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的掐絲琺瑯器釉質細膩潔凈,表面晶瑩若水晶,紅、藍、紫、草綠等色琺瑯鮮艷醒目。此時期圖案多為纏枝蓮花紋,花朵碩大,枝葉肥厚舒展,布局疏朗大方,間襯以或仰或俯的小花苞。
元代掐絲琺瑯器的圖案裝飾多以盛開的纏枝蓮為主題紋飾,其特點是纏枝蓮花朵舒展飽滿,枝葉肥厚,并襯以小花苞。圖案布局疏朗,掐絲線條奔放有力。
琺瑯質地細膩潔凈,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綠、絳黃等幾種顏色更為耀眼奪目,似用進口琺瑯釉料燒造。此爐是元代掐絲琺瑯器的代表作。
目前所見掐絲琺瑯實物中時代款識最早者即為宣德款制品。
宣德時期的掐絲琺瑯器琺瑯色澤純正、濃郁、沉著,表面光澤溫潤,但與元代琺瑯相比,水晶般的透明效果已失。纏枝蓮花紋仍然為主要的裝飾題材,且沿襲元代風格,以單線勾勒枝蔓,花葉碩大飽滿。
圖①:元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鼎式爐
圖②:明宣德 掐絲琺瑯龍鳳紋爐
圖③:元末明初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龍耳瓶
圖④:明宣德 掐絲琺瑯獅紋雙陸棋盤
圖⑤:明 掐絲琺瑯花卉紋玉壺春瓶
明代中期(15世紀中期-16世紀初),銅胎掐絲琺瑯器的制作在花葉紋飾和琺瑯質地上都產生了一些新變化。纏枝蓮紋之外,海馬紋、獅戲球紋、花鳥紋等也頗為流行。掐絲線條愈加纖細,圖案布局亦顯繁密。作品大多表面光澤度低或不具備光澤,砂眼增加,反映出琺瑯質量的下降。
16世紀中期以后,我國的掐絲琺瑯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中以明萬歷時期(1573-1619年)的作品為代表。
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仿生”造型掐絲琺瑯器的制造;琺瑯顏色品種的增加和運用;各種吉祥圖案和宗教題材的流行。
此外,這一時期掐絲琺瑯器的花紋裝飾更盛行雙線勾勒技法。
明中期 掐絲琺瑯獅戲球紋藏草瓶
明晚期 掐絲琺瑯福壽康寧字圓盒
明中期 掐絲琺瑯八獅紋三環(huán)尊
明中期 銅胎掐絲琺瑯獅戲球海馬紋碗
明晚期 掐絲琺瑯鴛鴦式香熏
清康熙朝的琺瑯器可以代表清早期掐絲琺瑯工藝的發(fā)展狀況,是清代琺瑯器生產承前啟后的時期。
康熙初期主要以遺存于宮內的明代御用監(jiān)制造的掐絲琺瑯器為樣板制造琺瑯作品,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積累經驗,所成器物的琺瑯色彩純正、表面光潔、掐絲細而規(guī)整,直接影響著后世琺瑯工藝的發(fā)展。
康熙十九年(1681年)以后,隨著琺瑯作的設置,御用掐絲琺瑯器開始了大規(guī)模和規(guī)范化的生產。
乾隆皇帝對金屬胎琺瑯器可謂偏愛有加,積極支持并推動中國金屬胎琺瑯器的制作工藝,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當時琺瑯器的主要產地以北京和廣州最為著名。乾隆時期的掐絲琺瑯器數量繁多,形制不斷翻新,用途也十分廣泛,涉及宮內典章、生活等各個方面。
這一時期的琺瑯制作工藝精益求精,成型規(guī)整,胎壁厚重,鍍金光亮?!敖鸸鉅N爛、厚重堅實”的乾隆朝掐絲琺瑯器顯示了清盛世殷實的國力。
清康熙 掐絲琺瑯夔龍紋暖硯盒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制造高5cm,長14.7cm,寬11.5cm清宮舊藏
清乾隆 掐絲琺瑯牧羊人筆架高15cm,長16cm,寬7.8cm
清康熙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球形香熏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制造直徑16.2cm清宮舊藏
清康熙 掐絲琺瑯菊石紋小圓盒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制造高2.9cm,口徑8cm,足徑8.3cm清宮舊藏