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碧煜赂改钢異郏鋵嵕驮谝会樢痪€、一封家書、一件小事中。母愛是溫暖的外衣,時時關愛著你的身體;父愛是貼身的背心,刻刻包圍著你的心靈。父愛母愛是你身上的兩重衣,無時無刻不圍繞著你的前后,無論你遠隔千山萬水,還是天涯海角,父愛母愛都在你身上緊緊纏繞。
【閱讀訓練一】
過年的母親
倏忽之間,兵已做了十四個春秋,每遇了過年,就念著回家。急慌慌寫一封家信,告母親說,我要回家過年,仿佛超常的喜事。這時候,母親便拿著那信,去找人念了,回來路上,逢人就說,連科要回來過年了。接著,過年的計劃全都變了,肉要多割些,饃要多蒸些,扁食的餡兒要多剁些。
做這些事時,母親的陳病就犯了,眼又澀又疼,各骨關節(jié)被刀碎了一樣??伤樕峡偸切σ獬溆?,挖空兒到鎮(zhèn)上的車站,一輛一輛望那從洛陽開來的長途客車。車很多,一輛又一輛地開來;人也很多,一涌一涌地擠下。她終于沒有找到她的兒子。她低著頭回家,夕陽如燒紅的鐵板樣烤壓著她的后背。熟人問哪兒去了?她說年過到頭上了,卻忘了買一包味精。那人又說味精不是肉,少了也就少了。母親說,我孩娃回來過年,怎能沒了味精呢?
回到家,母親草草準備了一頓夜飯,讓人吃著,身上又酸又疼,舀了飯,又將碗推下,上床早早睡了,卻一夜沒有合眼,在床上翻著等那天亮。天又遲遲不亮,就索性起來,到灶房把菜刀小心地剁出一串煩亂的響音。剁著剁著,案板上就鋪了光色,母親就又往鎮(zhèn)上車站去了,以為我是昨晚住了洛陽,今早兒會坐頭班車回家……
這樣接了三五日,真正開始忙年了。母親要洗菜、煮肉、發(fā)面、掃房屋,請人寫對聯(lián),到山坡采折柏枝,著實挖不出空來,就委派她身邊鄰舍的孩娃,到車站等候。
待孩娃們再也感覺不到新鮮,母親也就委派不動他們了。那車站上就冷清許多,忽然間仿佛荒野了。就這時候,我攜著孩子,領著妻子,從那一趟客車上下了來。推開門時,母親正忙著。無論忙什么,那塊自染的土藍圍裙總是要在腰上系著。這時候看見我、妻和孩子,便略微一怔,過來抱了她的孫子,臉上映出難得有一次的紅潤,說你們外面忙,火車上人又多,回不來就不要回了,誰讓你們趕著回來過年呢?明年再也不要回了!
妻不是農村的人,所以與鄉(xiāng)村的文化和習俗,她是堅決地格格不入。每次回家,打算著初六返回,初二她便焚心地急。今年過年,我獨自同孩子回來。
鎮(zhèn)上一如往年,我拉著孩子下了汽車,四顧著找尋,卻沒找到母親。
孩子說:“你不是說奶奶在車站接我嗎?”
我說:“奶奶接厭了,不來啦?!?/p>
推開家門的時候,母親正圍著那塊圍裙,在房檐下攪著面糊。孩子如期地高喚了一聲奶奶,母親的手僵了一下,抬起頭來,欲笑時卻又正色。我說孩子他媽廠里不放假。母親臉上就要潤出的喜紅不見了,她慢慢走下臺階,我以為她要抱孩子,她卻只過來摸摸孩子的頭,說長高了,奶奶抱不動了。
鞭炮的鳴炸,宣告說大年正式開始了。夜里,我抱著睡熟的孩子陪母親熬年,母親說了許多村中的事,最后說:“你明天領著孩子走吧?!薄白??我請了半月假啊?!?/p>
母親說你走吧,過完初一就過完了年,你媳婦在外,你領著孩娃回來,這是不通常理的。你孩娃和孩娃媽,你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過年咋樣也不能分開的!
我說:“過完十五再走?!?/p>
母親說:“你要不是孝子,你就過完十五走。”
一夜無話。來日母親果真起床燒了早飯,叫醒我和孩子吃了,就提著行李將我們送往鎮(zhèn)上了。這個年,是我三十三次過年,在家過得最短的一次,前計后算,也才滿了一天,且走時,母親交代,說明年別再回了,外面過年比家里熱鬧。
(作者閻連科,選自《一個人的三條河》,有改動)
思考
1.文中,母親為何要“勸兒離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上下文語境,談談你對畫線句子中母親動作、神態(tài)等變化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親怒了:‘你要不是孝子,你就過完十五走?!蹦阏J為文中的“我”是不是一個孝子,請結合文意,表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訓練二】
山一樣的屋頂
一場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頂瓦片砸壞了不少。母親心急火燎地打來電話: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頂修漏了呢。
老家木屋是兩層的木瓦房,屋頂的外形很普通,與別人家的并沒有兩樣,中間高兩頭低,遠遠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頂永遠都像壯年時的父親那樣結實。我清晰地記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歲。那年,屋頂木構落架,膽大的我跟隨矯健的父親,從長長的木梯爬到屋頂幫工打下手。轉眼間,30多個年頭過去了,木屋如同過了保修期的車輛,需要更多的精心呵護。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頂瓦梁凹陷,孱弱的父親不顧母親勸阻,執(zhí)意爬上樓頂修補。父親顫顫巍巍修補的那一個多小時,是母親如今想起來依舊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處可以清晰看見父親修補的地方,一動不動地仰著頭,屏著氣息,瞪著雙眼,唯恐一不小心就會驚擾了父親。待父親修補下梯,一向自詡身體比父親好的母親,忽然間身體酥軟,暈厥了過去。
電話里我就感覺到了母親潮濕的眼淚在往心里滴。我要父親接電話,執(zhí)拗的父親不接。老家離城太遠了,開快車也得兩三個小時。村里的年輕人為生計都到外面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電話。于是,一個接一個地耐心打電話,恨不得每個大叔大伯大嬸都能立馬放下手中活兒往我家趕。雖然各自都有同樣的雹災遭遇,但他們還是如我所愿,熱心地到我家,勸解我那急性子的父親。直至我和我?guī)У墓と藥煾第s回了村里。
對此,父親根本不領情,還喋喋不休地嗔怪母親給大家添亂。生性脾氣好的母親,一邊一個勁地給父親賠笑,一邊細聲細氣地還嘴:還以為年輕,都不記得自己歲數,不記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長時間。我趁勢勸慰兩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這事,兩個人又和先前一樣,把心齊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沒人看管霉得快,我們不在家,以后你們回來都沒個站腳的地方。
我知道父親對這棟木瓦房的感情。兩次被我奶奶賣到他鄉(xiāng)做人兒子的父親,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幾十年茅草房后,蓋起了這幢認為可以為一家人遮風擋雨的溫暖木屋。隨后幾年,他又放眼長長遠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房子周邊不同地段蓋了三個木谷倉,平整出三塊曬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為他在考慮日后我們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會再像他當年和母親結婚時一樣眼前空空,要什么沒什么。
歐洲有句諺語說,每對老父母都是我們潛在的屋頂,他們離去,我們就像被掀掉屋頂坐在廢墟中。說得多在理啊,愛在屋頂,愛如屋頂。父親老了,但他的愛不會老,一如母親對他的情真意切的愛。只是,歲月漸老,屋頂漸老,父親對屋頂的愛,需要我們子女源源不斷地輸送養(yǎng)料,去支撐,去呵護。唯此,才能讓我們子女不那么早嘗到入座廢墟的苦楚。
(作者李宣華,選自《智慧與思維》2018年第2期,有刪改)
思考
1.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二段的畫線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文字是否可以省略?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語境,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