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振興
(河南省柘城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柘城 476200)
股骨頸骨折會引起髖部疼痛與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為主,雖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但通常伴有骨密度下降的癥狀,影響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本研究將活血逐瘀湯應用于股骨頸骨折術后并觀察其對骨密度、骨代謝指標及髖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術后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0~63歲,平均(48.36±4.67)歲;病程2~7d,平均(4.22±1.42)d;骨折Carden分型為Ⅰ型4例,Ⅱ型13例,Ⅲ型12例,Ⅳ型1例;18例成角<15°,12例成角>12°;嵌插骨折19例,無嵌插11例。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1~64歲,平均(49.72±4.73)歲;病程3~7天,平均(4.31±1.34)d;骨折Carden分型為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15例,Ⅳ型2例;20例成角<15°,10例成角>15°;嵌插骨折21例,無嵌插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中診斷標準[1]。Garden分型法按骨折損傷程度分為四型。I型為不完全骨折;Ⅱ型為完全骨折但無移位;Ⅲ型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頭外展,股骨頸段輕度外旋及上移;Ⅳ型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頸段明顯外旋和上移。其中I型、Ⅱ型者因為骨折斷端無移位或移位程度較輕,骨折損傷程度較小,屬于穩(wěn)定型骨折;Ⅲ型、Ⅳ型者因骨折斷端移位較多,骨折損傷較大,屬于不穩(wěn)定骨折。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均行牽引床復位后微創(chuàng)經(jīng)皮空心螺釘內(nèi)固定術;③均為首次手術;④術前未接受相關治療;⑤患者認知、交流能力正常。
排除標準:①患凝血功能障礙;②有手術禁忌證;③多發(fā)骨折;④治療期間使用糖皮質激素;⑤對中藥過敏;⑥研究中途退出。
兩組術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如給予低流量吸氧,應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預防感染。同時給予抗凝、抑酸護胃等處理。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術后第1天指導功能訓練,第5天練習坐起,輪椅活動;術后1個月視情況拄雙拐下地活動。
對照組給予口服普力得(北京康必得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70902、20191001)0.48g,日3次;口服碳酸鈣D3片(宿州億帆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70501、20191202),每次1片,日2次。持續(xù)治療6個月。
觀察組給予活血逐瘀湯。藥用桃仁12g,紅花15g,當歸12g,川芎10g,生地黃10g,延胡索12g,赤芍10g,自然銅10g,沒藥12g,乳香12g,牛膝12g,骨碎補8g,甘草8g,續(xù)斷8g。日1劑,水煎煮至300mL,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治療6個月。
兩組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的骨密度比較。采用雙能X線(天津開發(fā)區(qū)圣鴻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SGY-II)檢測患者的股骨頸骨折段骨密度情況。
兩組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的骨代謝指標比較。清晨采空腹靜脈血4mL,離心后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檢測血骨鈣素(BGP),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骨堿性磷酸酶(BALP)。
記錄術后6個月內(nèi)并發(fā)癥情況(股骨頭壞死和骨折不愈合)。①股骨頭壞死的診斷參照《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2012年版)》[2]中標準。②骨折不愈合的標準參照《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1]。臨床表現(xiàn)為骨折端有異?;顒樱撝毓δ軉适Щ蜻€出現(xiàn)跛行,骨傳導音降低、較健側弱,當骨端在移動時或是做一些負重活時會產(chǎn)生疼痛,出現(xiàn)成角、縮短與旋轉畸形,出現(xiàn)關節(jié)攣縮畸形與肌萎縮,X線片檢查顯示骨折斷端相互分離、而且骨痂稀少、骨折端硬化、密度增高等。
治療第3個月、第6個月、第9個月、第12個月的髖關節(jié)功能比較。采用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表[3]進行評價,包括關節(jié)活動范圍、畸形、疼痛等項目,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好。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骨密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骨密度比較 (±s )
表1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骨密度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6個月后對照組 30 0.73±0.11 0.79±0.14*觀察組 30 0.72±0.14 0.87±0.15*△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骨代謝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BGP(g/L) BALP(U/L)治療前 對照組 30 8.96±2.56 51.42±2.25觀察組 30 8.87±2.42 51.69±2.35治療后 對照組 30 11.75±2.14* 65.26±5.41*觀察組 30 15.46±2.33*△ 76.54±5.45*△
兩組術后6個月內(nèi)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6個月內(nèi)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例(%)
兩組治療第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Harris評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第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Harris評分比較 (分,±s )
表4 兩組治療第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Harris評分比較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 術前 治療3個月 治療6個月 治療9個月 治療12個月對照組 30 16.35±2.33 58.26±5.88* 64.48±6.18* 72.65±7.85* 78.22±8.04*觀察組 30 15.24±1.68 66.42±6.59*△ 71.34±7.16*△ 82.12±8.06*△ 88.65±8.46*△
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生主要與骨質疏松、活動反應能力減弱有關,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骨吸收和骨代謝容易發(fā)生紊亂,繼而出現(xiàn)骨密度下降,發(fā)生股骨頸骨折的風險較大。目前,臨床上常應用促進骨折愈合的藥物來改善股骨頸骨折術后的預后,氨基葡萄糖能夠舒緩關節(jié)疼痛,強化軟骨結構,改善關節(jié)活動功能[4]。碳酸鈣D3片為維生素D補充劑,能參與鈣和磷的代謝,促進骨質形成。
股骨頸骨折屬中醫(yī)“骨虛”、“骨痿”范疇。臨床表現(xiàn)以腫脹、疼痛為主,腎主骨,生髓,腎氣充足則精血旺盛,骨得濡養(yǎng),因骨折后傷及氣血,致氣血瘀滯,經(jīng)絡閉阻,腎氣虧虛,最終骨失濡養(yǎng),故治療應活血化瘀、滋陰補腎、強筋健骨為主。研究顯示,兩組治療3個月后總有效率、骨密度、Harris評分、BGP和BALP水平均提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表明活血逐瘀湯治療股骨頸骨折能有效提高骨密度,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術后6個月內(nèi)觀察組股骨頭壞死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活血逐瘀湯能減少股骨頸骨折術后股骨頭壞死的發(fā)生。活血逐瘀湯中含桃紅四物湯。其中紅花、桃仁、赤芍、川芎、當歸、生地黃可散瘀活血,沒藥、乳香行氣祛瘀、止痛消腫;自然銅可接骨、活血,骨碎補強筋健骨,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續(xù)斷續(xù)筋骨、行血脈[5],牛膝補肝腎、逐瘀通經(jīng)、強筋骨[6],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止痛活血、補腎健骨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活血化瘀類藥物能夠改善組織供血和毛細血管微循環(huán)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從而促進骨折愈合;桃仁可以舒張血管、擴張血管壁,還有抑制血凝和溶血的作用;自然銅能夠沉積鈣鹽,從而增加骨密度,促進骨折部位愈合;續(xù)斷能夠促骨形成、抗菌消炎[7];骨碎補能提升血磷含量,促進骨鈣吸收,有利于加速骨折愈合[8]。此外,活血逐瘀湯中主要選用補腎活血的藥物,且加用的藥物含豐富微量元素,如自然銅可加快合成代謝蛋白質,有助于修復和生長骨質,同時還能促進骨髓細胞增殖,有助于骨的形成和生長[9]。
綜上所述,活血逐瘀湯用于股骨頸骨折術后療效較好,可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