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莉
內(nèi)容摘要:地名絕句是對某個地名的深刻記憶,在歌詠中,定位了這個地名的影響度和知名度,或成經(jīng)典城市,或是名勝古跡,或為名樓高閣。
關(guān)鍵詞:地名絕句 盛譽地名 名勝古跡 名樓高閣
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詞。絕句中常歌詠某一獨特地名,或盛譽地名、或名勝古跡、或名樓高閣。
一.盛譽地名
有些地名,特別是城市,一經(jīng)詩歌的傳唱就經(jīng)典,定位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唐代,有“揚一益二”的說法,揚州和成都在當(dāng)時,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文明城市,皆游冶佳處。另,六朝古都南京,傷心之地,南宋首都杭州,享樂之地;營州為牧獵之場,滁州為游賞之所。
1.揚州。艷麗是揚州的招牌。關(guān)于揚州絕句,唐代有三首: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徐凝《憶揚州》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張祜《縱游淮南》
三首揚州絕句,皆寫出了揚州的秀美。揚州之盛,唐世艷稱,以繁榮秀麗著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之說。徐凝用等量的方式贊美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二分明月”遂成為揚州的代名詞,徐凝美譽揚州有謝靈運之傲,謝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弊阋娦炷龑P州向往的如癡如醉。杜牧用特寫的鏡頭定格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風(fēng)調(diào)悠揚、清麗俊朗,旖旎嫵媚,令人向往。張祜用夸張的手法宣揚揚州,“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用大白話來講,就叫:揚州好得要死?!叭松缓蠐P州死”,雖僅七字,足為揚州風(fēng)姿傳神。
2.成都。繁華是成都的名片。張籍有《成都曲》: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
張籍游成都,寫下了成都市郊的風(fēng)土人情和市井繁華。錦江,“濯錦之江,源遠流長”,流經(jīng)成都南郊,以江水清澄、濯錦鮮明著稱,杜甫曾有“萬里橋西一草堂”和“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以及“錦江春色來天地”等佳句稱頌其景。至今,成都錦里,熱鬧興隆,依舊繁華。
3.南京。傷感是金陵的標志。六朝古都,自古繁華,“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王安石《桂枝香》)。有: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司空曙《金陵懷古》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傷心,成為這三首詩的共同話語與核心主題,“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薩都剌《念奴嬌》)。司空曙感嘆:“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用庾信典故,既感嘆六朝興亡變化,又借以寄寓對唐王朝衰微的感嘆,更有人事無常的慨嘆,“傷心”二字,包蘊豐富,感慨深沉。高蟾感嘆:“一片傷心畫不成”,誠是預(yù)感唐王朝危機四伏,正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末日,詩人苦惱卻又無能為力。
4.杭州。安逸是杭州的形象。有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華麗的樓臺與靡曼的歌舞,詩句從空間的無限量和時間的無休止著眼,寫盡了杭州的奢華與所謂的承平氣象。南宋王朝偏暗一隅,紙醉金迷,“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一“熏”字傳神,醉生夢生之酣態(tài)可見,層層樓臺,讓人不能不聯(lián)想紂王之鹿臺、楚王之章華臺、吳王之館娃宮以及隋帝之江都宮等,皆因淫逸享樂而亡國。茍安誤國,歷史使然。不作謾罵之語,卻憤慨之情賁張。
5.營州。獷放是營州的品牌。有高適的《營州歌》: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營州指唐代東北邊塞地區(qū),以牧獵為生,習(xí)尚崇武,自幼熏陶于騎射之風(fēng),養(yǎng)就好酒之習(xí),典型邊塞風(fēng)情。“營州少年”形象生動,“狐裘蒙茸”,見其可愛之態(tài);“千鐘不醉”,見其豪爽之性;“十歲能騎馬”,見其勇悍之狀。
6.滁州。融和是滁州的logo。歐陽修有《別滁》: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和《醉翁亭記》所寫一樣,“環(huán)滁皆山也”,滁州之形勝,“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滁州之人盛。歐陽修任職滁州期間,頗有惠政,春游景致亦融和:陽光明媚,柳絲柔和。
二.名勝古跡
山川形勝,自是自然杰作,登臨所至,或有所感悟,“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保虾迫弧杜c諸子登峴首》)像洛橋、廬山、烏江亭、君山等名勝古跡,在詩人筆下所有歌詠。
1.洛橋。一作上洛橋或洛陽橋,也叫天津橋,在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省洛陽市)。唐代,這里是貴達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與同處洛陽的金谷園、上陽宮,皆為曾經(jīng)繁盛之地。洛浦千秋,臨橋詠嘆,詩句紛至沓來: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風(fēng)景好,獨上洛陽橋。
——李益《洛橋》
天津橋下冰初結(jié),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孟郊《洛橋晚望》
三首洛橋詩,撫今思昔,不禁生盛衰興亡之感,有好景不常、繁華消歇之慨。三詩皆以洛橋為據(jù)點,與另一地點進行對比,在相形中寄托感慨。李益絕句,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用消失了的歷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華,柳姿舞腰的形象比興,巧妙地將歷史的一時繁華和自然的當(dāng)下春色融為一體,意境浪漫而真實,情調(diào)遐遠而深峻。孟郊絕句,洛橋晚望,直達嵩山,可見皚皚白雪,透視之遠,思索之遙。“月明直見嵩山雪”,從蕭疏的洛城冬景中,遙望明月、白雪,明凈剔透,浮現(xiàn)的是一個美妙迷人的世界,開拓是是一個清新淡遠的境界。
2.廬山??飶]天下秀,因人而獨絕。李白觀其瀑布,白居易賞其桃花,而蘇軾卻看其嶺峰。有: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觀廬山,詩人有別;賞景致,視閾各異。李白觀瀑布,感景致壯觀;白居易賞花,尋花徑別有洞天;蘇軾看峰巒,悟“身在山中”之理。
3.烏江亭。烏江亭,在現(xiàn)在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舊傳世項羽自刎處。項羽之?dāng)?,如何對待,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有: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題烏江亭》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烏江亭》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過江東”還是“不過江東”,這也確實是一個“項羽之問”。項羽是否“過江東”,杜牧詩說明了做人應(yīng)有志氣:敗不餒,王安石詩剖析了處事之時態(tài):人心向背;李清照詩感嘆為人做事之原則:必須奮爭。
4.君山。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傳說是湘君曾游之地,故名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美麗的湖光山色與動人的神話傳說,激蕩著詩人的想象,抒寫下魅力詩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雍陶《題君山》
巧妙譬喻,盡態(tài)極妍,異曲同工。劉禹錫詠君山,設(shè)譬精警,渾然一體,著意一個“和”字,玉宇澄明,空靈、縹緲、寧靜、和諧;雍陶繪君山,聯(lián)想輕盈,寫湖山倒影,有“鏡花水月”之感。
三.名樓高閣
名樓高閣屬游覽勝地,是詩人登高攬勝的佳處。一座樓,必然伴隨有許多詩作的歌詠。所以,樓因詩名,詩因樓揚名。主要有黃鶴樓、芙蓉樓,多送別;潯陽樓、北固樓,多抒懷;以及籌邊樓、夕陽樓、八詠樓等,多感時。江山形勝處,詩人樓臺情。
1.黃鶴樓。黃鶴樓在湖北武昌蛇山上。友情送別,有情似江水之綿綿,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芙蓉樓。芙蓉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臨江。朋友分別,互致告慰,純真是純潔冰心一顆,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潯陽樓。在江西九江,臨江。宋江醉酒于此題“反詩”,傲視江海: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
他時若遂凌云志,感笑黃巢不丈夫。
4.多景樓。多景樓在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內(nèi),宋代修建,取唐李德?!岸嗑皯掖盃ā本湟?,故名。王琮生當(dāng)南渡,登樓遠眺,嘆惋江山,《題多景樓》:
秋滿闌干晚共憑,殘煙衰草最關(guān)情。
西風(fēng)吹起江心浪,猶作當(dāng)時擊楫聲。
5.籌邊樓?;I邊樓在成都西郊,為大和四年(830年)李德裕任劍川節(jié)度使時所建。女詩人薛濤晚年觀籌邊樓,撫時感事,不由憂深思遠,遂寫下讓人尋繹無盡的《籌邊樓》: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6.夕陽樓。夕陽樓于大和七年至八年間,為蕭澣任鄭州刺史所建,李商隱受蕭知遇,當(dāng)李商隱再次登樓,觸景傷情,感慨無端,寫下了情致深婉的《夕陽樓》: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7.八詠樓。八詠樓浙江金華,為南朝文壇領(lǐng)袖沈約任金華太守所建,初名“玄暢樓”,后避諱改名為“元暢樓”,因沈約作了《元暢樓八詠》,遂名“八詠樓”。李清照流寓金華,將憂患與苦難凝煉為憂思文字,有《題八詠樓》:
千古風(fēng)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參考文獻
[1]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析[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劉學(xué)鍇.唐代絕句賞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3]徐有富.詩學(xué)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
[4]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作者單位:湖北省松滋市新江口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