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煒 鐘華江
近日,《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在全國發(fā)行?!抖Y記·大學》告訴我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毙奚?、齊家、治國、平天下,家的一頭連著個人的品格修養(yǎng),另一頭連著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民族的千年文明尺度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足見“小家”之于“大家”的非凡意義。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習近平同志圍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他提出,“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p>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家風看不見、摸不著,卻滲透在家族每一個成員、每一個后代的靈魂中,成為個人品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家庭成員的精神紐帶?!栋矣枴芬浴白诜ā本竞蟠?,后代子孫一直未辜負祖宗所托,居官清廉、留有美名;王羲之教子練字“練盡缸中水”,一池墨水成為立身治業(yè)、言傳身教的家風佳話世代相傳;方孝儒以“克己復禮,言傳身教”的家風,影響了江南地區(qū)士風、民風和學風。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從《朱子家訓》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顏氏家訓》的“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到曾國藩《誡子書》的“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小家”的家風吹進人們的心田,世世代代、時時刻刻提醒著人們?!额伿霞矣枴贰墩]子書》等家風家訓中關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文化基因也影響著后世社會。
當“小家”歷久彌新的經典規(guī)范成為普遍共識,中華傳統(tǒng)家風中的正能量基因也就自然而然成風化行,成為崇廉尚儉、風清氣正的“大家”風尚。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既要傳承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嚴正家規(guī),也要繼承共產黨人紅色記憶里艱苦奮斗的紅色基因,展現百年風華下的紅色家風。更要充分挖掘向上向好向善的內生力量,講好中華文化與良好家風的中國故事,通過筑牢“小家”防線,樹立價值典范和行為標桿。
“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yōu)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薄靶〖摇迸c“大家”是個人與民族、小我與大我的關系,有了每個“小家”的清風明月,才有“大家”的風清氣正,才能更好地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巍巍巨輪行穩(wěn)致遠。
適用主題:家風家教;精神文明;清正廉潔;勤儉持家;修身治國;艱苦奮斗;個人民族;小我大我……
文本解讀: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 鐘華江
角度一:傳承良好家風。
古語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家風家訓,其核心是家庭的價值觀,體現的是一種特定的家庭文化,是家庭的靈魂。擁有好的家訓,才能練就優(yōu)秀家風。優(yōu)秀家風是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的,影響的是世世代代的人。有了好家風,才有好民風,家風正則民風純,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家風清則社風清,家風濁則社風濁。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還要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弘揚真善美、抑制假惡丑,推動社會風氣明顯好轉。
角度二:重溫家風,以正國風。
家是一個“小家”,關乎著個人的品格修養(yǎng),還關系到“大家”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奔彝ナ巧鐣蛧业募毎?,家風則是國風的天然基石和集中體現。只有好的家風,才有好的國風;只有重溫家風,才能重整國風。因此,我們需要提高每個公民的思想水平,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共筑共圓中國夢。
角度三:捍衛(wèi)內心的道德。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绷暯娇倳浰珜У膶α疂嵭奚?、廉潔齊家的傳統(tǒng)家風,以及艱苦歲月里“紅色家風”的繼承,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提升人們的道德文化品質。在一段時間以來,關于道德的話題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其實,誠如道德模范丁新民所說:“道德是立身之本,散發(fā)光芒”,我們必須捍衛(wèi)心中的道德,才能“傳承力量,耀我中華”。
學生運用示例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孝,其人之本也。古往今來,不乏有孝子的事跡流傳。在今日,孝文化仍然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是家風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青年更應當擔此重任,傳承孝文化,讓孝心在愛里傳承。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悠悠中華五千年,許多孝子事跡仍然可以跨越時空的痕跡,給予我們震撼人心的力量。李密泣作《陳情表》,只為陪伴祖母至生命最后一刻;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侍奉母親從不懈怠;子路百里負米,只為讓父母吃到更好的飯菜……古代先賢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孝”是炎黃民族綿延不絕的傳統(tǒng),是我們今日也應當去學習和身體力行的一盞明燈。
將出牽衣送,未歸踦閭望。在今天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我們的愛與孝漸漸湮沒于數不清的離別。但好在還有許多的溫情感動著我們,指引我們前行。
孝在實質,而不在于飾貌。正如“2020最美孝心少年”上海女孩姚沁雯,懂事的她在遭遇生活對家庭的巨大打擊下,仍然對生活抱有希望,以稚嫩的肩膀幫助媽媽挑起家里的重擔,更在學習之余照顧好年老的奶奶;還有來自內蒙古包頭的徐佳琦姐弟8年如一日照顧患病母親……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個無名的“姚沁雯、徐佳琦”,他們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彰顯了榜樣的力量,也告訴我們時代的潮流滾滾向前,孝文化始終與時俱進,擁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自有文明,即有孝道。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到:父母在,人生尚有去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們需要共同向榜樣學習,共同賦予孝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 肖玉敏《讓孝心在愛里傳承》
(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