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交實驗”式紀實類人物訪談節(jié)目《僅三天可見》傳播分析

2021-07-27 08:31:00楊楠
新媒體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紀實

楊楠

關鍵詞 《僅三天可見》;人物訪談;紀實;社交實驗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05-0123-03

《僅三天可見》首次嘗試在人物訪談中融入社交元素,開啟了社交實驗訪談節(jié)目的先河。節(jié)目播出之后引起了大量討論,有人贊賞它對人物訪談的大膽創(chuàng)新,有人質疑“社交實驗”的合理性。作為一檔以紀實類人物訪談為底色的社交實驗類節(jié)目,從傳播特點的角度來看,這次嘗試有所突破,也有它本身作為一次“實驗”的不成熟之處。

1 《僅三天可見》節(jié)目概況

《僅三天可見》是由騰訊新聞出品、姜思達工作室制作的國內首檔明星社交實驗節(jié)目,于2019年10月29日于騰訊新聞上線。本節(jié)目以姜思達為“第一視角”,以觀察者的身份記錄與八位明星嘉賓為期三天的相處過程,最終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采訪。該節(jié)目自2019年10月29日上線到第一季完結,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6.2億,全網播放量逼近3億;其中單期最高播放量突破5 000萬,平均播放量接近3 640萬,且目前播放量還在持續(xù)增長[1]。節(jié)目致力于探索明星嘉賓真實的社交心態(tài),希望為觀眾提供一份值得參考的社交指南。

2 《僅三天可見》節(jié)目傳播特點

2.1 主觀視角下的第一人稱敘事方式

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姜思達擔任著多重身份,他既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同時也是采訪者和被訪者。用姜思達自己的描述來說,他或許還是一條鯰魚,去擾動對方正常的生活。當姜思達作為“第一視角”,以觀察者的身份將觀眾帶入自己的敘述空間時,就注定這場采訪是帶有主觀性的。這也意味著在這場訪談中,被訪者不再是唯一的主角,而是演變成“雙主角”模式。節(jié)目高度保留主持人的個人感受,觀眾通過感受姜思達的感受,達到情感共振,進而反觀內心,進一步加深對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理解。節(jié)目中,主持人與被訪者嘗試了一種全新的相處模式,他們可以互相發(fā)問,互相評判,主持人不必隱藏自己的態(tài)度和情感,這樣的主觀表達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記者身份的行為要求。主持人在采訪時往往被要求盡量客觀,保持中立,甚至在措辭上都不應該顯示出明確的傾向性,應當了解被訪者的觀點但不表明自己的觀點。但在《僅三天可見》中,主持人姜思達公開自己的主觀視角,這份“不客觀”,恰恰更加讓節(jié)目具有現(xiàn)實性。每個人都帶有主觀意識,沒有人可以做到絕對的客觀。觀眾跟隨姜思達的主觀視角看到這三天的全過程,也會產生自己的主觀判斷。正如在最后一期節(jié)目中,姜思達所說的:“我們想把節(jié)目留給對真相保持懷疑的你,對普遍性懷疑、對特殊性懷疑、甚至自我懷疑,并享受這種感覺的你?!苯歼_和每一位觀眾都必須對自己的主觀負責。

訪談節(jié)目《十三邀》是第一個將主觀視角帶入訪談中的先例,主持人許知遠的理念是“帶著偏見看世界”,這句口號十分精準,道出了所有希望在訪談中讓主持人進行主觀表達的節(jié)目的核心理念。但有所不同的是,《僅三天可見》的姿態(tài)更低,它勇于承認自身的局限,即這份了解僅限三天。當公眾認為客觀性是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時,新聞從業(yè)者需要坦誠偏見的存在,承認自身認識問題的局限。偏見標準意味著記者對報道中可能引發(fā)的偏見因素公之于眾[2]。主持人帶著個人視角作為一雙眼睛帶著觀眾去觀察,觀眾會將自己帶入到主持人的視角當中,但這個視角本身就無法做到客觀,這是一種帶有偏見的解讀,無法保證觀眾看到事物的全貌。

2.2 “后臺”前置的紀錄片元素

《僅三天可見》采用了“紀實+訪談”的模式。在節(jié)目中,不僅呈現(xiàn)了訪談片段,主持人與嘉賓為期三天的相處過程都被一一記錄下來,前期準備過程、節(jié)目過程中主持人和導演的溝通甚至是矛盾都誠實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任何一個新聞人物或事件都具有多義性、開放性,不存在對其唯一正確的“權威闡釋”,記者的職責是在新聞報道中呈現(xiàn)各種不同信源和話語之間的“意義角力”[3]。越來越多的觀眾渴望知道節(jié)目制作過程中的真實樣態(tài),《僅三天可見》直接把這一過程記錄下來,使觀眾參與其中,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透明。

節(jié)目也貫徹了紀錄片式的拍攝理念,真實記錄,精準捕捉。姜思達曾在采訪中談到在這檔節(jié)目中對現(xiàn)場導演的調度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光除了要聚焦在姜思達和被訪嘉賓身上,還需要有一個“讀空氣”的過程,要時刻觀察在這個環(huán)境之下,這個世界正在發(fā)生些什么。比如天空中的飛鳥,街上的商販,擦肩而過的路人,這些事物和主持人及被訪嘉賓共同構成了當前的環(huán)境。攝像機需要去捕捉在兩人的談話場中除主持人和嘉賓之外的世界上各種各樣有趣的互動的關系。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系,萬物都處于一種互動關系當中。這些看似無關的畫面,其實是對社交關系的一種解讀,呼應了“社交實驗”這一節(jié)目主題。紀錄片元素的融入使節(jié)目真實的色彩更加得以彰顯。

2.3 內容設置:態(tài)度、行為、世界觀、私密情緒展現(xiàn)

公眾人物由于長期接受采訪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非常熟練的慣性回答,但這套話術是否能夠代表被訪者的真實立場,如何引導被訪者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是訪談節(jié)目需要打破的一個困境。姜思達和嘉賓經過三天的相處最終進行一次訪談,而這次訪談的場景設置是不固定的。長沙、上海、橫店、北京、臨夏、西雙版納、廈門、深圳,八位嘉賓,八個城市,姜思達走進被訪嘉賓的生活空間,記錄他們工作或生活場景下的真實面孔。在不同的場景下,觀察受訪者不同的情緒變化,希望挖掘被訪者不曾被發(fā)現(xiàn)的那一面。對被訪者的采訪內容也并不固定,而是隨著相處中感受的變化而變化。區(qū)別于標準的人物采訪,在這場對話中很少出現(xiàn)有關社會價值的提問,而更注重“人”本身。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姜思達作為主持人一直在尋找一個和嘉賓勾連的痛點,然后從私人化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挖掘被訪嘉賓的價值觀構成,引發(fā)情感共鳴。提問并不局限于對嘉賓隱私或情感狀況的窺探,而更多的是探尋被訪者的思想及行為,他們對世界的態(tài)度和理解。在訪談內容中,話題涉及很廣,這些問題涉及童年、回憶、價值判斷等等,通過雙方經歷的互換和價值觀的碰撞達到一種情感上的對等關系,這種對等會讓被訪嘉賓更愿意交付出自己的真心,展現(xiàn)一些私密的情緒。主持人和被訪者進入到對方的私人情感領域,有了情感交流,在很多期節(jié)目中,我們都看到了姜思達和被訪嘉賓落淚的場景,這就是一種情感交流的真實流露。

在采訪中,節(jié)目更注重展現(xiàn)被訪嘉賓的性格色彩,我們可以從節(jié)目看到被訪嘉賓不同的色溫。節(jié)目中不乏十分具有爭議的采訪對象,但節(jié)目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幫助被訪者“洗白”或打破爭議,而是放下大眾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從零開始建立對被訪者的認識,孰好孰壞都誠實展現(xiàn)。主持人在面對自己不認同的嘉賓時,如何將相處和采訪進行下去,是否愿意接納和自己不同的存在,探尋自我和他人以及世界相處的邊界,這就是這場社交實驗存在的意義。而有趣的是,八位嘉賓最終都讓大家看到了他們“可愛”的一面。正如姜思達在節(jié)目中所說,“人的斗爭和人的爭端或人彼此的不理解,是依賴于種種關系下的不理解?!蔽覀儗σ粋€人的厭惡往往是由刻板認知和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而《僅三天可見》打破了這個壁壘,為觀眾呈現(xiàn)了被訪嘉賓完整的人物邏輯。對于觀眾不認同的嘉賓,也許你依然無法認同他,但你一定更加理解他,并與他在某一點上產生了共振,這就是《僅三天可見》的魅力所在。

2.4 節(jié)目本質:一場不預設結果的社交實驗

節(jié)目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自身的定位:明星社交實驗。姜思達把自己當做一個不預設的變量,也不預設這場社交實驗的結果。不保證一定成功,不預設結果,中途遇到的所有問題都真實記錄。例如在采訪謝娜的那期節(jié)目中,采訪并沒有達到姜思達預期的效果,姜思達也在鏡頭前如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承認這場訪談留下的遺憾。真實記錄,正視失敗,這就是《僅三天可見》坦誠的態(tài)度。在現(xiàn)實生活的社交關系中,對于剛剛認識的陌生人,我們可能都會經歷局促、窘迫和尷尬,作為一場社交實驗,節(jié)目不懼于將這種情緒展現(xiàn)出來。在傳統(tǒng)的訪談節(jié)目中,我們看到的都是主持人和嘉賓其樂融融地談笑風生,但采訪究其本質,不該是一場表演。在訪談主持人的創(chuàng)作中,觀眾想看的不是高高在上、完美無瑕的英雄式人物,而是有困惑、有挫折,擁有喜怒哀樂的真實的人。訪談節(jié)目主持人需用平等的視角與共情的心態(tài),去發(fā)掘人物背后豐富的人性和有價值的故事[4]。節(jié)目不刻意制造沖突但真實記錄社交過程中的各種情緒,保留了尷尬和不圓滿。這份“不完美”也讓節(jié)目更大程度地展現(xiàn)了真實,雙方不做預設的本能展現(xiàn)恰恰讓節(jié)目呈現(xiàn)出帶有瑕疵的真實質感,有著不可預判甚至是“失控”的魅力。

在節(jié)目中,社交和談話相伴進行。在每位嘉賓的最終訪談結束之后,姜思達都會面對攝像機總結他對這位嘉賓的感受,并對他們彼此的關系做出一個總結。這段總結可以看作姜思達對這段短暫社交的一個復盤,他在定義他和嘉賓形成的關系時,也在反思自己的行為態(tài)度。在采訪脫口秀演員池子之后,姜思達對這段關系的總結是:我多了一個可以互相照顧的朋友。對于正的關系總結是:他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存在,是我人生中經歷過的但不會再去涉足的一個坐標。類似這樣的描述證實了社交的確存在千萬種不同的可能性,也給觀眾以啟發(fā),反觀自己的內心,進一步加深對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理解,這也就達到了節(jié)目的核心目的。

3 《僅三天可見》節(jié)目傳播效果反思

傳播效果是指傳播者通過媒介發(fā)出的信息即傳播內容傳至受眾,從而引起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變化,也就是達到了自己所需求的最終效果[5]?!秲H三天可見》的預期效果是刻畫三天的變化。第一天,用鏡頭感行事。鏡頭感是一種通過攝像機鏡頭的心理暗示[6]。被訪嘉賓作為公眾人物,長時間生活在鏡頭下,已經習慣了在鏡頭前自如地表現(xiàn)自己想要呈現(xiàn)給大眾的樣子。讓他們快速卸下防備展現(xiàn)真我,很難實現(xiàn)。所以,第一天,雙方只能處于初步了解的階段。第二天是鏡頭感+疲勞。短短一天是無法打破鏡頭感的束縛的,但在相處過程中,兩人都在逐漸放松,再加上連續(xù)相處拍攝的疲勞感,會讓被訪者展現(xiàn)出部分真實。第三天,希望嘉賓可以卸下包袱,展現(xiàn)真我。但是這個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姜思達和被訪嘉賓各自的社交方式和社交能力。如果嘉賓自我包裹比較嚴密,與外界具有很強的邊界感,那么與主持人就很難產生深入的互動和交流,造成訪談困難,進度緩慢的后果。相反,如果嘉賓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宜人性”,他們可能本身就是主持人或語言工作者,有較強的社交能力,那么采訪的進行就會比較順暢。社交和采訪是否可以順利進行與嘉賓的性格有很大的關聯(lián),姜思達作為主持人不能很好地掌控節(jié)奏,使節(jié)目處于一種不可掌控的狀況中,合理性有所欠缺。因此節(jié)目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如果嘉賓和姜思達產生了不錯的碰撞,引導嘉賓展現(xiàn)了觀眾以往沒有看到過的,足夠真實的一面,節(jié)目就會有不錯的效果,但如果兩人的相處平平,沒有深入的情感交流,就不會讓觀眾產生思考或感動。這也是節(jié)目播出后所反映出的真實情況,例如采訪于正、池子的節(jié)目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熱度和討論,受到好評,但采訪袁弘、謝娜等人的幾期節(jié)目則反響平平,幾期節(jié)目的水平參差不齊,具有不穩(wěn)定性,無法保持一個恒定的標準,沒有達到節(jié)目預期的傳播效果。

4 結語

《僅三天可見》開辟了訪談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路徑,我們從這次實驗中有所反思,也應肯定它做出的突破。訪談節(jié)目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問一答式的僵化提問,而是主持人與被訪者深入接觸后的價值觀碰撞,主持人不再是為了理解而理解,為了質疑而質疑,開創(chuàng)了一種通過社交來產生情感交流的訪談方式。未來,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也許會成為人物訪談的主流。這次實驗性的嘗試為訪談節(jié)目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可能在實踐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馬銳,劉興宇.訪談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實踐:以《僅三天可見》為例[J].新聞文化建設,2020(6):61-64.

[2]張超.“后臺”前置:新聞透明性的興起,爭議及其“適度”標準[J].國際新聞界,2020,310(8):90-111.

[3]史安斌,錢晶晶.從“客觀新聞學”到“對話新聞學”:試論西方新聞理論演進的哲學與實踐基礎[J].國際新聞界,2011,33(12):67-71.

[4]鄧璐.以跨學科思維引導訪談類節(jié)目主持人的守正創(chuàng)新[J].文化月刊,2020(9):188-190.

[5]胡敏合,劉淑梅.從“5W”模式解析《人民的名義》的熱播[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6(18):142-143.

[6]姜振東.淺談主持人對鏡頭感的把握[J].中國廣電技術文萃,2013(1):143-146.

猜你喜歡
紀實
昭往彰來——《中國戲曲志》編纂出版工作紀實
戲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16
徐州過年紀實
硯邊紀實
藝術品鑒(2019年12期)2020-01-18 08:47:14
關于兩會專題紀實拍攝的一點思考
新聞傳播(2018年1期)2018-04-19 02:08:55
2015年省政協(xié)工作紀實
陜西畫報(2016年1期)2016-12-01 05:35:13
CHINAPLAS2016采訪紀實
塑料制造(2016年5期)2016-06-15 20:27:39
景觀攝影中的紀實與非紀實探討
行走不需要借口 穿越四大無人區(qū)紀實
越玩越野(2015年2期)2015-08-29 01:05:16
混亂實驗室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桐乡市| 凌海市| 喜德县| 庄浪县| 隆子县| 保康县| 昆山市| 南皮县| 田东县| 将乐县| 鲜城| 惠来县| 玛纳斯县| 信宜市| 柳河县| 大足县| 天峨县| 舟曲县| 申扎县| 韩城市| 乳源| 天津市| 长岭县| 农安县| 交城县| 连南| 曲靖市| 曲阜市| 靖安县| 阿拉善右旗| 忻州市| 银川市| 长子县| 安多县| 石景山区| 鄂州市| 清水县| 临猗县| 满洲里市| 滁州市|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