若琴弦》也給世人以深刻的啟示。小說講述一老一小兩盲人帶著三弦琴,翻山越嶺,說書為生。老盲人為看見光明,用心彈琴,一生彈了50年,盼了50年;最終發(fā)現(xiàn)藥方是張無字的白紙,才明白師父的告誡:“彈好了就夠了?!泵谇傧疑?,永遠(yuǎn)扯緊歡跳的琴弦,扯緊彈好就夠了。答案雖是虛無,唯獨繃緊心弦中的那兩點——追求與目標(biāo),才能奏響自己的心曲。
世事紛擾,亂花漸欲迷人眼,懂得弦外之音尤為重要?!睹羟傧摇芬苍S是人類的一則寓言:“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歲月匆匆,人海茫茫,或許,只要一路拼搏過了,也就夠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弘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