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冰
【摘要】錢鼓舞健身操作為一個新興體藝結合特色項目引入課堂及健身活動,不僅很好地傳承了將要瀕臨消失的部分民族文化,而且與體育健身活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tǒng)的舞蹈和體育教學,成為一種新型的校園健身模式,它不僅給學生帶來新的健身體驗,也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到錢鼓舞傳統(tǒng)民間藝術形式。既能傳承民族文化,又能調動學生體育健身的積極性和增添趣味性,與時俱進、豐富創(chuàng)新體育健身活動的種類,一舉多得。
【關鍵詞】錢鼓舞健身操;文化傳承;校園健身
一、錢鼓舞的前世今生
錢鼓舞主要流傳于廣東潮汕地區(qū)的陸豐。幾百年的時間里,當地人民將對故土的濃重情懷反映到錢鼓舞蹈的各種形式當中,用錢鼓舞這種藝術語言來寄托自己的情感。
錢鼓舞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典型動作有勒馬、相會、望樓、磨鏡、照鏡、穿針引線、繡花轉鼓、搖鼓、拍鼓、抖鼓、拋接鼓等。表演模式由傳統(tǒng)的男女相對而舞演變成了現在舞臺上較常見的女子群舞的形式。為什么男女的結合表演形式逐漸退化為單純女性的表演形式,這也將成為筆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錢鼓舞的社會功能
錢鼓舞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嶺南文化,在歷史沉淀下形成了多層次的文化特征,使其在潮汕陸豐地區(qū)的作用與影響巨大。錢鼓舞的社會功能主要有民間文化的傳承功能、祈福祭祀功能、維系功能、娛樂健身功能。其中,娛樂健身功能是貫穿在整個社會功能多維度中的。人民群眾在錢鼓舞的舞動過程中自娛自樂,疏松筋骨,強身健體的同時,釋放愉快的心情,表達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展望。同時,也體現了陸豐地區(qū)人民對美好生活展現出的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征。而這一娛樂健身功能和傳承功能恰好能與現今校園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健身活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三、錢鼓舞的校園發(fā)展現狀
為了將錢鼓舞更融洽地運用到校園體育健身活動中,筆者對平沙培英學校小學部的學生共計230人進行了研究問卷調查,有效填寫問卷份數融224份。調查結果表明:廣東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數據差異不大,分別占比55%和45%。在對自己本土故鄉(xiāng)的文化習俗上,有52%的學生認為自己比較了解,40%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怎么了解,只有11%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了解,還有少部分學生完全不了解;在對嶺南文化的了解調查中,有61%的學生不怎么了解,有27%的學生比較了解;對嶺南音樂舞蹈認知上,51%的學生不怎么了解,大概能聽或辯出風格。在對民族健身操上,78%的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但愿意接受大課間活動融入嶺南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健身活動;在對嶺南民俗舞蹈、體育比賽或表演的接觸中,看過醒獅表演的學生占78%,錢鼓舞只占6%,民族健身操占12%,以上都沒看過的占17%。有84%的學生認為,了解與傳承嶺南音樂舞蹈(藝術體育活動)有利于豐富我們的校園文化生活,并且愿意走出校園,近距離接觸嶺南傳統(tǒng)藝術體育活動。同時,可看出大部分的學生都愿意接受傳統(tǒng)文化與新型健身模式碰撞下形成的融舞蹈與健身為一體的民間舞蹈健身活動。
四、課程融入實踐
筆者通過對錢鼓舞的起源、特點、典型動作等相關特征上做了一定的深入調查了解,就如何將這種傳統(tǒng)民族文化融入適合小學階段的校園健身活動進行了動作整合,創(chuàng)編了一套適合小學生的錢鼓舞健身操,并嘗試運用于小學的活動課程實踐中。
每個學年段學生的藝術文化理解與體能素養(yǎng)不一,所以,在這套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錢鼓舞健身操課程設計中,筆者先是從錢鼓舞的起源與流行地域進行導入,讓學生們對錢鼓舞這種民間文化形態(tài)以及陸豐地區(qū)人民的民俗習慣有個基礎的認知與了解,再通過典型動作特征的生動講解與親身示范,并配合搜集的陸豐本土民間表演的現場圖片及視頻片段,更加直觀地展示了錢鼓舞這種民間文化的魅力。學生們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表現出了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些學生甚至隨著教師示范和視頻播放的過程中情不自禁地模仿起來。
在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后,筆者又對現今錢鼓舞進行延展性的介紹,隨著時代變遷,錢鼓舞已由傳統(tǒng)的原生文化形態(tài),陸續(xù)創(chuàng)新發(fā)展后,演變出了更符合現在時代特征、形式多樣化的表演形態(tài)。通過欣賞小荷風采的獲獎舞蹈視頻《月愿》《錢鼓聲聲》等作品,感受各種不同風格的錢鼓舞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對原生態(tài)的民間文化舞蹈與順應時代特征的審美變化上又多了一層深刻的認識,并逐步意識到傳承民族文化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二者之間產生相得益彰的藝術化學反應。
隨著課堂的層層鋪墊,學生們都表現出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學習主動性。在進行這套動作組合實踐中,教師將錢鼓舞的幾個典型的手型及動作特征進行提煉,結合健身操的對稱、動作反復強調以及動感律動等特征,進行了創(chuàng)編。在準備動作中,運用了錢鼓舞的典型三道彎舞蹈形態(tài)和最具代表性的三錢指手型;在第一小節(jié)的動作組合中,運用了動感的拍鼓、勒馬律動元素;第二小節(jié)運用了抖鼓、照鏡、磨鏡的舞蹈元素,第三小節(jié)融入了穿針、引線、變化的拍鼓元素;第四小節(jié)則運用了三錢指與相會的舞蹈元素進行整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著高度濃厚的興趣。
五、小結與思考
通過課堂實踐,筆者感觸頗多。對于錢鼓舞健身操這種新型的校園健身模式,筆者認為,從民族傳承、健身效果和學生們的接受度而言,還是相當成功的。這套錢鼓舞健身操既保留了錢鼓舞的文化精髓,又糅合了健身操的律動及健身功能,其簡易、動感的律動元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身體特征。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持續(xù)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健身效果,并身體力行地對錢鼓舞的民族文化形態(tài)進行了傳承與發(fā)揚。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嶺南音樂在中小學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019YQJK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曉兵.探析廣東錢鼓舞的社會功能[J].藝術科技,2016,29(6):176+167.
[2]王曉兵.廣東陸豐錢鼓舞源流探析[J].南方論刊,2011(7):95-96.
[3]吳絢婷.民間原生態(tài)舞蹈引入專業(yè)舞蹈課堂教學的意義分析——以潮汕錢鼓舞在中專舞蹈課堂教學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4(13):232-234.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