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紅
我家小區(qū)大門右側(cè)設有避雨式公交車站臺,為小區(qū)居民乘坐公交車帶來了便利,可是老伴對此設施卻無動于衷。無論晴天還是雨天,我很少見到老伴在站臺候車。
起初,我以為老伴人老了,聞不得汽油味,不愿意乘坐公交車。后來,城內(nèi)的公交車逐步被更換成了環(huán)保型電動公交車,車廂內(nèi)整潔干凈,沒有汽油味??墒?,我發(fā)現(xiàn)老伴還是很少坐公交車。
于是,我又退一步想,或許是老伴為了節(jié)省車錢吧。老伴有句口頭禪:“節(jié)儉是個傳家寶?!笨墒沁@個想法也站不住腳,老伴已經(jīng)年過六旬,乘坐公交車可以享受免費待遇。
我百思不得其解,但也不好正兒八經(jīng)地問他原因。一次,我在老伴的書桌上,看到了他的日記本,隨手一翻,正好看到他記載的未及時去辦理老年免費乘車卡的事情。我看后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老伴很少乘坐公交車,一不是怕聞汽油味,二不是節(jié)約錢財,而是公交車內(nèi)乘客主動讓座,讓他很不自在。老伴在日記中寫道:“每當我踏上公交車,有時有人攙扶,有時有人讓座,更讓我心里不安的是還有年輕的孕婦給我讓座,為避免這樣的不安,我就騎自己的‘11號車?!?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8/06/qkimageslaoylaoy202107laoy20210734-1-l.jpg"/>
人上了年紀,總是把面子看得很重。老伴為了所謂的顧面子,產(chǎn)生了不服老的心態(tài),有違生活常理,這也是需要糾正的啊。如何讓老伴改變這種為了面子寧愿受罪的心理?我悄悄找兒媳婦商量。兒媳婦拍拍腦袋,想出了一個妙策。她認為,按照她的這個計策,既可以讓老伴樂意乘坐公交車,也可以顧全老伴的尊嚴,不損害他的面子。
幾天之后,快遞小哥送來了一個快遞,里面裝的是一個折疊式的馬扎,另外配有外包裝,可以將馬扎收納進袋子里面,就像一個上班族手提的公文包,十分精致。那天中午,老伴從外面活動回家了,我把那個馬扎遞給老伴,只說是兒媳婦買的,給他外出遛彎時做個小板凳用。老伴接過馬扎,左看看右瞧瞧,甚是喜歡。從此以后,每當出去遛彎,老伴必把這個馬扎帶上。果不其然,無須我們提醒,老伴的身影開始出現(xiàn)在公交站臺上,手里的馬扎也成為他的乘車“利器”。他說,乘坐公交車時,如果有人給他讓座,他就會取出馬扎,告訴那位好心人,自己可以坐在馬扎上,不需要讓座。老伴的改變,讓我倍感欣慰,遂作打油詩一首:“怪老頭,未必怪,心有隱情當理解。為家人,出妙策,疏通疙瘩亦是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