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7月26日文章,原題:被中國智勝且未得到拜登保護,(美國)零售業(yè)遭受打擊兩名旅客收拾好行李放在艙門外準備下船。他們結束了愉快的加勒比海郵輪之旅返回美國,并為家人購買了禮品。通關時被告知每人購買的800美元以內商品完全免稅,這令他們很高興。就在郵輪駛入港口的同時,(遠在)中國東南部的某小型襯衫制造商正印制T恤,并發(fā)布信息在美國社交媒體網站上。美國青少年會很快通過手機App購買。然后這些T恤將被直接從中國郵遞到美國,并像郵輪旅客那樣利用800美元的免稅規(guī)則進入美國。
盡管以上敘述屬于虛構,但類似場景相當真實。美國國會2016年通過一項法案,以幫助降低美國消費者小額商品報關對海關造成的負擔。如今問題是,這可能在不經意間為美國海關提供“過多”幫助,并對本土零售業(yè)造成損害。
當初國會在此前200美元的基礎上提升額度時,美國游客是目標受眾。但如今,一些中國企業(yè)也通過郵寄小件包裹利用這種慷慨福利。隨著移動購物在美爆炸式增長,一些外國零售商能以低于在美零售商的價格(向美國消費者)合法出售并郵遞商品。現(xiàn)在美國海關每天收到180多萬個小件包裹,比2017年增加50%。
這個與日俱增的過程被稱為“跨境銷售”或“直達消費者”。美國消費者每天可以接收800美元以內的免稅商品——只要相關商品在特定條件下發(fā)貨,從中國或美國以外地區(qū)運送而來。舉個例子,美國對男士人造纖維T恤征收約32%的關稅,還有特朗普加征的7.5%關稅。通過從中國直接郵寄給(美國)消費者,一件T恤可能比在美國零售商店購買的類似產品便宜39.5%。隨著貿易戰(zhàn)加劇,中國更樂意鼓勵將更多“直達消費者”的服裝商品運往美國市場。
為更好地解釋這種現(xiàn)象正以多快速度流行開,時尚公司SHEIN是個絕佳例證。這是一家中國線上企業(yè),在美國沒實體店。它的服裝便宜又新潮,如今已成為美國的快時尚領軍者之一。其許多發(fā)貨交付很可能使用上述法規(guī)進入美國——這令美國顧客笑逐顏開,卻讓美國競爭對手感到沮喪。在快節(jié)奏的電商世界中,境外公司(尤其是中國的)反而比美國本土企業(yè)擁有更大成本優(yōu)勢?!?/p>
(作者里克·赫芬本,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