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英,段艷芹,楊 輝,蔡禮飛,朱兆紅
1 淮北市中醫(yī)醫(yī)院,安徽 淮北 235000;2 淮北市人民醫(yī)院
腦卒中多發(fā)于中老年人,該病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且近年來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大部分腦卒中患者肢體偏癱,不能步行,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1]。中藥離子導入采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導入人體,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并循環(huán)至全身,能夠起到行氣活血止痛,調(diào)節(jié)肌張力,改善患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運動功能的作用[2]。同時給予因偏癱不能自主運動患者被動康復訓練,可緩解患者肌痙攣,促進其功能恢復,防止癱瘓肢體的畸形及攣縮[3]。本研究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行持續(xù)性被動康復訓練聯(lián)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探究其對患者肢體功能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淮北市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6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22 例,女21 例;年齡47~80 歲,平均(62.18±6.27)歲;平均病程(13.34±4.12)天。對照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齡31~77 歲,平均(62.43±6.15)歲;平均病程(13.21±4.05)天。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納入:1)符合腦卒中[4]診斷標準,且經(jīng)CT或MRI確診者;2)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者;3)符合知情同意原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4)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者。
1.3 排除標準1)伴有語言、聽力、意識障礙患者;2)阿茲海默癥患者;3)伴有嚴重心臟、腎臟疾病者;4)伴有肢體畸形者;5)在發(fā)病前患肢存在運動功能障礙者;6)不能進行持續(xù)、系統(tǒng)治療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入院指導,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采用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藥物組成:蒼術(shù)、秦艽、海風藤、益母草、伸筋草、威靈仙、雷公藤、木瓜各45 g,甘草、川芎各30 g。癥狀重者,加馬錢子10 g或生川烏、生草烏各10 g。將湯方煎煮后,制成藥物貼片,貼于患者肩髃、手三里、曲池、外關(guān)、合谷、陽陵泉、懸鐘、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連接儀器,選擇患者可接受的最大頻率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為20~30 min,每天1 次,共治療4周。
1.4.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聯(lián)合持續(xù)性被動康復訓練,干預4周。1)良肢位擺放:指導患者各種體位下的良肢如何擺放,保持肢體功能位。2)幫助患者進行肢體關(guān)節(jié)活動度訓練。上肢:患者取仰臥位,康復師及護士幫助患者進行手指屈伸,手指搖轉(zhuǎn),手腕搖轉(zhuǎn),上翻、下壓手腕,屈肘及肩部上抬。下肢:活動患者足趾,幫助其進行膝關(guān)節(jié)及髖關(guān)節(jié)彎曲及旋轉(zhuǎn)。護理人員每日幫助患者被動訓練1 次,活動各大小關(guān)節(jié),同時隨著訓練進行,減小力度,鼓勵患者自主活動關(guān)節(jié)。3)站立訓練: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訓練,采用電動起立床幫助患者進行站立訓練,為防止體位性低血壓可從20°開始,按照患者適應程度,逐漸增加至90°。4)步行訓練:當患者肢體功能得到較大改善,可進行前后及橫向邁步訓練,讓患者學會控制骨盆,并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進行上下樓梯練習。5)日常生活訓練:指導患者家屬幫助其進行穿脫衣、進餐、洗漱、如廁等訓練。6)出院指導:出院后,告知患者應注意休息及局部保暖,保持心情愉悅,調(diào)節(jié)飲食,按時服藥,注意良肢位擺放,并堅持進行主動與被動康復訓練,同時要定期行頭顱CT檢查。
1.5 觀察指標
1.5.1 肌痙攣情況 干預前后,采用修訂的Ashworth痙攣量表(modidied Ash-worth scale,MAS)[5]評估患者肌張力,將肌張力是否增加及增高程度分為0級、1級、1+級、2級、3級、4級。
1.5.2 步行能力 干預前后,采用Hoffer 步行能力分級表(Hoffer walking ability rating scale)[6]評估患者步行能力。Ⅰ:不能步行;Ⅱ:非功能性;Ⅲ:家庭性步行;Ⅳ:社區(qū)性步行。級別越低,行動能力越低。
1.5.3 運動功能恢復情況 干預前后,采用Brunnstrom 分期表(Brunnstrom staging of hemiplegia)[7]對患者的上肢、手及下肢進行評分,主要分為Ⅰ、Ⅱ、Ⅲ、Ⅳ、Ⅴ、Ⅵ期,分期越高,運動能力越接近正常水平。
1.5.4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情況 干預前后,采用Barthel指數(shù)[8]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成10 個項目,總分100 分,分值越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60分則為生活基本自理。
1.5.5 護理滿意度 干預后,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評價護理滿意度。分為健康教育、護理技術(shù)、護理態(tài)度、出院指導等4 個維度,每個維度25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AS 評級干預后,兩組肌張力等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觀察組Ashworth 痙攣評定各級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Hoffer 步行能力分級干預后,兩組步行能力均得到改善,觀察組Hoffer 步行能力各期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Hoffer步行能力分級比較
2.3 Brunnstrom 分期干預后,兩組Brunnstrom 分期均不同程度上升,且觀察組Brunnstrom分期的恢復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Brunnstrom分期比較
2.4 護理滿意度干預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分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分
2.5 ADL 評分干預后,兩組患者ADL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前后ADL比較評分() 分
表5 兩組干預前后ADL比較評分() 分
偏癱會影響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在康復訓練中尤為重要[9]。腦卒中屬于中醫(yī)學“中風”范疇,患者經(jīng)絡瘀阻,血氣不暢,陰陽失調(diào),肢體屈伸不利,采用中藥離子導入將中藥及穴位刺激結(jié)合,能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松解粘連,加快癱瘓部位營養(yǎng)供應,有效幫助患者肢體功能恢復[10]。持續(xù)性被動康復訓練在患者不能主動鍛煉的情況下,通過一系列方式,幫助患者進行被動訓練,防止患者關(guān)節(jié)攣縮,促進血液循環(huán)[11]。
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Ashworth 痙攣評定、Hoffer 步行能力、Brunnstrom 分期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持續(xù)性被動康復訓練聯(lián)合中藥離子導入能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肌痙攣,恢復患者運動功能,改善步行情況。
本研究所使用中藥離子導入方中蒼術(shù)、秦艽能夠祛風散寒,清濕熱;海風藤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改善腦代謝;益母草可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改善微循環(huán);伸筋草抗炎鎮(zhèn)痛、抑菌;威靈仙解痙、鎮(zhèn)痛;雷公藤活血化瘀、消腫散結(jié);木瓜平肝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甘草解毒抗炎;川芎活血止痛。諸藥合用發(fā)揮活血化瘀作用,改善患者運動神經(jīng)[12]。同時采用中藥離子導入法可有效促進神經(jīng)興奮傳導,改善患者肌痙攣,并能減輕服藥對肝臟及腸道的刺激[13]。
持續(xù)性康復訓練通過對患者肢體關(guān)節(jié)的訓練,可有效防止患者關(guān)節(jié)僵硬,保持軟組織的彈性及長度,促進患者局部水腫消散,配合良肢正確擺放能改善痙攣狀態(tài);站立訓練及步行訓練能夠刺激大腦,向大腦傳送正確信息,加強患者下肢負重能力及協(xié)調(diào)能力,促進患者全身肢體恢復運動功能,加強患者主動參與治療的意識[14]。兩者聯(lián)用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jīng)及運動功能,促進患者恢復[15]。
腦卒中癱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觀察組干預后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持續(xù)性被動康復訓練聯(lián)合中藥離子導入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神經(jīng)、肌肉及血管功能恢復,改善患者存活腦細胞。因此,在護理實踐中,要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以逐步恢復日常生活能力[16-18]。干預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持續(xù)性被動康復訓練聯(lián)合中藥離子導入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持續(xù)性被動康復訓練聯(lián)合中藥離子導入能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肌痙攣,恢復患者運動功能,改善步行情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護理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