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 敏
所謂翻新素材,即從教材文本中攫取寫作資源并且以批判性的思維去解讀,發(fā)現(xiàn)新的視角、新的觀點、新的素材。對經(jīng)典文本進行翻新和加工,即舊酒裝新瓶,會使經(jīng)典素材重新煥發(fā)生機,也能體現(xiàn)寫作者的思辨性、質(zhì)疑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另辟蹊徑,關注文本中不起眼的內(nèi)容,達到翻新效果;也可以翻轉(zhuǎn)視角,發(fā)現(xiàn)文本中鮮為人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真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后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yè),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yè)。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彼抉R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p>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jié)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目)
【片段一】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鮑之交更是成為千古美談。兩人曾經(jīng)各為其主,在戰(zhàn)場上生死相搏,但后來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兩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為了齊國的共同利益,成為知己,共同輔佐齊桓公,終成一代霸業(yè),“齊桓晉文之事”于是成為后世史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在這其中,鮑叔知人善薦,主動讓賢;管仲當仁不讓,敢擔重責,無疑都值得大書特書。齊桓公即位后,面對有著“一箭之仇”的管仲,興兵討伐并將其擒殺幾乎易如反掌,但他卻不計前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給予絕對信任,將治國之權悉數(shù)賦予,這不但體現(xiàn)出他胸懷廣闊,而且從中可以看出他目標高遠,以天下蒼生為念,加上知人善用,作為一國領袖,可以說集眾多領袖必備美德于一身。這樣一個“明君”,后來能成為“五霸”之首,并非偶然。
(選自《唯才是舉,以利天下》)
◆方法點撥◆
這篇文章翻新課文《齊桓晉文之事》作為論據(jù)。傳統(tǒng)解讀更加關注的是齊宣王和孟子的論辯藝術,而這位作者另辟蹊徑,關注了隱藏在文本中的內(nèi)容,即齊桓公和晉文公的事跡,論證了一位真正的明君該具備何種品質(zhì)和胸襟。
【片段二】
鮑叔是管仲的伯樂,他功成不居,知人善舉,具備真正的大智慧。《燭之武退秦師》中也有這樣擁有大智慧的伯樂——佚之狐。燭之武青史留名,鄭國大夫佚之狐功不可沒。國家危亡,他當機立斷:“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彼凶銐虻闹腔蹃韺π蝿葑龀鰷蚀_判斷,指出只能通過武力以外的方式應付秦晉聯(lián)盟。他也憑借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了同僚的非凡才能,并且對結(jié)果做出了準確的預測——師必退。更重要的是,他向國君舉薦了一位被棄置不用的人,就像鮑叔舉薦小白的仇人一樣有膽識和魄力。
(選自《伯樂相馬,也需智慧》)
◆方法點撥◆
這篇文章同樣發(fā)現(xiàn)了課內(nèi)文本中的一位不起眼的人物——《燭之武退秦師》中的鄭國大夫佚之狐,和材料中的鮑叔一樣,是一位伯樂式的人物。對于文本的翻新很具備說服力,會給聽眾(題干要求寫作發(fā)言稿)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位作者有意識地將佚之狐的品格和他想要突出的鮑叔形象聯(lián)系起來,即家國責任和擔當,但絲毫不顯得牽強,筆力深厚可見一斑。
【真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制“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
畢業(yè)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全國Ⅲ卷作文題目)
【片段三】
在民族復興的浪潮之下,你們的自畫像,該由你們自己畫。理想中的自我是怎樣的?成長的大道很開闊,首先你不能忘記家國理想?!蹲勇吩接泄魅A侍坐》中,每個弟子身上都有奪目的光輝,他們或坦率誠懇,或謙虛謹慎,或委婉含蓄,或超凡脫俗。談到自己與國家,四位弟子表達了四種截然不同的志向,但是他們都繼承了孔子高超的政治才能,秉承了積極入世的精神。作為當代青年人,我們的生活和未來選擇更加多元化,他們都是我們畫好自畫像的一面鏡子。
(選自《致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方法點撥◆
關于“侍坐”這一素材,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孔子與點”,曾皙的治世理想境界是在暮春三月,與志向相合的好友在沂水戲水,在舞雩臺吹風,唱歌而歸,其他弟子的志向往往被忽視,但是這一文段的關注角度新穎而獨特,全面分析了各個弟子身上展現(xiàn)的人格魅力,以此作為塑造青年人理想人格的范本,很有見地?!蹲勇吩接泄魅A侍坐》中四位各懷志向的學生身上共同展現(xiàn)的尊師重道、獨立精神、擔當與責任,他們師生之間的心靈相通與和諧共鳴,無不被后世稱頌。
[真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jié)合材料的內(nèi)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2019年高考全國Ⅲ卷作文題目)
【片段四】
“我再看看你們”又何嘗不是一種深情。老師們默默目送一批又一批學生從校園走出,懷著一樣的期待和不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的四位學生各有所長,在孔子問其志向時四子分別講述了自己的治世理念,孔子聽完都十分滿意。與其說他是嚴師,不如說他是寬厚慈祥的老父親。我們可以想象孔子捋著他的胡須,微笑聽著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絮叨著對未來的憧憬和理想,他時而皺眉,時而加入一些點評,時而給予激賞。他希望,他的弟子離開杏壇的時候,有能力撐起另一片天。
(選自《有一種情感只有我們知道》)
◆方法點撥◆
這一片段打動讀者的地方,不僅在于作者從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師生情誼入手,解讀漫畫中的老師在畢業(yè)前最后一堂課上含情脈脈望著自己的學生這一行為,更在于作者翻轉(zhuǎn)視角,將“侍坐”一章中的孔子詢問治國理想這一治學行為理解為師生促膝談話,反客為主,孔子和學生在精神上處于對等的位置上,老師對學生寬容愛護,學生對老師毫無保留,而非上位者居高臨下考察弟子。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敬重之情的文章很常見,而像本片段這樣,站在老師的立場上重新審視師生之間的關系,卻并不多見。
[真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二戰(zhàn)”期間,為了加強對戰(zhàn)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diào)查了作戰(zhàn)后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里彈痕多就加強哪里,然而統(tǒng)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chuàng)的戰(zhàn)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shù)據(jù)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全國Ⅱ卷作文題目)
【片段五】
慣性思維有時甚至會蒙蔽我們的雙眼,我們傾向于關注顯而易見的東西,忽略看不見的部分,從而造成認知陷阱,割裂了現(xiàn)象和本質(zhì)。晉惠帝一句“何不食肉糜”暴露了他的狹隘認知,他只看見肉糜可食,而在他看不見的地方,饑荒可不僅僅是百姓選擇食物的問題,而是有無食物可食的問題;眾學生只見顏回在大家吃飯時不吃飯,懷疑他一定是在廚房偷吃,卻看不見顏回在廚房吃殘羹冷炙;項羽在鴻門宴之上的輕信和剛愎使劉邦獲得生機,后世只說歷史從此改寫,卻不見鴻門宴之后項羽不費一兵一卒獲得了咸陽城池,威懾四方。
(選自《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
◆方法點撥◆
這篇文章的意圖在于提醒讀者警惕慣性思維導致的認知陷阱,無論是“何不食肉糜”的例子,還是《鴻門宴》的例子,作者都進行了翻新解讀。在運用“何不食肉糜”這一素材時,作者翻轉(zhuǎn)了認知角度,并不是站在后世全知視角去批判當事人,而是客觀地評價這一事件:因為身份和時代導致的知識局限,晉惠帝不可能做出更令人滿意的回應。而在運用《鴻門宴》素材時,作者更加徹底地顛覆了固有觀念,拋開宴會上項羽令人唏噓的表現(xiàn),最終的結(jié)果確實是劉邦狼狽竄逃,項羽順利入主咸陽。站在更客觀、更全面的角度去重新審視課本素材、翻新素材,會有獨特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