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征平
本溪鋼鐵集團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本鋼第一機修廠 遼寧 本溪 117000
鋼的淬透性和淬硬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jīng)常容易混淆,在實際生產(chǎn)中又經(jīng)常用到,現(xiàn)在我對鋼材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從概念、各自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
淬透性(也叫可淬性)表示鋼在淬火時能夠得到淬硬層深度的能力;能夠獲得馬氏體組織深度的能力,它是鋼材本身固有的一個屬性;鋼的淬透性由鋼的內(nèi)在因素決定(如化學(xué)成分、純凈度、晶粒度、組織均勻性等),實際上是受珠光體或貝氏體轉(zhuǎn)變孕育期(珠光體或貝氏體轉(zhuǎn)變動力學(xué)TTT曲線“鼻尖”溫度的孕育期所控制)。它是指鋼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淬火時奧氏體轉(zhuǎn)變?yōu)轳R氏體的容易程度;是決定鋼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是衡量不同鋼種接受淬火能力的大??;它反映鋼的過冷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即與鋼的臨界冷卻速度有關(guān),過冷奧氏體越穩(wěn)定,臨界淬火冷卻速度越小,等溫冷卻TTT曲線越靠右側(cè);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冷卻時,淬透層越深,鋼的淬透性越好,淬硬性越好,從而決定鋼在淬火后的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凡抑制珠光體或貝氏體等過冷奧氏體分解產(chǎn)物形核的諸因素均能提高鋼的淬透性,其影響淬透性規(guī)律的因素如下:
合金元素對等溫冷卻TTT曲線(又叫C-曲線)形狀位置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除Co以外,絕大多數(shù)合金元素溶入奧氏體后使等溫冷卻TTT曲線右移,即增加過冷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降低鋼的臨界冷卻速度并提高鋼的淬透性,所以高碳鋼淬透性好于中碳鋼,中碳鋼淬透性好于低碳鋼,合金鋼淬透性好于碳鋼。
在不同的等溫轉(zhuǎn)變區(qū)域內(nèi),各種合金元素對過冷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的影響是不同的。除鈷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使等溫轉(zhuǎn)變TTT曲線右移,即增加過冷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并提高鋼的淬透性。在不同的等溫轉(zhuǎn)變區(qū)域內(nèi),各種合金元素對過冷奧氏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是不同的。Mo、V、W、Cr、Mn、Ni等元素對推遲奧氏體到珠光體轉(zhuǎn)變的作用很大,其中Mo的作用最強,但對于推遲奧氏體到貝氏體的轉(zhuǎn)變,Mo不起作用;而C,Mn,Cr,Ni,Si等元素對推遲奧氏體到貝氏體轉(zhuǎn)變有較大的影響。而B是影響淬透性最突出的元素,B的含量為0.0015%時,就可以大大提高鋼的淬透性,特別是含碳量低時,B的效果更大。但超過0.007%時其影響變化不再增大。合金元素增加過冷奧氏體穩(wěn)定性的作用只有在這些元素(特別是形成碳化物的元素)溶于奧氏體時,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否則,將由于奧氏體中存在過多的碳化物,使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在奧氏體中濃度的急劇減少,反而使過冷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下降,降低鋼的淬透性。這種現(xiàn)象以Ti,V,W等元素較為明顯。影響淬透性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鋼中碳的含量有一個臨界點,當含碳量在0.8~1.2%時,鋼的淬透性最好;當含碳量小于1.2%時,隨著奧氏體中碳濃度的提高,顯著降低臨界冷卻速度,等溫冷卻TTT曲線右移,鋼的淬透性增大;當含碳量大于1.2%時,鋼的冷卻速度反而隨含碳量的升高而升高,等溫冷卻TTT曲線左移,鋼的淬透性下降。共析碳素鋼的過冷奧氏體相對于其他碳素鋼來說是最穩(wěn)定的。
圖1 非共析鋼和共析鋼的TTT圖比較
提高奧氏體化溫度將使奧氏體晶粒長大,奧氏體成分更均勻,從而抑制珠光體或貝氏體的形核率,降低了臨界淬火速度,可適當提高鋼的淬透性。
鋼中未溶入奧氏體的碳化物、氮化物及其他非金屬夾雜物,由于促進珠光體、貝氏體等相變形核,從而使鋼的淬透性降低。
鋼的原始組織中,由于珠光體的類型(片狀或粒狀)及彌散度的不同,在奧氏體化時,將會影響到奧氏體的均勻性,從而影響到鋼的淬透性。碳化物愈細小,溶入奧氏體愈迅速,從而有利于提高鋼的淬透性,粗大的奧氏體晶粒能使等溫冷卻TTT曲線右移,降低了鋼的臨界冷卻速度。但晶粒粗大將增大鋼在淬火時的變形、開裂傾向和降低韌性。在相同冷卻速度條件下,奧氏體成分越均勻,珠光體的形核率就越低,轉(zhuǎn)變的孕育期增長,等溫冷卻TTT曲線右移,臨界冷卻速度減慢,鋼的淬透性越高[1]。
鋼的淬硬性又叫可硬性,是指鋼在理想條件下進行淬火硬化時所能達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也就是淬硬層的硬度。在正常淬火條件下,以超過臨界淬火冷卻速度進行冷卻時,所形成的馬氏體組織能夠達到的最高硬度,用淬成馬氏體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來表示,它主要取決于馬氏體的含碳量,更確切地說,它取決于淬火加熱時固溶于奧氏體中的含碳量。馬氏體中含碳量越高,鋼的淬硬性越高,其他合金元素的影響比較小。低碳鋼的淬火最高硬度值低,淬硬性差;高碳鋼淬火最高硬底值高,淬硬性好??傊摰拇阌残允怯煤侠泶慊鸷笏鼙磉_的最高硬度來衡量的。鋼材的淬透性和淬硬性是具有不同含義的兩個概念,二者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鋼的淬透性取決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大小,取決于過冷奧氏體穩(wěn)定性;取決于奧氏體的化學(xué)成分,即奧氏體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奧氏體的狀態(tài)(奧氏體成分均勻化程度、晶粒大小等);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及分布等。而淬硬性主要取決于鋼的含碳量,它們之間沒有聯(lián)系。鋼的淬硬層厚度除取決于鋼淬透性外,還與淬火冷卻介質(zhì)、工件尺寸、形貌、質(zhì)量效應(yīng)等外部因素有關(guān)。其影響淬硬性規(guī)律的因素如下:
決定鋼淬硬性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鋼的含碳量,而鋼中的合金元素對淬硬性影響不大。因此,含碳量相當?shù)奶妓劁摵秃辖痄摯慊鸷?,它們的硬度值一般相差不多?/p>
在熱處理過程中,冷卻速度的快與慢大大影響鋼的淬硬性能的高低,簡單來說,冷卻速度快的,淬硬性提高;冷卻速度慢的,淬硬性降低,冷卻介質(zhì)不同導(dǎo)致其冷卻速度的差異。
鋼材產(chǎn)品尺寸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鋼的淬透性的高低。一般情況下,同一種鋼鐵零件經(jīng)過淬火得到馬氏體組織,硬度應(yīng)該一樣,但是由于截面尺寸不同,在相同的冷卻條件下得到不同得到冷卻速度,所以工件尺寸不同,淬火得到的硬度可能不同。零件尺寸越大,質(zhì)量效應(yīng)越大,得到的冷卻速度越慢,相應(yīng)的轉(zhuǎn)變后的組織硬度越低。
鋼的淬透性取決于其臨界冷卻速度的高低,而淬硬性主要取決于鋼的含碳量,它們之間沒有必然關(guān)系。但淬硬性與淬透性成正比關(guān)系,淬硬性低的鋼其淬透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