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隋唐五代時(shí)期的“拿類詞”

2021-07-16 10:43:53彭澤芳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詞義

[摘? 要:文章對隋唐五代時(shí)期的“拿類詞”進(jìn)行了研究,通過對這一階段“拿類詞”的種類、詞義、使用頻率與搭配對象進(jìn)行分析,發(fā)現(xiàn)隋唐五代時(shí)期的“拿類詞”種類非常豐富。從詞義來看,“執(zhí)”、“秉”等是概括性的“拿類詞”,“提”、“捧”、“撮”等詞則更加具體,強(qiáng)調(diào)拿的方式。從使用頻率來看,各個(gè)“拿類詞”的使用頻率不平衡;從組合能力來看,使用頻率高的詞語其搭配能力更強(qiáng)。

關(guān)鍵詞:拿類詞;隋唐五代;詞義;使用頻率;組合能力]

語言是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在漢語的發(fā)展史上,詞匯的變化最快,語音次之,語法最慢。由于詞匯變化較快,難以把握和學(xué)者們的研究偏向等原因,導(dǎo)致了在這三者中對詞匯的研究最薄弱。在詞匯中,常用詞占據(jù)著核心地位,要研究詞匯的演變歷史,一定離不開對常用詞演變的研究。對常用詞演變的研究有重大意義,正如汪維輝先生所說:“如果我們能把一批常用詞在歷史上更替演變的來龍去脈描寫得清清楚楚,不但對詞匯史的建設(shè)是一種實(shí)實(shí)在在的貢獻(xiàn),于辭書編撰、古籍整理特別是疑偽古籍的鑒別和斷代等也將達(dá)有幫助?!北疚木瓦x取了常用詞里的“拿類詞”作為探討對象,希望能對詞匯的演變歷史研究有所裨益。

“拿”是人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使用的一個(gè)動(dòng)作,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其在語言層面上,通過一系列與之相關(guān)的詞語表現(xiàn)出來。文章通過對隋唐五代時(shí)期“拿類詞”詞義、使用頻率和組合能力的分析,進(jìn)而了解這一階段“拿類詞”的使用情況。

一、隋唐五代時(shí)期的“拿類詞”

隋唐五代時(shí)期的“拿類詞”有“捧(奉)”、“執(zhí)”、“舉”、“秉”、“握”、“持”、“提”、“捉”、“扛”、“撮”、“搦”、“擎”、“托”這十三個(gè)。

1.捧

(1)《隋書·列傳第四十七》:“每門圖畫飛仙、仙人、菩薩之像,縣金花鈴毦,婦女?dāng)?shù)十人,或奏樂,或捧金花。”

(2)《南史·列傳第三十七》:“長沙王晃捉華蓋,臨川王映執(zhí)雉尾扇,聞喜公子良持酒槍,南郡王行酒,武帝與豫章王嶷及敬則自捧肴饌?!?/p>

(3)唐·柳宗元《謝李夷簡啟》:“過蒙存問,捧讀喜歡懼,浪然流涕?!?/p>

(4)《南史·列傳第六十八》:“有訟者,先齋三日,乃燒斧極赤,令訟者捧行七步。”

“捧”表示用雙手托著物體,含有恭敬之意,因此“奉”的賓語都是主語所珍視的,如例(1)中的“或捧金花”,表示婦女非常珍視這些金花?!芭酢币渤Ec其他動(dòng)詞連用,在句中作狀語,如例(4)中的“令訟者捧行”是指令訴訟的人捧著行走之義,且在本句中承前省略了賓語“極赤之斧”?!芭酢痹谙惹貢r(shí)期常寫作“奉”,而到了隋唐五代時(shí)期則常寫作“捧”,作“奉”的亦有,如顏師古《匡謬正俗》卷三:“奉者,皆謂恭而持之?!薄芭酢钡氖褂妙l率較高,在《南史》、《北史》、《舊唐書》等均有涉及,如《舊唐書》中意為“用雙手托著物體”的“捧”共有13處用例,其組合能力也較強(qiáng)。

2.執(zhí)

(1)《梁書·武帝本紀(jì)》:“丙辰,詔曰:“夫欽若昊天,歷象無違,躬執(zhí)耒耜,盡力致敬,上協(xié)星鳥,俯訓(xùn)民時(shí),平秩東作,義不在南。前代因襲,有乖禮制,可于震方,簡求沃野,具茲千畝,庶允舊章?!?/p>

(2)《陳書·高祖本紀(jì)》:“景與百余騎棄矟執(zhí)刀,左右沖陣,陣不動(dòng),景眾大潰,逐北至西明門?!?/p>

(3)《北齊書·列傳第九》:“軍次定隴,周將張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彥、開府司水大夫梁景興等又屯鹿盧交道,光擐甲執(zhí)銳,身先士卒,鋒刃才交,桀眾大潰,斬首二千余級?!?/p>

(4)《周書·武帝本紀(jì)》:“平齊之役,見軍士有跣行者,帝親脫靴以賜之。每宴會(huì)將士,必自執(zhí)杯勸酒,或手付賜物?!?/p>

(5)《南史·梁本紀(jì)下第八》:“手執(zhí)玉如意,不相分辨?!?/p>

“執(zhí)”在甲骨文中表示逮捕、捉拿之義,后引申表示拿著之義。在這一時(shí)期可與其搭配的賓語較多,組合能力較增強(qiáng),如可以為“執(zhí)耒耜”、“執(zhí)刀”、“執(zhí)銳”、“執(zhí)杯”、“執(zhí)玉如意”等。

3.舉

(1)唐·李白《月下獨(dú)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晉書·志第十一》:“百官皆賀,二千石以上上殿稱萬歲,舉觴?!?/p>

(3)《北史·齊本紀(jì)上第六》:“神武曰:‘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亂,孽寵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時(shí)奮發(fā),討鄭儼、徐紇而清帝側(cè),霸業(yè)可舉鞭而成。此賀六渾之意也。”

(4)《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風(fēng)合相順,仍舉沉石,排比帆布。”

“舉”用作“拿”義時(shí)表示向上托舉,可用作“舉杯”、“舉觴”、“舉沉石”等詞當(dāng)中,搭配能力較強(qiáng)。

4.秉

(1)《陳書·列傳第二十二》:“第三皇子伯山,發(fā)睿德于齠年,表歧姿于丱日,光昭丹掖,暉暎青闈,而玉圭未秉,金錫靡駕,豈所以敦序維翰,建樹藩戚。”

(2)《舊唐書·志第四》:“肅宗冕而朱纮,躬秉耒耜而九推焉?!?/p>

(3)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秉”表示“拿著”,可用于“秉耒耜”、“秉燭”等詞當(dāng)中。

5.握

(1)《陳書·本紀(jì)第一》:“海口河目,賢圣之表既彰,握旄執(zhí)鉞,君人之狀斯偉?!?/p>

(2)《隋書·列傳第四十一》:“上柱國、太尉、揚(yáng)州總管、晉王握珪璋之寶,履神明之德,隆化贊杰,藏用顯仁。”

(3)《周書·列傳第三十三》:“子淵,子淵,長為別矣!握管操觚,聲淚俱咽?!?/p>

(4)《舊唐書·列傳第四》:“或握土置甕中,用水淘汰,沙石沉下,取其上浮泥,投以米屑,作餅餌而食之,人皆體腫而腳弱,枕倚于道路?!?/p>

“握”表示“手指彎曲合攏,執(zhí)持”之義,與其可搭配的賓語較多,如例(3)的“握管”和例(4)的“握土”等。

6.持

(1)《梁書·列傳第四十八》:“俗事天神,天神以銅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兒,或鳥獸,或日月?!?/p>

(2)《晉書·列傳第十九》:“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shù)百斛船,四時(shí)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p>

(3)《北史·齊本紀(jì)下第八》:“持瓢者非止百人,搖樹者不唯一手。”

(4)《周書·帝紀(jì)第六》:“持杖羣強(qiáng)盜一匹以上,不持杖羣強(qiáng)盜五匹以上,監(jiān)臨主掌自盜二十匹以上,小盜及詐偽請官物三十匹以上,正長隱五戶及十丁以上、隱地三頃以上者,至死?!?/p>

(5)《北齊書·帝紀(jì)第六》:“備禳厭之事,或煑油四灑,或持炬燒逐。”

“持”表示“拿著、握住”,組合能力較強(qiáng),如可以為以上所舉的“持酒杯”、“持蟹螯”、“持瓢”、“持杖”等。

7.提

(1)《梁書·本紀(jì)第五》:“莫不覆盾銜威,提斧擊眾,風(fēng)飛電耀、志滅兇丑?!?/p>

(2)《陳書·本紀(jì)第一》:“公枕戈嘗膽,提劍拊心,氣涌青霄,神飛紫闥?!?/p>

(3)《北史·列傳第二十二》:“春秋當(dāng)祭之前,則先求旨酒美膳,將其所知廣寗常順陽、馮翊田文宗、上谷侯法儁,提壺執(zhí)俎,至郭外空靜處,設(shè)坐奠拜,盡孝思之敬?!?/p>

(4)《晉書·列傳第四十八》:“或問奕何以知之,笑曰:‘酒重水輕,提酒者手有輕重之異故耳?!?/p>

(5)《南史·宋本紀(jì)上第一》:“庚辰,賊方江而下,帝躬提幡鼓,命眾軍齊力擊之,軍中多萬鈞神弩,所至莫不摧陷。”

“提”表示“垂手拿著有環(huán)、柄或繩套的東西”,可用于“提斧”、“提劍”、“提壺”等詞。

8.捉

(1)《北史·列傳第十九》:“劉桃枝捉刀不敢下,帝起臨陛,切責(zé)桃枝,桃枝乃斬足之三指?!?/p>

(2)《南史·列傳第十二》:“唯有二小兒捉燭,帝慮朏難之,仍取燭遣兒,朏又無言,帝乃呼左右。”

(3)《晉書·列傳第十三》:“而澄左右有二十人,持鐵馬鞭為衛(wèi),澄手嘗捉玉枕以自防,故敦未之得發(fā)。”

“捉”與“握”的意義相當(dāng),可用于“捉刀”、“捉燭”等詞,散見于文獻(xiàn)中。如《舊唐書》中共出現(xiàn)61次,但表示“拿”義的“捉”只有3例。

9.扛

(1)《隋書·列傳第三十二》:“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挾辀。”

(2)《北齊書·列傳第二》:“及長,力能扛鼎,材武絕倫?!?/p>

“扛”表示用肩膀扛,只用于“扛鼎”一詞當(dāng)中,在這一時(shí)期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是《晉書》,共6次。

10.撮

(1)《南史·列傳第六十二》:“淫癢渭濩,無時(shí)恕肉,探揣擭撮,日不替手?!?/p>

“撮”,玄應(yīng)在《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六引《字林》中釋為:“撮,手小取也?!北硎居檬帜笕〖?xì)碎的東西,這個(gè)意義只在《南史》“擭撮”一詞中出現(xiàn)。

11.搦

(1)《梁書·列傳第四十四》:“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p>

(2)《北齊書·帝紀(jì)第三》:“昔與盟主,事等琴瑟,讒人間之,翻為讎敵,撫弦搦矢,不覺傷懷,裂帛還書,其何能述?!?/p>

“搦”表示“握、持、拿著”,《梁書》中出現(xiàn)2次,《南史》和《北齊書》中各1次,文獻(xiàn)用例較少。

12.擎

(1)《游仙窟》:“仆乃詠花曰:‘風(fēng)吹遍樹紫,日照滿池丹。若為交暫折, 擎就掌中看?!?/p>

(2)《南史·列傳第四十一》:“至新淦縣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盤擎鰍魚,自送舟側(cè)奉上之,童兒數(shù)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p>

(3)《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二》:“北齊段孝玄云:‘持大兵者,如擎盤水,傾在俯仰間,一致蹉跌,求止豈得哉!”

“擎”指向上托舉,組合能不強(qiáng),像《游仙窟》中只出現(xiàn)了4次。

13.托

(1)唐·韓偓《詠手》:“悵望昔逢褰繡幔,依稀曾見托金車?!?/p>

“托”指用手掌承著東西,這一時(shí)期的“托”數(shù)量很少,組合能力很弱。

隋唐五代時(shí)期的“拿類詞”種類非常豐富,從詞義上看,“執(zhí)”、“秉”、“持”、“搦”表示“拿著”,意義較為籠統(tǒng);“捧”、“舉”、“擎”、“托”指用手托著物體,其中“捧”這個(gè)動(dòng)詞含有珍視的意味;“握”與“捉”的意義相當(dāng),強(qiáng)調(diào)手指彎曲合攏拿取;“提”則強(qiáng)調(diào)垂手拿取有環(huán)、柄或繩套的東西;“撮”特指用手捏取細(xì)碎的東西;“扛”只用于“扛鼎”一詞,表示用肩膀扛著。從使用頻率上看,“捧(奉)”、“執(zhí)”、“舉”、“秉”、“握”、“持”、“提”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捉”、“扛”、“撮”、“搦”、“擎”、“托”這幾個(gè)詞。從組合能力上看,使用頻率高的其組合能力較強(qiáng),使用頻率低的其組合能力較弱。

參考文獻(xiàn)

[1]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汪維輝.常用詞歷時(shí)更替札記[J].語言研究,1998(2)-139.

[3]北京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語料庫[DB/OL].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4]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xiàn)[DB/OL].http://www2.ihp.sinica.edu.tw/,1928.

[5]李榮.漢語方言大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

彭澤芳(1991.06-),女,山西朔州人,陜西國際商貿(mào)學(xué)院,碩士,研究方向?yàn)槲淖謱W(xué)。

陜西國際商貿(mào)學(xué)院文學(xué)與教育學(xué)院? 陜西? 西安? 712046

猜你喜歡
詞義
“誅”的詞義演變及其在古籍中的釋義
如何學(xué)習(xí)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西夏語“頭項(xiàng)”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隱喻手法幫你理解詞義
根據(jù)認(rèn)知語義學(xué)淺談?dòng)⒄Z單詞記憶法
法律解釋中的詞義
法律方法(2019年1期)2019-05-21 01:03:22
詞義辨別小妙招——看圖辨詞
古代文化詞義考釋四則
試論漢日同形詞詞義的異同
字意與詞義
語言與翻譯(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9
安阳市| 滁州市| 汤阴县| 安龙县| 北宁市| 衡阳县| 景泰县| 巴东县| 永平县| 建昌县| 韶关市| 扎赉特旗| 都江堰市| 新民市| 罗定市| 云林县| 青浦区| 临江市| 灯塔市| 穆棱市| 双柏县| 洛隆县| 连州市| 宜兴市| 拜城县| 峨眉山市| 南昌县| 收藏| 威远县| 金门县| 山丹县| 奉新县| 手游| 五莲县| 仙居县| 东城区| 云霄县| 兖州市| 旬邑县| 金平|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