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燕
摘 要:《夜坐圖》是沈周晚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之一,畫面結合題跋表現(xiàn)了沈周夜坐時所思所想。欣賞《夜坐圖》感受畫家夜間豐沛思緒的同時,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感悟。文章從創(chuàng)作背景、構圖、題跋等方面對吳門畫派沈周晚年作品《夜坐圖》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明代;沈周;《夜坐圖》
沈周,字啟南,善詩畫,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稱為“明四家”。沈周的山水畫大致可分為粗筆和細筆,以粗筆為多,筆墨由早期的嚴密細秀開始轉向粗放,愈發(fā)渾厚沉郁。他的作品構圖平穩(wěn),氛圍溫雅平和,觀之使人靜氣。沈周的作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蓬勃的生命力,畫中的審美趣味和筆墨特色代表了當時明代文人畫的審美趨向,其粗筆代表作有《夜坐圖》,細筆代表作有《廬山高圖》等。
一、《夜坐圖》創(chuàng)作背景
從繪畫時期來看,沈周繪畫大致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沈周最初接受的是以元四家為主體的文人畫傳統(tǒng),主要宗法王蒙,兼取董巨,作品布景繁復,結構嚴謹。他以摹古入門,通過反復摹寫古人作品來鍛煉筆墨,這一時期的沈周筆法多細致,被稱為“細沈”。到了中期,沈周師承和畫風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形成了集諸家大成、蒼潤雄厚的獨特風格,畫法開始由細變粗,布景開始化繁為簡,尺幅由小變大,中鋒側鋒并用,皴法多變。這一時期的沈周開始不再一味仿古,主張師法自然,由古脫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即畫史中所說的“粗沈”。到了晚期,沈周醉心于吳鎮(zhèn),作品墨氣淋漓,筆法更加純熟,多濕筆渲染富有濃淡變化,粗筆山水已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1]?!兑棺鴪D》是沈周65歲時的作品,這一時期沈周的作品用筆開始愈發(fā)率真隨心卻不失老練,墨色豐富,尤其是前景中的石苔,使畫面更加提神,也是其晚年醉心于吳鎮(zhèn)的代表作。沈周擅長畫種頗多但以山水最精。沈周的山水畫主要可以分為寫實、抒情、仿古三大類。
沈周的《夜坐圖》屬于抒情類山水,以表達自己主觀意趣為宗旨,對所看到的自然景色進行主觀上的處理加工,來抒發(fā)感情,寄托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夜坐圖》是通過主觀加工后的山水,表現(xiàn)沈周夜半醒來靜坐讀書的情景,然后根據(jù)自提《夜坐記》記錄他夜讀時的感悟,以及夜深人靜時的所悟之理。他的抒情山水,景色雖多為想象但情感真切,是文人抒情山水中的典范。
二、《夜坐圖》的構圖
從構圖上看,遠景山峰高聳,遠山施以淡墨聳入,在山峰上運用點皴畫出遠山中的樹叢,兩座高山之間凹陷形成峽谷,溪水潺潺。山麓下青松雜樹掩映著數(shù)間屋宇茅舍,屋宇臨溪而建。畫中的主人獨自一人坐在室中,身旁桌上有一燭臺和一沓書籍,門外小橋下溪水流淌,環(huán)境清新幽靜。由于屋舍人物在中景被周圍的山石樹木包裹起來,給人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畫中屋舍處于樹木環(huán)繞之中,遠景中屋后較低的層層樹林與近景中屋前較高的樹木形成對比,這是大小對比。畫面在著墨刻畫上也有著鮮明的對比,除了刻畫較多的屋舍旁的松樹,溪流旁邊的樹木左側勾勒出樹干樹枝后并沒有過多點染,而右側那棵在勾勒的基礎上加以墨色點染,與岸邊奔流的溪水、大片墨染的樹木相互映襯,給人一種有種撲面而來的濕潤感[2]。
我們的視線從設色最淡的遠山到山間云霧再到中間畫眼處樹蔭環(huán)繞著的屋舍以及屋中坐著的畫者,順著小橋的方向看向溪水會發(fā)現(xiàn)畫者將畫面布局安排得十分巧妙。從畫面顏色來看,屋舍也就是中景這一塊處在畫面明亮的位置上,與周圍雨后濕潤的感覺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畫家設色的高明之處。
沈周所畫的山水畫中雖有繁復疏簡之分但都注意突出表現(xiàn)主體,善于處理主次關系,畫面虛實相間,景色安排錯落有致。畫面中山峰與云霧相交,高松與低屋相稱,近處仔細著墨刻畫的山石與周圍幾筆草草勾勒的流動的溪水動靜結合,使畫面十分充實(圖1)。
三、《夜坐圖》的題跋
《夜坐圖》為豎軸,畫面中的題記篇幅較長,占了畫面接近一半的位置?!兑棺洝房梢哉f是《夜坐圖》中另一亮點,仔細讀下來會發(fā)現(xiàn)題記內(nèi)容可以說是對畫面內(nèi)容的解說。
《夜坐記》講述了沈周夜半醒來,不能再入睡,于是披衣坐起,與一盞孤燈相對,桌案上放著一沓書籍,隨后拿起一本翻閱,看了一會兒稍有疲倦,于是放下手中的書目坐在書案前靜靜感受,雨停之后,月光照在門上,聽著周圍傳來的風聲竹聲犬聲鼓聲,在這樣的夜晚,看著此情此景,興起寫作之思。
以下為《夜坐記》的部分譯文:“我喜歡夜里坐于書案前,在燈下打開書卷,反復閱覽,直至二更時刻,仍興致不減。但是,人聲嘈雜,自己的內(nèi)心游離在文字之間,沒有享受到外在的清靜與內(nèi)心的安寧。而在今天這個晚上,外在的環(huán)境安靜,內(nèi)心一片安寧,所有的一切聲響與景色都讓人內(nèi)心澄靜,讓人發(fā)覺省悟自身內(nèi)心的所思所想。其他時刻也有今天晚上這樣的聲響與景致進入耳朵與視野,但是那時的內(nèi)心被外在的事物束縛而起伏不定,思緒淹沒在巨大的嘈雜聲與文章的華采之中,因此事物給人的啟迪教益少,反而給人帶來束縛。今天晚上的聲響與景色與往日并無二致,但是我今夜的所見所聞與我巧妙地融合為一,令人釋然。喧囂之聲與文章辭采未必不能讓人有所進益,而外物常常束縛人的身心。聲響停歇,景色消失,我的心志安靜平和,這就是所謂的心志由內(nèi)而外影響外在事物,心志通過外在事物進行抒發(fā)傳達。就我而言,夜間靜坐的妙處作用頗多,子孫們更應當靜心獨坐,在長明燈燭下,探求事物蘊含的道理,探尋內(nèi)心深藏的妙趣,通過這種方式修養(yǎng)身心,順應萬物,必定會有所進益的?!?/p>
從題記的內(nèi)容我們就能感受到沈周是一個喜愛寂靜隱居生活的人,在夜晚安靜的氛圍下畫者披衣靜坐思考,在夜深人靜時探索外在事物與內(nèi)心深藏的蘊意,這種夜晚靜思的習慣也值得我們?nèi)ソ梃b學習。在當前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快節(jié)奏的生活導致人們往往沒有那么多時間去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就像沈周所說的外物常常束縛人的身心,在夜晚寂靜之時,靜坐反思自己對于我們而言同樣有益。
也有學者認為沈周是用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來解釋自己在夜坐中的心理。畫中的屋舍可能就是沈周自建的有竹居,劉玨曾在《題沈周有竹居圖》寫道:“隱侯何處覓,家在水云邊。鶴瘦原非病,人間即是仙。詩題窗外竹,茶煮石根泉。老我惟疏放,新圖擬巨然?!薄八七叀薄按巴庵瘛薄笆狈从吵錾蛑芟矏垭[逸追求自在逍遙,也寫出了有竹居清幽的環(huán)境和沈周悠閑自在的生活以及清凈高雅的情趣。沈周是一個不愿受拘束、一心喜愛繪畫藝術、追求心靜自在之人[3]。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從沈周的題記上看到這個時期沈周的書體已經(jīng)脫離了之前沈度的痕跡,開始顯現(xiàn)出黃庭堅的風格。起初沈周的書法起于家傳,早期學趙孟頫、蘇軾為主;到了中期四十歲左右,泛學趙孟頫、鐘繇、二沈(沈度、沈粲)、宋四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等人;晚年時則傾心學黃庭堅,故中宮收緊而周圍張開,與后期粗筆相輝映。李貞伯在《書道之藝》上曾說:“沈石田妙于詩畫,然字不甚工。后乃仿黃山谷書,輒得其筆意,蓋書畫同一機也?!盵4]沈周字體看起來令人感到豁達不受拘束,可能是沈周到了晚年,年少時的經(jīng)歷和游山水的閱歷沉淀下來,心境愈發(fā)開闊了。而這種心境通過字體有力傳達出來能使觀者感受到畫家的豁達與逍遙自在。
四、結語
沈周的《夜坐圖 》是畫家將自己夜坐的心得體會用繪畫和詩作記錄下來,題跋與畫面相得益彰。閱沈周之畫,仿佛置身于此景之中;讀沈周之文,令人平心靜氣。沈周通過《夜坐圖》告訴后人,白日喧鬧結束后,夜晚靜思益處更甚。整篇詩作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內(nèi)容則是強調(diào)心志澄清有助于更好地體悟事理。沈周作畫一向重視將自我的感受表達出來,再結合他質樸不造作的筆墨,完全地將對生活對生命的內(nèi)心感悟傳達并記錄下來。
沈周的山水畫體現(xiàn)了他隱士的人格與精神,所畫的題材接近世俗生活,作品天真質樸,寄托他的文人品位與愛好。在明代之前,元代復雜的民族關系、統(tǒng)治階級多重武輕文導致元代文人士大夫社會地位十分低微,這些知識分子將孤苦郁悶的情緒寄托于山水之中,通過山水來表達他們悲憤無奈之情[5],所以元代山水畫意境多蕭索孤寒。沈周早期雖師從元四家,但他突破了元代山水的意境,在山水畫中注入濃郁的生活意趣,使山水畫變得靈動起來[6]。而現(xiàn)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又有多少人會堅守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堅守自己的一方精神天地并怡然自得?所以除了沈周的畫技與文采之外,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參考文獻:
[1]李國華.淺析沈周山水畫的藝術特征[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2]陳琴.畫里畫外顯隱思:淺析沈周《夜坐圖》[J].美術界,2015(11):80.
[3]段紅偉.沈周畫傳[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67.
[4]何麗娜.沈周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17:105.
[5]阮榮春.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沈周[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7:102.
[6]單國強.中國古代名家作品選粹:沈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5.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