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艷
摘 要:學術著作專業(yè)性強、受眾面窄,這決定了學術著作編輯不僅要成為雜家,更要努力成為專家,要不斷提升專業(yè)學科素養(yǎng),才能與作者平等對話,才能做好學術著作編輯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務作者和讀者。
關鍵詞:學術著作 專業(yè)出版 編輯素養(yǎng)
2012年新聞出版總署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guī)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要求,“要從提高民族創(chuàng)造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戰(zhàn)略高度,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guī)范工作的重要性,結(jié)合各地各部門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引導和鼓勵出版單位出版更多學術精品,促進學術著作出版繁榮發(fā)展”[1]。學術精品圖書的出版現(xiàn)已成為考核出版社社會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在追求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tǒng)一的前提下,如何做好學術精品圖書的編輯出版工作,這是值得每個出版社思考的問題。而作為一名學術著作編輯,又該如何做好每一本圖書的編輯出版工作,如何使書稿能以更好的面貌呈現(xiàn)給讀者和回饋作者……這些問題回答起來并非易事,以下結(jié)合筆者參與“中國外語教育研究叢書”項目管理和編輯出版工作,談談學術著作編輯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學術圖書的出版工作。
學術著作與一般大眾圖書不同,其專業(yè)性強、受眾面窄,一本好的學術著作可能是作者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凝集畢生精力和汗水才打磨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很高的學術水準。由于學術著作的特殊性,對學術著作編輯的要求也會更高。一方面,學術著作編輯不僅要具備出版專業(yè)知識,熟悉出版規(guī)范和出版相關文件,確保圖書符合出版要求。另一方面,學術著作通常涉及某一細分領域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而一個編輯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東西是不可能涉及各個領域的知識,而且越是學術水準高的著作,其研究的領域會越窄,內(nèi)容也會更高深,通常不會是我們熟知的理論,這就需要編輯在具備一定的相關專業(yè)背景的同時,還要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和相關理論研究,確保圖書內(nèi)容知識正確。
一、學術著作的出版更要提高政治站位
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020年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王滬寧指出,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全面加強宣傳思想戰(zhàn)線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茖W無國界,跨國交流學習也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們在接受國外先進思想、先進理念、先進研究的同時,一定要抵制各種有害思潮的入侵,這就需要編輯增強意識形態(tài),提高政治站位,在編輯工作中始終把政治放在首位。出版工作是黨宣傳思想的重要陣地,而每一位出版工作者都是陣地的守護者。
要把好書稿的政治關,編輯的政治站位要高。編輯在初審書稿時會經(jīng)常遇到一些不易察覺的隱形的政治問題,不注意就會放過,一旦公開出版就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編輯要提高政治站位就要增強政治把關意識和政治敏感性,要了解和熟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時刻關注國家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時事政治,要經(jīng)常學習黨的相關文件和文獻,積極參加各種相關培訓,用理論武裝自己。
二、學術著作編輯既要做雜家,更要做專家
編輯是雜家在出版行業(yè)已經(jīng)是公認的了。著名出版家羅竹風曾說:“編輯應該是雜家,所謂雜家,就是對各個領域的各種學問,都要懂一點,略知一二還不夠,最好是略知二三。”[2]編輯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每天要接觸許多新鮮的知識,與不同主題不同學科的稿件打交道,哪怕是同一個學科也會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所涉及的知識也是大不一樣的,同時,任何一門學科或?qū)W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學科作為支撐?!爸袊庹Z教育研究叢書”共15個選題,涵蓋了外語教學論、教與學的心理過程研究、課程核心素養(yǎng)、教學資源開發(fā)、教學策略、教學藝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信息技術的運用、教材的國際比較等。在《基礎教育英語教材國際比較》一書中,涉及巴西、中國、俄羅斯、法國、韓國、日本等6個國家的基礎英語課程體系及其高中英語教材的難度分析;《英語教學的藝術探究》一書是一個跨界研究課題,涉及腦神經(jīng)傳導、隱喻和意象運演、美學、視覺和聽覺心理效能、教育戲劇、詩歌審美等;《英語教學的資源開發(fā)、利用與評價》一書則講述了我國從清末時期到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等。這里只簡單列舉了叢書中的幾個選題,不難看出,就單本書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包羅萬象,想要把好圖書的質(zhì)量關,想成為一名好編輯,就要博覽群書,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努力成為雜家。
說完雜家,再說說編輯為什么要努力成為專家。學問的“雜”與“?!睆谋举|(zhì)上看是統(tǒng)一的,但在實際中,總有人把二者對立起來。學術著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學術著作編輯只有做到“專”,圖書內(nèi)容才有保證。這里說的專家并不是要編輯成為某個領域的一流學者,或在某個領域要有很高深的學問,因為編輯也不可能只編一本書或只編某個領域的書,不可能像高校的教授一樣長年只研究某一個領域的東西,就如“中國外語教育研究叢書”每個分冊的內(nèi)容都大相徑庭,編輯不可能做到樣樣精通。但作為學術著作編輯必須對這一領域的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在一些重要理論上有自己深刻的見解,這樣才能既有知識的廣度,又有深度,可以說,這時的編輯已在這一領域有一定的“發(fā)言權”[3],在后期編輯稿件的時候也能與作者平等對話,能給稿件提出專業(yè)性的建議。編輯要成為這一領域的特殊專家,一定要多學習、多積累,隨時掌握這一領域的重要方針政策,多看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所以,編輯既要“博”更要“?!?,做到“博”與“專”的統(tǒng)一。
三、提高專業(yè)學科知識素養(yǎng),與作者平等對話
一本圖書的成功出版,編輯與作者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編輯能與作者進行有效溝通,關鍵在于提高編輯自身的專業(yè)學科素養(yǎng)。一個編輯要是沒有相關專業(yè)背景和不了解相關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在與作者溝通時一定是缺少底氣的。在接到“中國外語教育研究叢書”這個項目時,筆者第一時間熟讀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果不其然,正式接觸書稿時,筆者看到每本書中都涉及英語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甚至有些書稿就是圍繞課程標準進行論述的。外語教育研究叢書肯定涉及外語教育,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編輯首先要了解我國的外語教育的現(xiàn)狀和國家針對外語教育制定的各種相關政策和方針,而課程標準能最直接反映某學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當我們熟讀國家對某學科制定的相關文件后,對該學科的教育現(xiàn)狀也就有了宏觀的把握,在與作者溝通時也不至于不知所措,完全沒底氣。因為所有研究教育的專家的課題研究不可能脫離我國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而是會緊緊圍繞國家的教育政策,或者有部分專家就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
提升編輯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的另一個途徑是了解該領域一流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編輯可以通過下載相關文獻或訂閱相關刊物來學習,這也是短期內(nèi)可快速提高編輯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一個方法。當編輯接到一本書稿時,首先要認識作者,這里說的認識作者不一定是當面認識,因為不是每一個編輯都有幸參與每個選題從立項到組稿到編稿的全過程,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上網(wǎng)查閱作者的相關信息,對作者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筆者負責的外語教育叢書,雖然與叢書的每個作者都素未謀面,但這并不影響與作者的溝通交流。其次,要了解作者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我們只要通讀幾篇作者的論文,就能對作者研究的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里只需略知一二;到后期編稿時,在必要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深入學習作者或同領域的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這里就要求略知二三了。因為這個時候只有深入了解這個領域的理論知識,我們在編稿時或與作者交流時才能底氣十足,與作者平等對話才能信心十足的。聶震寧在《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中寫道:“一個編輯無論誠信如何、恒心如何,還是不能缺了‘專,這可是一個好編輯最重要的立足點?!盵4]
四、多與作者、主編溝通,促成圖書出版和營銷
提升編輯專業(yè)學科素養(yǎng)是編輯與作者高效溝通的前提,一本圖書的成功出版,是離不開與作者的多次溝通的。而編輯與作者的溝通也不是純粹只為了促成一本圖書的出版?!爸袊庹Z教育研究叢書”的主編是劉道義,各分冊作者都是我國從事外語教育研究的專家和名師,如北京師范大學的王薔、程曉堂、羅少茜,清華大學的崔剛、范文芳,華東師范大學的鄒為誠,中國人民大學的龐建榮,等等。與這些作者的溝通當然首先是確保圖書能順利出版,其次就是要與這些作者保持長期的聯(lián)系,建立良好的關系。聶震寧曾說:“擁有一批好作者,既是一個出版社的實力標志,也是一個編輯的能量所在?!盵5]
與作者溝通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名師大家,編輯可能會存在自卑心理,這就是前文所說的編輯要提升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努力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為與作者進一步溝通掃清心理障礙。編輯也只有積極主動與作者經(jīng)常溝通,才能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出版意愿和目標讀者,也才能更好地服務作者和讀者。與作者溝通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尊重作者,以誠待人,同時講究誠信,因為只有編輯取得作者的信任后,在后期的溝通交流中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這樣當書稿中遇到需要作者解決的問題時,作者也會耐心解答。在做外語教育叢書時,筆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作為一位編輯,責任心一定要強,這也是筆者多次與叢書的多位作者溝通后,一致得到作者認可的重要因素。
作為學術著作的編輯,與作者保持溝通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在圖書的營銷方面會有很大幫助。學術著作的一個特殊性就是受眾面窄,目標群體小而集中。通常學術著作的社會效益更顯著,經(jīng)濟效益則不明顯,通常一本學術書的銷量大概在兩三千冊。但是如果編輯能與作者建立良好的關系,能通過作者資源進行精準營銷,學術著作的銷量也會有大的突破。比如,“中國外語教育研究叢書”中的《英語閱讀教學與思維發(fā)展》(黃遠振著,2019年11月出版)目前已加印了4次,印數(shù)達7000冊;《核心素養(yǎng)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程曉堂著,2021年1月出版)上架兩天就售出700多冊,截至1月底已銷售近2000冊。這對于學術圖書來說確實是很難得的。這兩本書的成功營銷作者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在書稿編輯過程中,筆者多次與兩位作者通過微信或電話交流,雖然素未謀面,但是并不影響我們深入交流,在與作者溝通中筆者能知道作者的訴求,并努力為其實現(xiàn),進一步取得了作者的信任,同時也能了解作者對圖書后期的宣傳推廣的想法。
正如學術著作不同于一般大眾圖書和教輔圖書一樣,學術著作編輯也不同于普通編輯,除了要懂出版,熟悉出版規(guī)范和各種國家標準,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修養(yǎng)。每一本書稿都有其特殊性,從選題立項到組稿到編稿到最后成書,其中包含了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努力,而編輯本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
參考文獻:
[1]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guī)范的通知[EB/OL].(2012-09-04)[2021-02-03].http://www.gov.cn/zwgk/2012-09/24/content_2231969.htm.
[2]曹正文.聽羅竹風講“編輯應是雜家”[EB/OL].(2017-11-06)[2020-02-02].https://www.whb.cn/zhuzhan/dushu/20171106/109209.html.
[3]趙曉強.專版編輯要力爭成為專家[J].報刊管理,2000(11):33.
[4][5]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單位系廣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