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熊志彪,1996年生于江西南昌。詩作發(fā)表于《詩刊》《星星》《詩歌月刊》等刊物。曾參加《星星》詩刊第十二屆大學(xué)生詩歌夏令營。
兩 地 書
釜山的雨季略顯優(yōu)雅,并沒有
風(fēng)雨摧折樹木的構(gòu)圖
食堂的落地玻璃上,掛著好看的水珠
窗外水霧蒼茫,圈出生活的留白
安靜地用餐,寡淡的肚腸
空出雨打芭蕉的余味
落在窗外的雨一次次移步室內(nèi)
穿過一張水簾的濾網(wǎng),降落在
我的南方小城?;野档奶炜?/p>
低低地欲垂落
掏出皺巴巴的煙卷,點燃一截危險的想法
黑暗中,世界的呼吸趨于平穩(wěn)
尋求共振的鰓凝神,屏氣,深潛
不論是在南昌還是在釜山,我一次次
在淺水區(qū)溺水,破碎的雙膝
讓我得以一次次重新站立
山 東 四 年
鐵路在平原上鋪開,我的觸須也一同
伸進魯西南腹地。在這里,麥子無畏地生長
干旱和鹽堿中結(jié)出的麥穗,兀自垂頭
大風(fēng)裹挾著西伯利亞的昨日之塵,迫降在
魯西南今日的沉默和廣博之中
合上腦海中的地理教科書,睜開眼
迎接我的是滿目金黃的守土衛(wèi)士
鐵路上翻滾的輪子,已甩開
平原的浩闊與滯緩,擦過山東丘陵的
古老聲帶,車輪和鐵軌的交響漸趨溫婉
似乎漫野的鳥唱蟲鳴,也是一副
孔子曰的模樣。沖出泰山的巨大陰影
還沒來得及,飲一杯日照的雪青
便一個猛子,扎進黃海的碧波當(dāng)中
這里是威海,中國海岸線的最東端
“致遠(yuǎn)”號在這里沉沒,太陽
在這里升起,而我拖著空空的行李箱
準(zhǔn)備收走此后四年的光景
空 房 子
室友搬走以后,我一個人支配整個房間
調(diào)度所有水電資源,任意調(diào)節(jié)室溫
如果愿意,還可以隨意帶人進出和留宿
慎獨的疑云在頭上懸停了片刻
便在一陣長吁短嘆中瓦解
白天,時間的魚群在體內(nèi)往返穿梭
焦慮和空無編織成一張網(wǎng),撒向冰封的海面
睡前拿出煮鍋,烹調(diào)本無須烹調(diào)的面食
倒調(diào)料包的姿勢顯出淡然與雅致
夜半醒來讀卡爾維諾,拉開窗簾和玻璃
將夜色都收歸房間,豢養(yǎng)自由的風(fēng)
和內(nèi)心的自我做困獸之斗,就這么
在小國寡民般的自給自足中默默耗損
虛 構(gòu) 雨 水
虛構(gòu)一場雨,不用在意紙張的空白
有一支派克牌鋼筆就好
一點一滴,擰出云朵間的墨
喝水,昨晚放涼的白開水
讓身體抵達,側(cè)臥茅廬的理想狀態(tài)
南山也準(zhǔn)備好,彎曲成
枕頭的形狀。好吧,落下窗簾
周遭升起無家可歸的潮
虛構(gòu)的客人還在趕路,沒有蓑衣
歲 末 書
住在鐵路邊的日子,被一節(jié)節(jié)
火車車廂運送過來。提速,顛簸,起伏
直至趨于平穩(wěn),一年的光景
在顫抖中減速,駛?cè)霘q末的車站
喧囂,在低溫中液化成
列車門哈出的一團白氣,乘客如口香糖
被反復(fù)咀嚼后吐出。黑色的
貨箱,解凍年初冰塊狀的愿景
還是,無聲地空著
卸貨工人,已戴上黑亮的白手套
杏 花 樓 記
湖水托起叛離天空和云朵的雨點
水消失于水,被點破的偽命題
覆著銅綠的鏡面,正散開
一圈圈叛逃者的尾跡
杏花樓,正在殘荷的交響曲中
滿鬢微霜。元碑已殘,回廊已盡
歲末,已沒什么可失去的
瓦檐——回響于階前的水漏
一任靜謐之心,流空了
這一日滿腹的碎銀
責(zé)任編輯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