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在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fā)展形象思維,而且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可以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庇纱丝梢娚钆c數學密不可分,點數物品時需要用到數和量;買賣時需要用到數學運算;日常分類時需要用到比大小、比長短等。學習數學是幼兒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自身需要。班級益智區(qū)是幼兒的數學游戲天地。教師在益智區(qū)投放材料時要根據幼兒的實際特點,投放與教學內容和主題相符合的材料,達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一)材料投放應該與幼兒的生長發(fā)育特點相結合
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顯著,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教師要將小班數學教學游戲化,讓幼兒利用熟悉的材料進行操作,富有趣味性地吸引幼兒學習,滿足幼兒對游戲的渴望,更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觀察:孩子們都很喜歡玩彩色的蘑菇釘游戲。方蘇拿了一塊蘑菇釘板子開始拼插房子,旁邊的樂語也選擇了一塊現成的塑料板子開始玩了起來。順浩來的有些晚了,塑料拼插板已經沒有了,他拿起老師自制的硬紙板很自然地玩了起來。
教師要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供不同類型的材料。小班幼兒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時常會出現爭搶玩具的情況。因此,教師投放的材料數量一定要多于幼兒游戲人數。幼兒只有在游戲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進行自我探究。
(二)材料投放要與幼兒園集體教學的規(guī)劃相符
1.預設性游戲材料。預設的材料要有目的地與幼兒園集體教學的內容聯(lián)系,在進行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向益智區(qū)投放與教學相關的材料,引導幼兒自主探索,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2.生成性游戲材料。集體教學活動后,幼兒會對操作材料保持一定的興趣。在這段時間,教師可以在益智區(qū)維護他們的興趣點,引導幼兒在不斷游戲中生成新的興趣點。教師要抓住這個興趣點,投放生成性材料,升級操作目標,提升難度,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探索欲望。小班幼兒想象力豐富,常常把學到的東西虛擬化,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這也是益智區(qū)游戲開展中幼兒對數學概念進一步深化的表現。
觀察:糖糖拿著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七巧板在模具盒里擺弄著,將這三個七巧板放進去后,她又拿了一塊三角形的七巧板放在了空出的地方,可是不能放進去。于是,她把模具里的七巧板都倒進了筐里,嘴里嘟囔著:“不會玩,太難了,我不要玩了?!陛蛰漳昧藘蓧K三角形積木將它們疊在了一起,咬了一口,糖糖盯著她看了一會。糖糖問她:“你在吃三明治嗎?”菡菡點了點頭,糖糖手指著“三明治”又問道:“你的是番茄味的三明治嗎?為什么是紅色的?我媽媽給我買的三明治都是黃色的,里面還有火腿呢!”
七巧板的擺放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谥黝}“寶寶真能干”中對各種圖形的認識,糖糖可以做到自主探索嘗試,自己摸索擺放七巧板,但是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放棄,將所有的七巧板都重新放回筐中。由于七巧板的組合拼搭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在一旁與幼兒共同操作,給幼兒示范,讓幼兒了解玩法,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嘗試,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活動中,我們也欣喜地發(fā)現幼兒富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將三角形的七巧板想象成實際生活中的三明治,聯(lián)想的物品形狀一致,并且糖糖能夠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語言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問題,提升了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投放材料的難易程度要隨著幼兒能力的提升而提升,當幼兒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以后,我會給幼兒提供一些具有難度的益智材料,合理開發(fā)幼兒的智力。投放的材料過難,幼兒不會玩,會對材料失去興趣,從而敲打、破壞材料。投放的材料過于簡單,幼兒在擺弄過后就會覺得沒意思,不會去探索和挖掘材料的功能。只有投放的材料難度適中,幼兒才會在擺弄過程中激發(fā)探索精神,在玩中學會一些日?;局R,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
(三)投放的材料應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
投放的材料應該與幼兒生活緊密聯(lián)系,因為這樣能夠促使幼兒在玩的同時增加對生活的感悟。
觀察:益智區(qū)最近投放了夾子,并結合益智區(qū)中的雞蛋托進行按數夾物的活動。我和幼兒一起玩,我說:“我先夾”,于是夾了一個“1”的小球,其他的孩子依次夾取,到辰辰時,已經是最后一個數字“5”,我問:“這是幾?”辰辰說:“是3?!迸赃吰渌暮⒆诱f:“不對不對?!背匠接终f:“是4?!蔽揖蛦柵赃叺男旌朴睿骸八f的對嗎?”徐浩宇回答說:“我不知道。”于是我們又把那個數字兒歌背了一遍,辰辰才改了過來,我們又繼續(xù)夾了起來。
貼近生活的材料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幼兒進行自主探究的興趣。孩子們把媽媽晾衣服的小夾子和收集的廢舊雞蛋托結合在一起,除了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還可以作為益智區(qū)游戲的材料,讓開發(fā)智力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教師在投放材料后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不能急于追求結果,因為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還處在不斷發(fā)育的階段,他們探究事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他們在接觸益智材料時會先花一些時間去摸索。
觀察:逸鑫在益智區(qū)玩長和短的游戲,他拿出一長一短的測量工具(泥工板自制尺子),他先隨意擺弄著兩把尺子,看看上面的刻度,認數字。這花費了他很長的時間,隨后他有意識地去測量一下,把長的一根棒子插到了高罐子里,把短的一根棒子插進了矮罐子里。
小班幼兒雖然不認識刻度,但可以很直觀地感受長和短的概念。對于新材料的投入,孩子們會先花費很多時間去探究材料本身,這也是自發(fā)探究的一種表現。
(一)直面幼兒問題
益智區(qū)游戲中,幼兒總會根據選擇的材料或者游戲的玩法、規(guī)則提出各種問題,甚至還會質疑一些游戲的設置。面對幼兒的提問和質疑,教師必須把握中心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實時把問題拋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嘗試解決,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觀察:游戲一開始,云云就在益智區(qū)選擇了新增添的玩具“轉轉樂”。拿起玩具后,她開始不停地轉動上面的圖片,一邊轉一邊嘴里還嘀咕著:“這是媽媽,我要給她穿媽媽的衣服?!痹圃瓢褘寢尩念^像和紅色的花衣服對應起來,又拿了整個瓶子轉了轉,沒過多久,她就把轉轉樂放了回去。我問她:“你怎么不玩了?”云云說:“這個不好玩,轉一下就沒有了呢!”我說:“兩個人合作會發(fā)現驚喜哦?!庇谑?,她對寧寧說:“我們一起來玩吧!”寧寧點點頭說:“好啊,那我們來比賽吧,看誰先完成,好不好!”云云高興的拍手說:“好!”
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以后才會產生質疑。與同伴不同形式的游戲,能夠激發(fā)幼兒思考探究的潛力。此外,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探討為什么這個玩具不好玩,引導幼兒思考可以怎樣去改造它。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間合作完成游戲,給游戲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二)給予幼兒自己思考的時間
小班幼兒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放棄,或是默不出聲,暗自哭泣。這時教師的適時適度指導可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重拾信心,再次投入到新一輪的探索中。
觀察:袁袁鐘愛大小不一、色彩鮮艷的套杯游戲。他選擇了一個紅色的套杯,套在紫色的套杯上,“哎呀,套不進去。”他看看我,看看套杯,“老師這個怎么套不進去呢?”發(fā)現我沒有回應他,他再次把紅色套杯套在紫色套杯上,還是沒能套進去?!袄蠋?,是不是因為它太大了呢?”他又看看我,看看套杯。我還是沒有回應他。他把紅色的套杯放在桌上,開始在游戲框里尋找別的套杯,他從框里找到一個更小的綠色套杯,把紅色套杯拿起來,把綠色的套杯套在紅色的套杯里,成功了。他又看看我,我給他豎起了大拇指,并解釋前幾次沒有回應他的原因。
幼兒發(fā)現問題時,教師不要立即干預,可以先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給予幼兒自己思考的時間,并在適當的時間進行間接性干預。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花港迎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