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
一
我終于來到了瑤里。在途經(jīng)了三條高速,切換國道、省道、縣道,一路從南到北,穿過了一場場大雨之后,抵達了這個傳說中的古鎮(zhèn)。一進鎮(zhèn)子,就像有道天然的屏障隔開了外面的世界。峰回路轉(zhuǎn)。像尋芳的武陵人,一腳就到了世外。
雨忽然就停了。隔著車窗,古鎮(zhèn)的輪廓以讀秒的速度變得清晰。十秒,二十秒,霧氣在蒸騰。馬頭墻頂和飛檐翹角次第露了出來。煙柳畫橋,被水墨暈染,濕意里洇著詩意,像一闋剛從水里打撈出來的宋詞。隔著瑤河,一些古典的意象在對岸呈現(xiàn)。煙波流轉(zhuǎn),仿佛再尋常不過的去留無意,可時機恰好,又讓人生出是在做夢的心疑。更遠處,微云籠著數(shù)抹遙峰。眼見的,風流云散就在眨眼間而已。
景德鎮(zhèn)。浮梁?,幚?。這三個地域名詞對我而言是一個五百公里層層遞進的過程。如果把格局擴大,從江西,到中國,時間和空間交織的軸線上,粗陶,白瓷,青瓷,釉色……一段歷史就這么串了起來,而線索就在我的腳下。瓷之源,瑤里。我暗自稱奇,我來到了一個傳奇的發(fā)源地。
坐在瑤河岸邊,在初春的風里發(fā)了會兒呆。就在我想要起身離開時,一只白鳥從我左側(cè)飛過,在不遠處河中央的一塊巖石上停了下來。
它沒發(fā)現(xiàn)我,把優(yōu)美的后背完全近距離暴露在了我的視線里。我不敢呼吸,小心翼翼又坐了下來。它是白鷺?或者別的什么?我不知道。這是一個謎。它連著甩了幾下翅膀,有看得見的幾滴雨珠落了下來。哦。它也淋了雨,和我一樣。那么它應該是很累了吧?從哪里來的?打算到哪兒去?……
在彼此共享天地的一分鐘,或者稍微再長的時間里,我對著一只叫不出名字的白色的鳥,心里生出來別樣的惺惺相惜。后來,在我們都意識到了該離開的那一瞬間,它側(cè)頭看了我一眼。是的,我非??隙?,那只白鳥看了我一眼,若有所思。然后,它飛走了,搶在我之前結(jié)束了這一場交集。就這樣,一個謎飛走了。翅膀撲棱棱,像一片白瓷掠過青灰的天幕。
二
公路在山間穿行。繼續(xù)向一個叫梅嶺的村莊深入。算起來,這幾年,我跟著星火驛站團隊已經(jīng)去了省內(nèi)不少地方。但這次不一樣。說實話,就在動身的前一天我都還不能肯定自己能否成行。甚至更早,一周前我就在心里嘗試羅列一份措辭,要怎樣婉轉(zhuǎn)地、合理地,把一次爽約表述得沒有瑕疵。
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過。成年人的世界里總是會有太多變數(shù)。如歌里所唱,“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你不知道他們?yōu)楹坞x去,那聲再見竟是他最后一句……”這樣的經(jīng)歷人人都有吧。愛情,親情,友情,那些人際中的微妙……總有些那樣的人,闖進我們的人生,碰了個瓷就走了,從此后會無期,像一個謎下落不明。
一直不太喜歡春天,因為一些觸景生情的記憶。那時我還很年輕,一個孤獨的鄉(xiāng)村教師,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以及融入友誼的渴望。在一次筆會上認識了一個姐姐,以及一群文友,相談甚歡。告別時約好了下次聚會的時間地點,我特別開心。
那個早晨大雨如注。我堅持出了門,手里拎著給朋友的春天禮物,那是媽媽做的米果吃食。我媽一直在試圖阻止我的出行,我不聽。人無信不立,別說下雨,下刀子我也要去!見實在攔不住,她只好替我把行李收拾得更利索了些。
那是新世紀初年,生活節(jié)奏還很慢,我沒有車,沒有手機,卻有著一顆分外真誠的心。我轉(zhuǎn)了兩次車,坐了三個小時的大巴,終于到了那個陌生的縣城。然后,在出站口,等到天荒地老,也沒有等到接我的人。
最后一個電話是打給我媽的,也是當天唯一打通了的電話。我一共反復撥了五串電話號碼,用時近兩個小時,把一張IC電話卡打到發(fā)燙。結(jié)果只有我媽不會拒絕我。那天的雨下得嘩嘩的,我在悲傷的大雨里等車回家,一顆心被淋得透透的。以一場重感冒為代價,我在我媽的嘮叨里沉默地消化一些事實,生活中的辜負像一把刀子,想起來就扎我一下,在還來不及皮糙肉厚的年代,特別讓人耿耿于懷。
唉。我在這個異鄉(xiāng)的春天里嘆了口氣。又是春天。一到春天,我整個人就不太好。我不是矯情的人,也早就學會不把自己的安全感寄托在他人身上??蛇@么多年過去,想起些事就覺得有個傷口隱隱作痛,牽枝扯蔓,不得痊愈。
定了定神,安慰自己時過境遷,慶幸自己找到了可以信任的一群人。
年前,從小年那天開始,微信群就開炸了。第三屆文學年線上先過。每天分享各地美食,普及不同民俗,熱鬧得不行。走到線下的決定,從提出到行動,時間很短。
說走就走。出發(fā)前,想起某次行程中的波折,說沒有顧慮是假的。但數(shù)度的猶豫、扭捏之后,一份世故終于還是沒能說出口。于是,一個駕齡七年,里程數(shù)只有三萬六千公里的女司機,堅強地把車開上了陌生的高速,用五個小時的輾轉(zhuǎn)飛奔完成了人生中最遙遠的一次出行。冥冥中,這似曾相識的堅持,像是對某個逝去的春天里一次傷害的回應,或者反擊。
…………
是的。我已經(jīng)變了,這么多年的飯沒有白吃。看,我還沒有變,還是原來的自己。
三
從高高的引水渠往下看,瑤河把古鎮(zhèn)一分為二。沿著河走。一路經(jīng)過商業(yè)古街、宗祠、進士第、大夫第等。這些清雅的徽式建筑,我曾遠遠見過它們籠在煙雨里的構(gòu)圖,像濃淡相宜的水墨畫。走進畫里,才發(fā)現(xiàn)千年滄桑,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時間的典故。
我看到許多的墻上都有墨痕,各種口號標語,那些時代的印記,被時間淡化,漸漸模糊。傳承的事總是很難?,幒铀芮宄?,導游自豪地說起這鎮(zhèn)上的用水規(guī)矩:早七點之前做飲用水源,七點到九點淘米洗菜,要到九點以后才允許洗刷打掃。
對照時段,在碼頭打探了一番,好感就從細節(jié)里長了出來。
陳毅舊居門口,一位老先生正在和孩子講故事,爺孫倆講的是瑤里改編的那段歷史。不遠處的桂樹散發(fā)著清氣,孩子的眼睛清亮,仿佛有光。不由想起思想家龔自珍的話: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對這位老先生心存敬意。
岸邊垂柳依依。古鎮(zhèn)舒展自在。是周末。有三五游客來到這里,添了些人氣,尤以風雨橋附近人氣最盛,這里是古鎮(zhèn)的社交中心,內(nèi)容包括閑話龍門陣,棋局,媳婦的育兒交流,或者婆婆們的茶話會……近旁店鋪的老板娘瞅準了商機,搬起貨來渾身是勁。
走過風雨橋,岸邊的雕欄旁立著三只神態(tài)各異的石獅??恐膬芍伙@然是一對雌雄組合,落單的第三只顧自扭著頭。它們來自明朝,作為辟邪納吉鎮(zhèn)守家門的瑞獸,四百多年來一直恪盡職守??墒怯行┠ルy終不能幸免,半個世紀前它們被推落瑤河,在冰冷的水底學習體會這世間冷暖,漫長的歲月里它們的心事無人打撈,后來的人們只看見,在泥沙里閉過關(guān)的石獅,出水后眼睛里就有了慈悲。
說起來,瑤里有程、吳、劉、李“四大家族”,除吳氏建筑為后人提供了良好文化借鑒,要論宗祠的完整,當推程氏。
紅軍橋連著兩岸,這是去往程氏宗祠的必經(jīng)之路。舊木板的橋面滲進經(jīng)年風雨,搖晃里有迷人的暈眩。在那些逝去的歲月里,婚喪嫁娶的隊伍走過,往來南北的行商走過,紅軍戰(zhàn)士走過,電影《閃閃的紅星》里的潘冬子也走過……
一只有趣的大黃狗領(lǐng)著我們過了橋。來到程氏宗祠門口,和吳氏宗祠的大氣門面相比,這里受限于地形局促,看上去很是低調(diào)不起眼。不想一進去就豁然開朗。據(jù)說從進門開始,每一處細節(jié)都有風水的考量,大三進的樣式結(jié)構(gòu),設(shè)計精巧,步步都有學問。程氏以唐代英雄程咬金為始祖,屋梁上有很多關(guān)于程咬金的木雕圖案。先人敬重君師倫理,年年冬至和清明都必在這里祭祀先祖,儀式極為隆重。
設(shè)在程氏宗祠內(nèi)的瑤里博物館,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收藏了贛地一整部農(nóng)耕與民俗的歷史。那些沉默的舊物,褪色的雕花床、箱籠、木桶、衣柜、斗笠蓑衣、孩子的木馬、老漢的推車、婦人的銀釵、繡花鞋,一只只環(huán)肥燕瘦的壇子罐子……我知道,任憑再怎么一一細數(shù),記住的也有限。在那些被忽略的微末里,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的證物,散落在光陰的罅隙里,云深不知處。
在故紙堆的灰塵里被嗆了眼,出來透透氣。我看到那座寂寞的古戲臺,那些繁復的雕花都改了朱顏,有風從天井的口子里灌進來,呼呼的,像是有無數(shù)看不見的水袖在耳畔飛舞……
四
我熱愛某一些真實就如同我憎惡另一些造作一樣涇渭分明。對我來說,每一條幽深的老巷子,都是時間的黑洞。一踏進去,我的心就容易迷路。
青石板帶著永恒的濕氣,踩下去,腳步聲一下一下帶起回響。有孩子在水洼里踩水,咯咯的笑聲熟悉到讓人心驚。斑駁的墻角和瓦面全滋生著綿密的青苔,滑膩,腥濕,在陽光照不見的地方,幾乎無處不在。墻上的木格窗,摸上去有和祖母臉上的褶皺相似的手感。我一扇一扇摸下去,在心里把祖母的臉摸了一遍又一遍。同行的伙伴在巷弄里拍照,用鏡頭留住美??晌襾G了魂,丟在另一條遙遠的老巷里,它已經(jīng)消失了很多年,被長出來的樓房所替代。可現(xiàn)在它明明就在這里,我識得它的樣子,這假不了。
農(nóng)歷的新年剛過,還有大紅燈籠在幾處屋檐下晃啊晃,門前還留有元宵夜的禮花屑。養(yǎng)花的人家,緊著巴掌大的空地,鐵架子擱滿了未竟的花事。井臺邊兌著熱水洗頭的姑娘,白花花的洗發(fā)水泡泡在頭上團成了一座山,一勺水下去,山崩瓦解,露出來一頭油黑烏亮的好頭發(fā)……
某些時刻,會傳來陣陣柴火灶的飯菜香,來自某扇虛掩的木門后,溫情脈脈。巷子的靜包容了許多事物,人人走過這里都變得彬彬有禮。保持柔軟的目光,不打擾每一扇門后的生活。迎面來人的時候,側(cè)身禮讓,做彼此溫柔的過客。偶有家禽或守門的狗,也都相安無事。除非是囂張不分場合的大白鵝,嘎嘎叫喚毫無體面。
跟著前面的腳步,在四通八達里走到巷弄最深處。獅岡勝覽。這處古鎮(zhèn)標志性的民居建筑,舊主人是一個吳姓的瓷茶富商。見過了世面的商人將異域的風情攬了回來,活學活用,用巴洛克的外觀混搭著室內(nèi)的中式傳統(tǒng)。外有多洋,內(nèi)就有多土。那感覺就像一個穿洋裝的時髦女郎,猝不及防對著你說出一串原汁原味的鄉(xiāng)音土話,讓人無言以對,只能驚嘆。更多的細節(jié)藏在雕梁畫棟間,一些古典的傳說在門梁、檐角、老床、桌椅等角落里以木雕的形式流傳下來,繁復的精致里可見主人衣錦還鄉(xiāng)的暢意。
五
風生水面,波紋細細。半上午的天光下,一些有趣的事物在發(fā)生。大樹下,一群人正在圍觀著兩只狗。一大一小,小的正在對大的癡纏不休,不停地咬、靠、蹭、繞著轉(zhuǎn)圈圈,一副愛到骨子里的深情。大的就是跟了我們一路的黃狗,小的我也認得。一開始我們路過的時候,它正在專心地啃著肉骨頭,對大黃狗的離去無動于衷。后來,肉骨頭應該是翻了篇,等了那么久,再見時才會這樣的繾綣不已吧。它們的關(guān)系,可能是親子,也有人說是忘年交,總之是古鎮(zhèn)的一道風景。對小狗的瘋鬧,大黃狗一概包容,予取予求,眼神柔軟。這是只有故事的狗,我觀察到它對肉骨頭興致寡然,總往人堆里扎,合影時甚至還會找鏡頭。
樹下熱鬧,別處也有風景。沿河的空地上,一對中年夫婦在晾紅薯粉,聽不明白的交談里有聽得出來的溫情。疏通河道的工人劃著竹排從橋下穿過,盡職盡責不放過一丁點垃圾。古鎮(zhèn)禁漁,所有的魚在這里都能活得很好。最幸福的是錦鯉。它們被投喂得太好,一天天肥胖,笨拙,而不思進取。遠遠望去,在水里一動不動,游客們于是常常分不清是在賞魚還是賞花。
趁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決定把沿街的店鋪都逛上一遍。最多的是特產(chǎn)店,出售茶葉、瓷器、堿水粑這些本地貨。說是店,其實就是在門前支個攤位,店名是沒有的。開餐館的,有“桂花雞”這樣的招牌菜叫法,有“民間飯店”“平常人家”這樣的樸實風格,也有簡單粗暴如“曾家土菜館”“劉氏飯莊”之類,最敷衍的一家在門外立了塊黑板,寫了“炒菜吃飯”四個大字。
一堆眼花繚亂里,也有 “秋風客棧”“遠方的家”這樣的小清新,叫人念念不忘。
一路走走停停。在一面掛滿瓷器的墻上,同行的姑娘看上了一只陶笛,我在艱難的取舍中拿下了一只手繪花瓶,價格很是公道。付錢的時候,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舉著收款二維碼很鄭重地跑過來,一聲“?!表懞笱杆倥芑厝ズ退麐寢尯藢~目,很有些里外一把手的男子漢氣概。
風雨橋里的龍門陣還正酣暢。大半個上午的廝殺過去,棋局落定,一個大殺四方的大爺,憑實力吸了大撥的粉。一會兒工夫,已經(jīng)有第四個人給他遞煙,如果沒有聽錯,喊吃午飯的也有好幾個??创鬆?shù)臍舛龋瑧撌莻€退休干部,歸園田居的日子貌似滋潤得很。另一個白發(fā)佝僂的老婆婆,兒子來喊她回家,不知有什么事,這讓她很有些不痛快。從一場八卦里訕笑著撤退,下臺階后堅決甩開兒子要扶她的手,擺起了臭臉。相比之下,對面廊椅上那個抽煙的老太太就很出挑了。她穿著香云紗的袍子,精致得像一只名貴的西洋鐘表,自帶節(jié)奏,像是任何人事都不能干擾到她。細長的煙卷夾在細長的指尖,安靜地吞吐,間歇把煙灰一撣,又自然又大方,實在是漂亮。
越來越多的人冒了出來。女孩子在平地跳房子,踢毽子。男孩子騎玩具車或舉著玩具手槍玩角色扮演。幾個腿腳不便的老人拄著拐杖出了屋,坐在家門口默默看著往來行人,面對游客的鏡頭,波瀾不驚,都有著菩薩一樣的表情。
瑤里本地的朋友告訴我,現(xiàn)在這街上的店鋪基本都是本地人在經(jīng)營。這些年越來越多在外謀生的瑤里人選擇了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他們開土菜館、開家庭客棧、直播賣土特產(chǎn),守著家把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
這日子真美啊。
近午。有炊煙陸續(xù)升起。路邊一家民宿的矮墻上,一只貓在打盹兒,幾只母雞輕佻地在另一邊走著貓步,公雞在墻根底下仰起頭咋呼地看稀奇。土菜館的油鍋吱吱作響,一個炒菜的大廚舉著鍋鏟跑了出來,迅速在門口種菜的洋瓷盆里扒拉幾下,一分鐘以后,空氣里就有了蒜苗炒肉片的香氣。
離開的時候,我看見那只大黃狗還蹲在風雨橋頭看著我們。僅止于沉默的目送,并沒有追來的意思。人來,熱情相待,人去,也不強留。面對離別保持淡然。這是難得的大智慧啊??磥碓诠沛?zhèn),大家都習慣了等待,習慣了在等待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六
好吧,現(xiàn)在,讓我們坐下來,圍著篝火,像回到小時候一樣。春夜的風在火光里散了寒意,松木的香氣像一只熨斗,溫柔地撫平了每一張臉上的褶皺。
一個詩人不斷地向火堆里添木柴,似乎一直在嫌火不夠大。除了添柴,他還不時地敲打著火堆,敲出來一連串的火星躥起,像極了古老的打鐵花游戲。火花四濺里,夢幻的旋轉(zhuǎn)著飛起來的火星,融化了成年人心里的鐵籬笆。
幾個朗讀者一一用聲音向春夜和聚會獻禮,他們風格迥異,但無一都暴露了和平日看上去不一樣的那個自己。其實我發(fā)現(xiàn),篝火面前最適合的游戲應該是真心話大冒險。因為任何人,只要開口,言出必真。比如有故事的中年人,不知不覺就袒露了傷口。某張那么嚴肅的臉也笑出了俏皮。平日里坐在臺上做報告的長者,也證明了自己的生動不乏味。還有,山莊的主人徐韜,居然是個詩人,這似乎顛覆了我對商人一貫的認知。在聽完幾個朗讀者的發(fā)聲后,他居然略帶羞澀地主動為我們讀了一首本地詩人的作品……
明明還是同一張臉,為什么看上去完全不一樣。我一個個看下去,在心里還原著他們平日的樣子。
成年人在世上行走,不知不覺就為自己長出了另一張臉。有時候照鏡子會看見一張陌生的臉,沉重的、偽裝的、不開心的……那不是自己喜歡的臉,為什么要把它長出來。
學生時代對心理學有過涉獵,多年后卻不得不承認書上和地上的鴻溝。美國心理學家愛利克·埃里克森認為,一個人的成長,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如果找不到站位,找不到社會中的立場,后果是相當嚴重的。
嚴重到相由心生,面目可憎。那些生活中的不如意,工作中的郁悶,種種細碎都是情緒的魔鬼,讓人心生毒素,自厭自棄。
我想起那個被集體忽略的春天,那些打不通的電話,那些謎一樣消失的人。他們讓我在那個團隊中不完整,在他們中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那些事后的解釋,忘了,抱歉,真的沒聽見電話等等,都是負能量,教給我世故和虛偽。
我在火光中望著身邊這群非親非故的人。喜歡做菜的,會織毛衣的,熱愛旅行的,臭美的,愛吃的,酸酸的,嗲嗲的……都不是完美的人,都有各種毛病。但我知道,他們都是值得信任的人,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把我丟在大雨里,都是和我一樣的傻子,哪怕是下刀子,也要千里迢迢來一趟的人。
我看到了他(她),就像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這就足夠了。
夜空沒有看見月亮。星星也亮相得很晚。地上的篝火旁,一群人的笑聲和歌聲像一幅熱鬧的年畫。在畫面之外,還有兩個盡責的記錄者,舉著相機為大家留住記憶。后來,這些有關(guān)瑤里的片段以視頻的方式出現(xiàn)在了學習強國的平臺上,每次打開,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篝火之夜。
人山人海里,所求不過知己若干。在一些時候,可以一起離地三尺,短暫脫離地心引力,一起去瑤里,或者任何地方,扔掉那張不喜歡的臉,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我想,這就是和我一樣的許多人熱愛星火驛站的原因吧。
七
那么,從前的窯里,是怎么變成今天的瑤里的呢?在繞南的陶瓷主題園,我忽然又想起來這個問題。書面的答案太冗長,在這里,我更想親手觸摸歷史的真相。
一座誕生于宋代的水碓正在作業(yè)。一下,兩下,水流的力量在做工,堅硬的瓷石被瓦解,粉碎,成為瓷土。在沒有科技支撐的千年以前,可以把力度與準度計算得如此精確,先人的智慧實在讓人驚嘆。
“高嶺土,瑤里釉?!边@是制瓷的頂級配置,如天造地設(shè)般的珍貴。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摶土成器,從淘泥、拉坯、印坯、修坯、畫坯,到上釉、窯燒。每一道工序都是技藝與專注的結(jié)晶。大地的珍藏有限,工匠的虔誠絕對是一種操守。
在拉坯房,目睹了一個器物雛形的誕生。厚薄,造型,全憑一雙手的雕琢。這是充滿母性色彩的勞作,對任何一個多情者而言,無異于一次孕育,而過程總是步步驚心。
我注視著它。在一堆不那么齊整的坯中間,一眼就把它拎了出來。我猜那個和我同名的朋友本意應該是想要做個杯子的,但是杯口圓得不夠標致,杯面高低也有問題,總之就有了眼前這個歪歪扭扭的瑕疵品。
一個刻著我名字的不能準確定義的坯,是一次失誤的標本。在繞南,瑤河的水底以及漫山的泥土里有很多這樣的標本。一件瓷器,從選擇原料到制出成品,中間有太多的天機不可測。失誤在所難免。據(jù)說專業(yè)的工匠會毫不留情地把瑕疵品砸碎,偏執(zhí)的完美主義者,不容許有一丁點的瑕疵示于人前,于是有近乎瘋狂的決絕。那些數(shù)不清的碎片,作為千年窯燒秘密里的一部分,被掩埋于歲月深處。
可想而知,在那些逝去的年月里,千年窯火的背后,曾有過多少悲愴的心事。那樣的一些人,他們?nèi)找共煌?,借助一雙手和泥的親密,在一次次的試錯中去摸索成功的秘徑。一天天,窯火燒紅了暮色?;鹧娴臍庀⒃诹鬓D(zhuǎn),太多的奧妙不可言傳:高嶺土的韌勁與薄瓷的關(guān)系,溫度與釉色的秘密……
一個工匠在等一座窯開時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也許是驚喜,也許一敗涂地?無論成敗,都沒有重來的機會。
多么悲壯的事業(yè),美而令人心碎。讓那些守著窯火的人如癡如醉。
在東埠古街,青石板上布滿了凹痕,都是當年獨輪車碾出的印記。一車車高嶺土碾過這里,一車車陶瓷碾過這里,一車車歷史碾過這里。有魚就會有船,有礦就會有路,車馬和古道因一座窯而生,架起瑤里和世界的聯(lián)系。
那座窯依山坡就勢而建。窯頭到窯尾的長度近百米,以20度角從山腳往山頂斜上去。假以想象,一條火龍自上而下,確實壯觀,當?shù)闷瘕埜G之名。
這就是窯里啊。當窯里還有火的時候,瑤里,只能是窯里。
八
瑤里沒有窯,汪湖也沒有湖。
沒有湖的汪湖,有南山瀑布。從200多米高的峭壁飛身而下,濺起萬千珠玉,落進深潭,又凝成為翡翠。這人間清白的水,滋養(yǎng)出眼前的萬頃林海。那些數(shù)不清的紅豆杉,鵝掌楸,紅楠,黃檀和南酸棗,它們枝椏豐茂,亭亭如蓋。在空曠的山谷,白玉蘭自開自落,仿佛在進行一場盛大而孤寂的告別。驕傲的馬尾松把馬尾都快甩到天上去了。梨花開得有些憂傷,不時在春風里飄出些閑愁。那樹貼著峭壁長出來的桃花,艷麗的花朵在清冷的空氣里炸開,狀似癲狂。
據(jù)說瑤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4%,“林之?!惫幻惶搨鳌J篱g滄海桑田,除了造物手,還有人之變。窯火帶來繁華也帶來傷害。燃燒的木材,透支的礦土,背后都是大地的喘息。
忽然想起了瑤河里的一些事,因為禁漁令而悠閑自在的魚,分時段用水的規(guī)矩,清理河道的工人……講規(guī)矩的地方,講規(guī)矩的人,才有了這樣理想的生活啊。
沒有了窯的古鎮(zhèn),果斷地把“窯里”改成了“瑤里”。為了不被忘卻的紀念,把那些和窯有關(guān)的一切,用具象的方式保存流傳下來,為自己,也為后人,留下“瓷之源”的線索和記憶。
我想,這就是一座冷窯存在的使命和意義吧。
九
節(jié)氣雨水過半,驚蟄正攜了千萬只蟲子在趕來的路上。
昨夜隱有春雷,想來瑤河水淺處的那一大窩蝌蚪,應該離進化又近了些。春天就是這樣分分鐘都在長出變化。就連回家的路和來時也已經(jīng)大相徑庭。變化最大的是心情。來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回去無端就有了底氣。關(guān)于旅行的意義是什么?身為旅行匱乏者,從前一直沒有作答的信心。現(xiàn)在忽然覺得找到了真理??慈耍词?,看風景,不管是什么細節(jié),能夠讓你變成更好的自己,就是旅行最好的意義。
輕柔的風從車窗進來,撩起些惜別的情意。我想起那只和我心有靈犀的白鳥,瑤河里呆萌的錦鯉,晃悠悠的紅軍橋,風雨橋上的龍門陣,篝火里飛起的滿天的星星……古鎮(zhèn)上等待的狗和石獅,不知道賣給我花瓶的小男孩后來又為家里掃了多少次二維碼,我還想起那些沒走盡興的老巷子,還有東埠古街和陶瓷園……
我又一次羨慕起瑤里的村民了,他們正過著多少人做夢也想要的生活。那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在鎮(zhèn)子的出口處,不由就停了下來。想想我來的那天,是2021年的2月26日,農(nóng)歷正月十五。那是一個很尋常的日子,至少在出發(fā)前我這么認為。但在我穿過了五百公里的距離來到那個叫梅嶺的山莊,見到一些面孔之后,我發(fā)現(xiàn)它變成了一個紀念日。并且我肯定,在未來,我一定會懷念它。
而我果然已經(jīng)開始懷念,在我的車輪還沒有離開瑤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